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体内总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中二氧化硫被植物吸收后,除形成无机态硫存在于植物体内外,还有一部分被还原为有机硫的化合物,如硫胺素、胱氨酸等。在目前欲直接测定植物体内有机态硫是比较困难的。一般要先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如干灰化法、湿灰化法、氧气燃烧法等,将植物体内有机硫转化成无机硫,然后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
聚糖菌的富集会与硫循环耦合反硝化除磷系统(denitrifying sulfur conversion-associated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ous removal,DS-EBPR)内功能种群微生物——硫细菌发生竞争,从而导致除磷效果波动.因此,首先对母反应器中微生物进行了长期驯化,然后通过向批次实验小反应器中投加单质硫,研究单质硫短期冲击对含硫废水中硫细菌与聚糖菌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长期驯化,在母反应器中发现了硫细菌与聚糖菌共存的现象;而短期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个周期反应过程中,虽然单质硫的投加对微生物内源物质(聚羟基脂肪酸酯、糖原)转化量、氮磷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其可以提高硫细菌的活性,增加硫转化量,使得硫细菌在与聚糖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2.二级处理经一级处理后的废水,再经二级处理,用生化法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改善处理水水质。二级处理方式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等。生化法是处理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对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毒性有机物也有一定的解毒能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0):798-800
过渡金属改性活性炭纤维脱除低浓度羰基硫的研究;混凝沉淀法预处理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试验研究;天津秋季地面O3和NOx的浓度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TiO2/有机膨润土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苯酚;焙烧水滑石去除Cr(Ⅵ)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5.
微污染钦用水生物处理中痕量有机物生物降解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膜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微污染饮用水源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第二级利用是稳态生物膜降解痕量有机物的主要机理。自然有机物可以作为初级基质支持稳态生物膜的生长,而痕量的合成有机物能作为第二级基质被生物膜降解,缓慢衰减的非稳态生物膜在一段时期内仍能保持对痕量有机物的高效降解。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氧水在常温常压下对实验室模拟的高浓度含硫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双氧水的浓度、初始p H和反应时间对硫化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含硫废水去除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ORP)的控制对氧化产物的影响,分析了固相产物的晶体和表面结构。结果表明,在双氧水浓度为0.147 mol/L、初始p H为6、反应时间为9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硫化物浓度由1 985.46 mg/L降至38.37 mg/L,硫化物去除率达到98.07%,去除效果最佳。在初始ORP值不同的条件下,体系中主要的氧化产物为单质硫和硫酸根;当加入的氧化剂不足时,单质硫和硫酸根随ORP值降低而增加,当加入氧化剂过量时,单质硫和硫酸根随ORP值增加而增加;当体系中ORP值控制在60~178 m V时,单质硫的产量都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值。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体系中固相产物为环状斜方硫(α-硫)。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单质硫颗粒为表面不光滑的球状颗粒,粒径呈微米级,越小越易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试验证明,在煤燃烧之前,就可以把它所含的硫取出来。如果硫是物理性质的,那么脱硫法就更经济了,然而遗憾的是硫是有机性质的。目前,还没有能与烟道气脱硫法相竞争的方法。然而,这种煤脱硫法仍对环境有影响,如若能消除这一弊病就更好了。 硫以两种不同形式出现在德国石煤中: 1、以一种无机的杂质—黄铁矿(硫化  相似文献   

8.
在污水处理领域同步除碳脱臭研究一直是个难题,本实验开发了一种新型同步除碳脱臭一体式A/O反应器,研究了该一体式A/O反应器处理不同碳硫比有机废水时的同步除碳脱臭功能。结果表明,碳硫比为30∶1时,即进水SO24-浓度为133 mg/L,该反应器总COD去除率可达到95%。在进水SO24-浓度不大于400 mg/L时,中间产物臭气硫化氢气可以完全去除,实现了同步除碳脱臭的功能,减少了在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大量臭气的排放。微生物学角度分析,表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硫细菌。  相似文献   

