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WebGIS的流动污染源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基于WebGIS的流动污染源监控系统,该系统具备完善的流动污染源监测与管理网络体系,实现了流动污染源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综合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放射源远程自动监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州的若干家放射源使用单位为例,从点位源的剂量监测、视频监控、红外报警、数据传输等方面出发,围绕提高放射源自动监控这一主题,展开了放射源远程自动监控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环保局根据世博园区的布局和园区规划,结合全市已有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因区内设立由位于世博浦东和浦西片区的两个固定式多要素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两个集成式自动监测箱(或零排放移动监测车)以及3个悬挂式微型交通站共同组成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实时监控世博园区的环境质量情况,确保各项环境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对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站点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工作的实践,开展对发布站点的监控研究。在数据一致性、异常数据和数据质量等方面对发布站点实施监控,并使用实时通讯技术和云技术,建立网络化信息平台,有效识别发布站点的异常问题并及时响应,提高了实时发布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率,保障了发布站点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德国铁路噪声在线监测的应用背景,介绍了德国铁路噪声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测量站点的选取原则、技术结构和具体信息,列车声压级曲线时域连续变化图、单次列车通过声压级曲线图、单次列车通过参数表和等效声压级曲线图/表等测量结果的表达方法,以及无效数据的处理方式等,为我国建立铁路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系统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管理需求出发,研究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系统平台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包括水生态监控数据管理子系统构建、水生态状况评价子系统构建、水生态模拟子系统构建和水生态辅助管理决策子系统构建。集成管理太湖流域水质监测数据、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各类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及深度挖掘,自动实现水生态状况评价;构建水生态模拟子系统,对水生态情景、污染物扩散、水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并提出水生态辅助决策方案及报告。  相似文献   

7.
8.
在对江苏省环保系统现有VPN网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基于MPLSVPN的网络,研究组建基于MPLSVPN的省级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提出网络架构、数据采集与存储、应用服务及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重化工业区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重化工业突发环境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为了满足环境风险管理的需求,设计了重化工业区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对易引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风险物质,从监控指标体系、监控布点方案、监控技术、监控数据采集传输、监控网络数据库构建、监控信息平台等6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集气态源、液态源和移动源为一体连续在线的环境风险源实时监控系统,有效实施重化工业环境风险源的管理和事故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乌海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乌海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出新形势下基层环保部门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改进措施。基层环保部门要多举措、多途径,强化监测体系能力建设,增加人员培训,提升监督性监测的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全面落实污染治理和污染自测,强化执法监管并提升自动监控水平,全面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及应用,促使减排监测工作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静电加速器辐射污染环境监测系统的结构与原理,采用合理的布局设置对静电加速器在运转中产生的γ、X和快中子等多种辐射实时监测,并按国际辐射吸收剂量率标准进行辐射污染防护.该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良好,也适用于其他大范围场地多种辐射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结合2017年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报告效果评估结果,总结了企业自验现状和验收监测工作情况,分析了项目业主、技术机构、管理部门三方的技术需求,从如何为企业自验做好技术支撑的角度,提出了主动宣传解读管理与技术要求、完善验收监测技术规范体系、全面开展验收监测培训、持续开展验收效果评估、建立环保验收监测服务专家库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支撑排污许可制度的固定源监测技术体系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源核心管理制度,对污染源监测技术提出\"便捷、智能、精细\"的发展要求,依规发证、依证管理2个阶段均需要污染源监测技术的有效支撑.针对当前污染源监测技术体系现状,应进一步完善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体系,对发证行业指南实施情况跟踪评估,适时修订;为将工业园区纳入核发排污许可证范围扎牢基础,制定工业园区自行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长-短NDVI时序检测植被局部变化特征方法,利用2000—2020年和田地区的MODIS数据,对研究区域同一格网内不同年度的NDVI时序作相似性检验以检测格网内植被是否发生突变,进而研究植被局部变化特征,检测植被局部发生生态突变的时间、位置及变化前后植被类型。结果表明:和田地区植被覆盖突变好转的年份为2006年、2013年、2016年和2018年,分布在平原绿洲、山区与平原交汇区域。除了开垦、耕作及其他逐利人为因素外,大部分植被覆盖突变发生在气候变化剧烈的南部山区,故和田地区局部植被退化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我国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处置项目的状况,分析了该类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面临的压力,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主要包括监测期间工况监督内容及方法、焚毁去除率的测定方法、填埋场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考核手段以及此类项目潜在环境风险的防范手段等,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方法,为监测人员做好验收监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也提出了目前相关标准规范尚未规定但需引起管理部门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韩涛  李学慧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35-236,250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本文根据公路工程建设中对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现场监测中发现、总结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的内容和要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废水监测过程中常见的难点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监测的科学内涵,明确了生态监测对象就是生态系统,目标是认识反映生态系统的状态和演变趋势,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分析了中国生态监测存在的5个问题:生态监测缺乏统一管理,部门间任务存在交叉和重复;生态监测技术不够规范,信息整合与利用困难;生态监测网络松散,国家级生态监测网络建立缓慢;环境监测法律依据不足,法制保障力度亟待加强;生态监测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亟待建设。最后,从国家现实需求、生态监测现状以及监测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探讨了未来中国生态监测的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