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汉市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恩栋 《环境与开发》2000,15(3):36-37,45
采用美国环保局的MOBILF5模式,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对机动车的排放因子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结果与分析能为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CMEM模型计算北京市机动车排放因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采用由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开发的综合模式排放模型(CMEM)分析和研究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以9辆代表北京市典型技术类型的轻型机动车为实验车辆,收集了运行CMEM模型所需要的数据和参数.通过CMEM模型Access 2.02版本计算,得到了在不同交通行驶状况下北京市4类典型轻型机动车的CO2,CO,HC,NOx单车排放因子及各车型综合排放因子.通过与同一车辆的在路实测排放因子比较发现,用CMEM模型计算的CO,HC和NOx与实测排放因子及排放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适用于计算北京市机动车CO,HC和NOx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机动车典型排放因子进行分散分析 ,并引用各地的典型因子 ,采取算术平均和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济南市的各类机动车的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基于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利用适应性调整后的IVE模型及改进的LEAP模型,结合机动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研究区域2004—2030年机动车CO,VOCs,NOx,PM10和CO2的动态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国Ⅰ和国Ⅱ规定的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除摩托车外)对降低各类机动车型污染物排放因子作用不大; 而国Ⅳ标准将自2010年起执行,只有执行该标准才能显著降低所有汽油和柴油车型的污染物排放因子.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2010年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将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隧道测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选取广州城市隧道进行连续48h的监测,获得了隧道内NOx,CO,SO2,PM10和HC等污染物的浓度、交通和气象等实测数据,计算出隧道内机动车NOx,CO,SO2,PM-10和HC的单车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1.38,15.40,0.14,0.64和1.86g/(km*辆),并得到了8类机动车各种排放污染物的综合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6.
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隧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选取典型城市隧道进行机动车排放因子测试,应用隧道试验原理,通过连续48h的现场采样监测,获得了隧道内机动车排放污染物NOx.CO、SO2、PM10、VOC和HC浓度、交通参数(车型、车速、交通流量)和气象参数(如风速、风量、温度、湿度)等实测数据.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出隧道内机动车NOx.CO、SO2、PM10和HC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1.379、15.404、0.142、0.637、1.857g·(km·辆)-1.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方法计算出8大类机动车各种排放污染物的单车排放因子.结果反映目前中国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水平及各污染物排放特征.  相似文献   

7.
应用COPERTⅢ模型计算中国机动车排放因子   总被引:27,自引:12,他引:27  
介绍了计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COPERTⅢ模型,并根据中国机动车实际构成、行驶工况和燃油特征确定了模型所需参数,然后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到了2002年中国机动车排放CO、NOx、NMVOC和PM的排放因子.通过比较COPERTⅢ模式、MOBILE模式和台架测试得到的中国机动车排放因子发现,应用COPERTⅢ模型计算获得的排放因子更接近中国机动车实际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是计算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分担率的基础,是降低城市机动车排放的重要依据,是控制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的源头.根据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运行工况的研究成果,利用加速模拟工况(ASM)排放测试系统,检测主要污染物HC,CO和NOx的排放浓度;依据试验车变速器和主减速器的结构参数,以及试验车在宁波市区道路运行时的档位分布计算排污值,并依据机动车的年代和车型分布对该值进行修正,计算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主要污染物HC,CO和NOx的综合排放因子分别为5.89,21.22和18.91 g/(km·辆).   相似文献   

9.
高等级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香  杨满宏 《交通环保》1998,19(2):8-11,26
运用美国环保局“MOBILE汽车源排放因子计算模式”,同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所产生的影响,确定了反映我国目前高等级公路汽车行驶状况下各类型车辆污染物的排放因子,给出了公路车辆污染物排放源强的计算公式及各参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排放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当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几种用于道路交通和机动车辆排放计算和评估的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比较。  相似文献   

11.
12.
影响机动车排放因子计算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放总量计算是目前环境分析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排放因子是计算总量排放的基本参数,探讨影响单车排放各种因素及分析机动车分类和单车排放对排放因子计算的影响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樊守彬  田灵娣  张东旭  曲松 《环境科学》2015,36(7):2374-2380
通过调研北京市机动车车型构成、车辆行驶工况、环境温度、油品品质等基础数据,利用COPERTⅣ模型计算了机动车尾气中CO、NOx、HC和PM的排放因子.应用车载测试系统对典型轻型汽油客车和柴油货车的实际道路排放因子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结果发现国Ⅳ标准下,轻型汽油客车的CO排放因子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0.96倍,NOx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0.64倍,HC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4.89倍.对于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轻型、中型和重型货车的CO排放因子,实测数据分别是模型数据的1.61、1.07和1.76倍,NOx排放因子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1.04、1.21和1.18倍,HC排放因子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3.75、1.84和1.47倍,PM排放因子则为模型数据是实测数据的1.31、3.42和6.42倍.  相似文献   

14.
IVE机动车排放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对IVE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介绍,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模型的主要输入参数的确定方法和思路,运用IVE模型对北京市不同车型车队的排放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公交车和卡车的排放因子明显较高,特别是颗粒物排放因子,分别为普通轻型车的14和44倍。北京市机动车的CO、VOC、NOx和PM的平均日排放总量分别为2767.4、182.5、353.8和7.1t。对于CO和VOC,普通轻型车的分担率分别为42.0%和34.7%;对于NOx和PM而言,卡车的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66.3%和83.0%。此外,比较了IVE模型与MOBILE6模型的方法和计算结果,讨论了IVE模型在我国的主要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机动车排放控制现状、对策评价方法及排放模型进行分析,并简述模型在北京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丽辉  高原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91-192
介绍了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几种方法,即台架测试法、模式计算法、实际行驶工况测试法、公路隧道法,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