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滇池宝象河流域氮磷流失空间格局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控制氮磷流失量是水质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定量解析流域氮磷流失量对于氮磷污染精准控制至关重要.宝象河作为滇池流域最主要的入湖河流之一,对滇池水质的影响极为重要.该研究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了宝象河流域高分辨率的氮磷排放清单,通过构建宝象河LODEST模型估算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入河系数,并对宝象河流域的氮磷流失量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2018年宝象河流域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1 456.92、191.16 t,流域内种植业非点源是最大的污染源,其次是城镇生活点源和未收集点源.②2018年宝象河干海子断面TN和TP的径流通量分别为270.49和11.19 t,非点源入河系数分别为0.297和0.048.③2018年宝象河流域TN和TP流失量分别为432.28和18.57 t,氮磷流失空间格局呈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流域内TN和TP流失强度总体呈外高内低的分布,农业污染为主的子流域氮磷流失最为严重.该研究提出的氮磷流失量估算方法较好地揭示了流域氮磷流失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降雨和地形的不均匀性是造成流域氮磷流失量呈显著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滇池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控制与削减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能够为宝象河流域水环境的精准控污和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
滇池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滇池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模型,对污水集中治理措施,厂内治理措施与面源治理措施同时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滇池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化方案,为滇池水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伟  陈岩  严长安  刘永 《环境工程》2022,40(6):55-62
针对高强度复杂人类干扰河流磷来源难以定量解析的问题,构建基于流量与污染物浓度关系模式的污染源解析模型,定量分析多干扰类型河流磷的点源和非点源负荷与时间贡献。以滇池流域的源头河流、水库干扰河流、水库-调水复合干扰河流等为例,采用LAM源解析模型建立了河流磷浓度与流量的响应关系,分析了主要河流磷的源贡献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非点源是滇池主要入湖河流磷的主要贡献源,非点源负荷占比为53%~100%,汛期与全年差异较小;从污染源主导时间看,点源是宝象河和盘龙江大花桥-德胜桥段时间占比最高的污染源,表明低流量期间点源控制对改善水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多种人为干扰类型河流的磷污染源解析提供方法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HSPF模型的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HSPF模型的主要结构和功能,通过对该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参数调整,利用滇池流域各入湖河流1988,198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分别对该流域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SS是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大约80%的入湖SS来自非点源.在枯水年(1988年),非点源贡献了约1/3的TN、TP入湖负荷量.而BOD的主要贡献者则是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流失造成的环境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太湖流域湖泊和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现场勘查、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以太仓为代表的江苏太湖流域畜禽养殖及农业氮磷流失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污染防治示范区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路径、技术及模式创新点,用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污染防治示范区构建,创新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污染防治的产业化模式、区域分散畜禽粪便收集服务的社会化体系、覆盖农业氮磷污染防治全程的可控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滇池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8~1999年滇池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滇池水质在继续恶化,全湖水质超V类,富营养化程度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滇池主体外海TP浓度增加了一倍多,叶绿素a增长了十几倍,营养水平由富营养发展到严重富营养,增加了两个级别,发展趋势近年来尤为明显.P是近10年来滇池水体中增长最快的营养盐,水体中P浓度的持续增  相似文献   

7.
沱江流域总氮面源污染负荷时空演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肖宇婷  姚婧  谌书  樊敏 《环境科学》2021,42(8):3773-3784
根据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受总氮(TN)面源严重污染的现状,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2007~2017年该流域来自各面源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并利用空间重心统计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揭示沱江流域TN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及转移趋势,以期为相关部门精准防控和预警沱江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07~2017年畜禽养殖污染源对整个流域的TN污染负荷贡献率每年均在45%以上,是TN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源的贡献率呈逐年减少趋势,农田固废和农田径流污染源的贡献率则呈增加趋势.TN总污染负荷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污染负荷最大,达到5.7×104 t,2017年最小,为4.69×104 t.污染负荷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变化及降雨径流的不均匀分布驱使畜禽养殖、农田固废类和农田径流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流域东南部是畜禽养殖、农田固废类和农田径流TN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东南部各区县的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人口转化,进而驱动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重心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转移,其转移范围高达66.35 km2,由此确定的最小边界圆是污染源污染负荷变化的重点识别区域,沱江流域西北部则是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TN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本研究拓展了环境科学领域对流域污染负荷时空演变的探究方法,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巨额的治理投资尚未带来根本性的水质改善,因此,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研究,对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益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应用数据包络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708,总体效率水平不是很高,且只有2001年、2006年和2010年DEA有效,DEA无效年份中2011年效率值最低为0.441;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城镇污水处理率和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外海),同时,工程治理投资和面源污染治理投资存在较多冗余.因此,未来滇池治理可适当调整工程治理和面源污染投资金额,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率,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和降低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9.
