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二章 生态意识文明 内容提要:生态意识文明是生态文明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本章在分析人类思想史上曾经盛行并仍在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当代生态文化的构想,并进一步指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同时,对生态意识文明的建设途径做了进一步分析,即大力发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2.
郭方 《重庆环境科学》1993,(5):18-20,24
本文指出生态文化将是新时代的新潮流。人类生活方式将朝着生态化、绿色消费方向发展,居住环境生态化是必然趋势。作者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居住的环境问题,从国情出发对我国住宅建设生态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战略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生态矿山建设中生态化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矿山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看,搞好生态矿山建设规划的核心是实现矿山产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化”。我国生态矿山建设应从采矿、选矿的生态化开始,从矿山生态分区规划、选矿的生态化开始,从矿山生态分区规划,矿山生态单元规划和矿山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对生态矿山功能规划是指矿山生态产业、矿山生态人居、矿山生态文化等八大类功能的全面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化”不仅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词汇.而且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是一场破旧立新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与自然关系特征的历史回顾,进而对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发展观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克服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实现物质生产生态化、生活方式生态化、社会制度生态化,构建以生态产业为标志,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惠远 《环境保护》2006,(5A):49-5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将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面积的城镇建设及伴随而来的工业化已经产生了污染加剧、生态失衡等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引导城市走上“生态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探索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探讨生态学角度的城市及其功能特征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城市“生态化”的规划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日益成为“水泥森林”和PM2.5的“生产车间”,城市中的绿化植被不过是庞大的“水泥森林”中的零星点缀和PM2.5笼罩下的脆弱生机,只是划出一点空间给有限的自然生物一个及其有限的生存喘息,这种划出一块生态区域与真正的生态化城市相比具有相当大的距离.要将这种“划生态”转变为生态化,需要从生态美学思维的高度考虑城市园林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使城市掩映在自然生态之中,这才是对“水泥森林”、PM2.5和现代“城市病”的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正作为新兴文明代替工业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融合的现代文明城市。本文提出了建设沈阳生态市需要更加关注和思考的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2.农村是建设生态市的难点和重点。3.建立生态安全防护体系。4.实行区域环境治理。5.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9.
“平衡”是世间万物之本,而生态健康却与自然、社会、政治以及人体平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健康已成为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提出了“平衡”是生态健康之本,从一个新颖的视角一“平衡”,简明地论述了平衡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值得思考,对如何理解和审视“生态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15,43(3)
当前,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生态保育严重滞后,亟需确立“生态立国”战略,全面推进生态保育的主流化.为此,建议在“两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增列建设“生态健康型”社会的内容;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体系上增设“改善生态”的基本国策;在法制保障上制订“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法”、“生态保育法”和“湿地保护条例”、“生态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法律体系的生态化;在监管体制上组建“生态建设部”,革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全面完成“小变”、“中变”任务和“大变”工作的初步启动,广州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已初步展现出基于“云山珠水”上形成的“山、城、田、海”生态城市的迷人魅力。但是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仍然是偏重于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的单一子系统的单一性建设,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行政、法制、技术等多种手段,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经济手段,以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向着生态化方向转化,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循环经济已成为政府追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战略选择,本文试图结合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谈谈广州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如何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生态的日益失衡,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批判成为一种思潮,其中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罪魁祸首的观点成为定见之一。提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融入了可持续发展观使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成为达到经济、社会、环境3者协调发展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13.
陈语 《环境工程》2022,(1):264-265
<正>生态的原意来源于现代生物学,其指的是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可以泛指生物的生长环境或生长习性。概括来说,生态就是对生物习性和生存环境的统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和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了全球生态危机。70年代前后,人们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环境伦理”“敬畏生命”,人类文化从科学化走向生态化。在音乐教育中,教授一些与生态环境相关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聆听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德。尝试构建音乐教育的生态环境,与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文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体系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观的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首先要改变观念,特别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工业文明观,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大飞跃,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大转变;生态文明对人类行为的再调整,从改变价值观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逐步完善可操作性的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使公众形成生态文明的社会规范,建立节约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建生态经济新秩序,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河北环境保护》2008,(4):42-47
一、我国历史上的生态文化思想 (一)人类与自然为一体的宇宙观 人类与自然为一体,这是生态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种思想,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警察执法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在对工业文明批判的基础上超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及模式的深刻变革。警察执法的生态化要求是警察权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时代革新,代表了警务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它是生态化理念向警察执法领域延伸、渗透的产物,其核心是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警务活动。通过警察执法的生态化建立的环境警察制度,有利于控制环境风险,保障民生,进一步增强环境执法的刚性。警察执法的生态化具体表现在价值取向、权力的行使主体、权力的配置以及运行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其中,教育生态发展应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教育关乎每一个家庭、关乎社会进步、关乎国家强盛……,只有教育生态均衡,才能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队伍的生态化发展何谈生态化的教育.因此,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人手,探索和研究教师生态化发展管理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生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觉悟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自觉自律,加强自我修养和约束,将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控制在自然的承载力限度以内,并且帮助大自然恢复受损的部分,实现多样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社会长足进步生产力高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和现实的工业化状况,探讨生态工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的必要条件。生态工业是实现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而实现生态工业的核心是工业生态化和工业信息化以及工业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