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利本 《福建环境》1994,11(1):12-13
土地是无比珍贵的特殊资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土地是他(人类)的原始食物仓,也是他的原始的劳动资料库”(《资本论》第一卷第203页)。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土地是财富之母”,“是永不枯竭的财富资源”,“是一切生产、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世世代代人类共同永久的财产,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马克思语)。 农业是一个人类与土地、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产业部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是直接通过  相似文献   

2.
<正> 环境保护的目的:一是为人类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二是保护和合理利用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在生产上,我们既要有生产观点,又要有生态观点。要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出发,求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要农业上去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今后必须在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坚决保护各种农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实行科学种田。……”1981年3月中央书记处指示:“关于国土保护问题,我们不能光停留在城市环境保护、“三废”治理这些问题上,要考虑中国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保护问题。”当前,就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莫使旱地变荒漠”。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普及生态安全知识,进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参与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性,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中,蓝色的地球象征着纯净、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以绿叶的形态捧起地球寓意人类要对地球环境细致呵护,维护地球的生态安全。标识表达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认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土地肥力”以及人类的短期需求,更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区域生态系统。中国生态农业是典型的持续农业。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经验,探求中国生态农业景观特征及其景观生态学意义,进而针对农业景观的生物生产、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持续4大功能,提出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5项原则,即提高异质性原则、继承自然原则、关键因子调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社会满意原则。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从事生产、建设和生活必须的活动场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随着工农业生产的的蓬勃发展,工业“三废”以及化肥、农药等的施用,污染物已影响到整个农业生态环境中。据不完全统计:红河州每年排入环境中的工业废气达1687712标立方米;工业废水1380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各国科学家越来越迫切地感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引起的土地覆盖的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气候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珍惜每一寸土地就是珍惜我们的生命。对于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应当及时予以查清和复垦。为了搞好土地复垦,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本文拟就地处山区的山西八个重点矿区主要固体废弃物(不包括发电厂及洗、选煤厂排放的粉煤灰)——煤矸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2日是第一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何谓“湿地”?顾名思义,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有浅薄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湿地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湿地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前者如沼泽、草甸、浅水湖泊、海岸滩涂等,后者如水稻田、浅水的池塘水库等。我国天然湿地面积为2500万公顷,稻田等人工湿地面积为3800万公顷,总面积居世界第4位。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与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忠言 《环境》2003,(2):4-5
1960年,福斯特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敲响了全球环境安全的警钟。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性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此起彼伏;滥垦滥伐加速热带雨林消失,使“地球之肺”受到损害;臭氧层出现空洞和海平面上升,使人类生存环境出现“天塌地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正在夺走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物种锐减使人类相依为命的“朋友”越来越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退化,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环境基础正在动摇,这种退化与动摇,正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正如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托普费尔所指出的那样,有清晰的迹象表明,环境资源短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可能促成暴力冲突,在未来几十年,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是全世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者集中思考环境问题,并采取实际步骤来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节日,也是向全世界人们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日。“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在这个日子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好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从而为创造人类共同美好、舒适和安宁的环境作出努力。“世界环境日”的确定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从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不仅区域性的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因而引起众多国家的关注和不安。“只有一个地球”、“还我蓝天”等呼声此起彼伏,为此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  相似文献   

11.
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科学家视为“面包房”和“食品库”。地球的土地每年为人类生长出上百亿吨粮食;地球上丰富的草原资源给数以亿计的牲畜提供了放牧的基本条件,最终为人类的餐桌提供了美味佳肴;从供不应求的木材到拯球生命的药材,人类离不开土地。然而来自世界各地大量资料表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存在的基础。土地保护及复垦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采矿,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在向社会提供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大面积宝贵土地资源的破坏、征占甚至污染。以致矿区周围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这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都是普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未来将继续巩固农业基础。筑牢支撑粮食生产的政策、科技和基础设施三大支柱。 “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5月21日回应“中国粮食威胁论”时表示。  相似文献   

14.
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出席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为纪念斯德哥尔摩会议和发扬会议精神,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同时,确定了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这一天都要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  相似文献   

15.
土地复垦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破坏与退化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因土地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危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滑坡、泥石流、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人类开始对土地所遭受的破坏及其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土地复垦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杨伟利 《环境》2006,(10):54-55
塑料作为四大基础材料之一,因其质地轻、加工方便、美观实用,深受人们青睐,广泛用于各行各业。2005年中国的塑料产量达到4500万吨,居世界前列。塑料的出现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因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一边是塑料制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深度渗透,一边是历经千年而无法降解的“白色污染”。在环保呼声高涨、市场需求渐旺的情况下,各种可降解塑料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步问世,“玉米塑料”就是市场前景较为乐观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把推行“清洁生产”确定为我国九十年代工业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内外经验证明,“清洁生产”是工业污染防治方面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推行“清洁生产”,利国利民,势在必行。一、“清洁生产”的概念所谓“清洁生产”即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环境预防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除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减少各种废物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  相似文献   

18.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2):65-65
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4月28日对外发布了200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公布了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和宣传挂图。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莫使旱地变荒漠”。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普及生态安全知识,进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参与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性,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关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环保法修订以来,引发了公众及专家学者的深入思考。比如,其中提到,环境是人类生产、发展和生活的条件,被称为自然总体,它包括了海洋、大气、水、土地、森林、草原、矿、野生动植物、人文自然以及乡村城市和风景名胜等,环境监测是保护自然的基础工作,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即将对如何确定环境监测的范畴及属性,对于统一监督管理新的要求,监管主体职责的确立,行为主体重新定位等问题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钰 《环境保护》2007,(6A):15-19
近期以来,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现象接连频繁发生。中国各地气温也出现数十年、上百年未有的异常表现。科学家们警告,气温上升很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有关,而持续的气温上升将造成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短缺、物种加速灭绝等严重后果。为了警醒世人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与世界环境日主题相呼应,结合中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