9.
含高浓度污染物和色度实际含糖废水的高效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针对单一絮凝沉淀和过硫酸钠氧化体系的技术局限性,首次构建了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同步实现了对废水中COD和色度的高效去除,并深入探究了污染物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对实际含糖废水中COD的去除率高达95.74%,色度去除率高达96%。紫外全波长扫描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絮凝沉淀过程优先去除不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长链烷烃等有机污染物,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部分被去除;在后续过硫酸钠氧化过程中,实际废水中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几乎被彻底去除,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本研究可为复杂的实际含糖废水的达标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复合式生物除臭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复合式生物除臭反应器处理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和脱水间散发的恶臭气体,研究了反应器对恶臭气体的净化效果和微生物悬浮生长区与附着生长区内的生物特性及对恶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该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气体中主要发臭物质为硫化氢和氨,除臭反应器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设备稳定运行期间,进气中硫化氢和氨的浓度分别为0.21~22.61 mg/m3和0.1~0.5 mg/m3,而出气中硫化氢浓度在0~0.06 mg/m3,氨浓度为0~0.02 mg/m3。对反应器内部测试表明,微生物悬浮生长区和附着生长区对硫化氢和氨都有一定的去除,但去除机理不同。硫化氢主要被附着生长区的嗜酸性硫细菌生物氧化,少量硫化氢在悬浮区溶于水被中性硫细菌氧化;氨主要在悬浮区靠生物硝化作用去除,少部分氨在附着区被去除,且多因化学中和作用转移到填料所含的水中。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中氨化细菌去除有机氮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工湿地去除有机氮主要由于氨化细菌的作用.为了了解人工湿地中氨化细菌去除有机氮的效果,对人工湿地基质中5株氮化细菌进行了初步鉴定,比较了不同氨化细菌去除有机氮的效果,氨化细菌去除有机氮的量通过其生成的NH4< >-N来衡量.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人工湿地中氧化细菌的优势菌属;氨化细蒲-1、氨化细菌-2及氨化细菌-5对有机氮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分别达到46.2%、49.4%和52.6%.添加沸石对玄除氨氮有明显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有机氮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2.
底灰动态吸附焦化和造纸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底灰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比表面积等基本理化性质;采用动态吸附柱法研究了底灰处理焦化和造纸废水的性能,探讨了进水流量和吸附柱高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灰不仅有吸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混凝作用;颗粒态有机碳(POC)较易被混凝除去,焦化废水中POC占总有机碳(TOC)的17%,而造纸废水中POC仅占TOC的2.3%,因此底厌对焦化废水COD的去除效果比造纸废水好;底灰对焦化废水色度的去除率要高于COD;接近吸附饱和时,底灰对造纸废水OM275的去除率仍有约27%,说明造纸废水中苯环类物质相比于其他有机物较易被去除.  相似文献   

13.
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由2株产低效絮凝剂产生菌构建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群--复合1.实验表明,复合1能在啤酒废水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产生絮凝活性为96.8%的MBF.该MBF中含多糖和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它能有效去除靛蓝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两者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2%和87.6%.考察了该MBF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对靛蓝印染废水的絮凝过程,并得出了其去除COD和脱色的经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连续流实验与批次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考察了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对含布洛芬的(低浓度100μg·L~(-1)和高浓度1 000μg·L~(-1))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初步研究了硫自养反硝化活性污泥对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硫自养反硝化活性污泥对布洛芬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反应器中布洛芬的平均去除率95%,且实验组(含布洛芬)的反硝化脱氮效果要优于空白组(不含布洛芬),布洛芬的存在可以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脱氮效率。批次实验中,在短时间内(6 d),不同浓度布洛芬的去除率均达到100%;而其中吸附去除率30%。研究表明,在硫自养反硝化工艺中,布洛芬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和吸附作用去除,且生物降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复合预氧化技术控制副产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预氧化工艺中,但是成本较高,而且会生成臭氧化副产物,如可同化有机碳(AOC)、溴酸盐和甲醛.因此,提出臭氧/高锰酸钾复合预氧化技术,并对照预臭氧化技术,进行了消毒副产物前质及臭氧化副产物控制的小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预臭氧化(1.5 mg/L臭氧)相比,复合预氧化(0.6 mg/L臭氧 0.4 mg/L高锰酸钾)能促进混凝沉淀对消毒副产物前质的去除,总去除率与单独预臭氧化的去除率相当.而且又能降低AOC生成量,并促进混凝沉淀对AOC的去除,合计AOC去除率达43%左右.此外,对溴酸盐和甲醛生成量也有明显去除效果,比单独预臭氧化降低了78.4%和21.2%.  相似文献   