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的思考与几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农村的生活、生产垃圾、污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伴随着径流、泥砂的搬运而造成的面源污染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针对农村面源污染的严峻形势,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广大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提高农民参与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十一五”太湖富营养化治理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 项目以综合示范区水质改善为目标,重点研发园区化乡镇企业工业废水中难降解含氮、磷有机物的深度削减技术,农田种植业和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控源减排技术,“湖荡湿地-入湖河流-湖滨缓冲带”为一体的生态拦截与修复技术;以湖泊水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研发湖泛与水华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及建立水资源优化调度决策平台. 选择太湖流域重污染型竺山湾小流域、面源污染主控型苕溪小流域和城市化型太湖新城三大典型综合示范区,通过控源减排和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和综合实施,实现综合示范区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控制、示范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规模化蓝藻水华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滇池流域呈贡县花卉、蔬菜的种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化肥农药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调查,分析了N、P对滇池水体的污染,初步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为把握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重点控制区域,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汉丰湖流域2015年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TN、TP污染物的贡献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其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的总负荷量分别为2721.42 t和492.04 t;等标污染负荷量以南河子流域最大,汉丰湖子流域最小;不同类型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差异很大,以肥料源和畜禽养殖源为主要来源,其中肥料源等标污染贡献率为76.92%,是汉丰湖流域首要污染源;各乡镇中,敦好镇、铁桥镇和白桥镇的等标污染负荷量较高,均高于350 m3·a-1,为重点控制乡镇.等标污染负荷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有种植业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肥料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种植业源严重污染型和肥料源复合主导型这4种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的滇池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湖泊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滇池草海和外海多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识别了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源类型,利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得到不同污染源对水质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草海主要的污染源有农业面源、城市面源和内源3类,外海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城市面源和内源4类.与河流水污染源解析结果不同,底泥内源与气象因子对滇池主要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昆明市主要排污河道之一的大清河入滇池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流域范围内城郊型面源污染状况,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污染物产生的来源、产生特点和发生量。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排放、地表径流产污、农田排水是该研究区氮、磷污染物排放的三大来源;其中,总氮排放量有54.7%来源于生活污水,25.9%来源于农田化肥流失;总磷排放量有61.5%来源于生活污水,24.8%来源于地表径流。滇池周边地区面源污染物来源和特征有别于滇池全流域的各污染类型比值,面源污水已成为城郊区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控制之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处理城郊型的农村生活污水,科学平衡施肥,降低地表径流排污浓度,是城郊型滨湖带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老运粮河污染治理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黑臭水体问题的挑战.以昆明市老运粮河为例,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构建了昆明市老运粮河污染治理效果模拟系统,通过模拟,计算了老运粮河的入滇污染负荷,以及不同污染治理措施的治理效果,并对模拟系统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老运粮河的年入滇总水量为9565.9×10~4t,COD、TN、TP和NH_3-N的年入滇总负荷分别为26250、3232、415.9和2135.5 t;区域内产生的点源污染负荷远大于非点源污染负荷;污水厂处理是去除污染物的主要途径,其中,旱季污水的处理对于全年的污染物削减起到最主要的作用;雨季源头削减措施的应用对雨季污水处理有很大作用;影响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分析认为由此带来的风险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郊4种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地表径流属于非点源污染,地表径流的产生取决于复杂的降雨过程,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径流深度,产流面积是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3大要素,该文对上海郊的4种地表径流进行了调查,并在污染源评价的基础上与市郊非点源污染总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市郊进入水全的污染负荷,CODcr约为62634.7t/a,总氮为6288.2t/a,总磷为1244.6t/a,此结果说明地表径流是上海市郊仅次于畜禽类尿的重要非点污染  相似文献   

17.
成功  朱战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56-359,377
滇池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引起滇池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制定治污方案的关键。近年来,由于滇池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极度破坏了滇池生态环境的平衡,降低了生态环境净化能力,致使滇池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因此,治理滇池水体污染,首先要控制污染源以减少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的排放,加大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排放前的处理工作;其次加大森林保护力度,退耕还林;增强生态环境自身净化能力也是滇池水体污染治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典型的高原坝区农业型流域,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洱海水质.以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数理分析及GIS技术,开展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评价,使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2018年洱海流域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中COD(化学耗氧量)、TN(总氮)、TP(总磷)的排放负荷,并通过等标污染负荷法在GIS空间分析反映流域内污染排放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2018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量分别为11 188.20、2 752.56和259.33 t.COD排放量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与TP的排放量均主要来自种植业.②洱海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COD、TN、TP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559.41、2 752.56和1 296.63 m3/a.种植业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等标污染负荷中的占比最高,为36.40%,其次是畜禽养殖业,为34.44%.③各乡镇的等标污染负荷差异较大,等标污染负荷范围为(286.16±150.67)m3/a,等标污染负荷强度范围(0.13±0.067)m3/a.④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可分为种植业主导型、种植业高污染型、生活污染主导型和畜禽养殖业主导高污染型等4种类型.研究显示:来源于种植业的面源污染是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源,TN是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物;排放量与等标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流域北部乡镇污染物排放量较高,但流域西部各乡镇排放强度较大的特征;流域内各乡镇防治面源污染需要针对其污染来源特点分别采取推进种养平衡、推广绿色种植、分区控制农田径流以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分类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分析滇池水质现状、污染来源、水质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滇池水污染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治理模式,实现统筹兼顾、系统考虑、多管齐下、长期综合治理,并提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以官渡区为具体实践区,探寻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最终实现滇池水体保护,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