16.
黄壮辉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2):217-218
传统活性污泥法以去除有机物为主,而A/A/O工艺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改进后不仅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还可以有效去除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氮和磷.在实际运行中,调控好A/A/O工艺各个参数至最佳运行值,可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优于国家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流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流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规律,实验构建了不同水力负荷下的潜流+潜流、潜流+表面流、潜流+潜流+表面流、表面流+表面流等人工湿地单元组合成的5个复合人工湿地.连续运行一年以来,各复合人工湿地对BOD5、COD和SS的去除效果分别为91.9% ~94.7%、69.3% ~75.8%和92.3% ~ 93.9%,相对于多级表流湿地,多级潜流湿地更利于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的去除;BOD5、COD和SS主要在各复合湿地的第一级湿地单元内得到去除;复合人工湿地对COD去除效果秋夏季两季好,春冬两季差;复合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悬浮态BOD5和COD,出水中部分溶解态有机物难以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18.
使用高氨氮工业废水配制混养培养基,在5L光发酵罐中对嗜硫原始红藻(Galdieria sulphuraria)进行非灭菌条件下的分批和补料分批培养,通过比较间歇补糖和连续流加补糖模式,优化确定了生物量高产率、高NH4+去除速率的补糖模式.结果表明,2种模式均能促进生物量生产和NH4+的去除,其中C/N为2.5~5.0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强酸表面氧化法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处理,促进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制备碳纳米管溶胶,用于去除水中低浓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异狄氏剂.扫描电镜观测表明,氧化后的碳纳米管团簇被分散开,碳纳米管被打断.碳纳米管溶胶对异狄氏剂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制备的碳纳米管溶胶对异狄氏剂吸附去除效能优于原始碳纳米管,优化的pH值为6,此时碳纳米管溶胶对18μg/L异狄氏剂去除率达到100%;水中的腐殖质提高了吸附去除效能;碳纳米管溶胶对异狄氏剂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碳纳米管溶胶的吸附性能优于原始碳纳米管吸附性能.吸附去除后,溶胶态碳纳米管以0.05 mmol/L氯化铝从水中沉淀分离.  相似文献   

20.
管式生物过滤器去除乙苯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过滤由于其良好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性已经成为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和气味气体排放的常规技术。营养物质的均匀分布、生物膜和介质床内的气体流是成就一个性能优良的生物过滤器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由本实验室开发的管式生物过滤器(TBFs)已被证明具备此优势。本实验的管式生物过滤器以聚氨酯海绵作为填料,研究在不同有机负荷、气体停留时间(EBCT)、进气量和表面活性剂等条件下乙苯废气的去除效率(RE)。实验同时记录了管式生物过滤器启动阶段的表现。初期使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暴露在浓度为40 mg/m3的乙苯废气中40 d,此时的气体停留时间为15 s,使微生物慢慢适应并逐步降解乙苯废气;然后连续地控制管式生物过滤器的入口乙苯浓度为40、80、120和160 mg/m3,以使有机负荷逐步升高。结果表明,乙苯去除效率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大而逐步减小。当气体停留时间从15 s增加到30 s和60 s,而有机负荷控制在38.60 g/(m3·h)时,乙苯废气去除效率略微增加。此外,随着进气量的增大乙苯废气的最大平均去除效率有所下降而此时的降解容量增大,这个过程中乙苯进气浓度保持不变。结果还表明,在营养液中加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这种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乙苯废气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