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详细阐述了轴承环毛坯塔锻成形工艺的编制方法;介绍了塔锻件公差、余量的选取,锻件图的制定、塔锻件、预成形件、镦粗件和坯料形状和尺寸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2.
针对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制壳体毛坯的结构特点和材料工艺特性,对该壳体毛坯的温挤压成形工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温挤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经过理化检测和使用结果表明,采用温挤压工艺生产的30CrMnSiNi2A钢制壳体毛坯锻件完全满足壳体的使用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3.
以形状相对简单的单工序锻件为研究对象,以同时获得材料消耗最小和变形程度最均匀的终锻件为优化目标,对锻造过程毛坯形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研究。给出了单工序锻件形状优化设计的总的目标函数及其各子目标函数的表示方法及计算表达式,以毛坯的高径(宽)比作为优化设计的变量,基于刚粘塑性有限元理论,采用黄金分割法进行优化迭代,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对一典型的轴对称H型锻件的毛坯形状进行了多目标的优化设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回转体锻件的制坯高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锻件质量、模具寿命。图1是常见的齿轮锻件。此类锻件在模锻前的制坯形状一般为圆饼。合理的毛坯是以分流面为基准,分配金属。本文试图用主应力法求分流面位置。  相似文献   

5.
以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为目标的精化弹头体毛坯工艺试验,遇到了“包冲头”、锻件壁厚差大和模具易损坏等难题,通过采取改进毛坯形状、优化加热参数、提高润滑技术和修改锻模结构等综合措施后,终于使每件毛坯的材料消耗下降2.15kg,材料利用率从39%上升到47.5%,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此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容室等毛坯的锻压生产工艺,对在不锈钢锻件及非加工表面上有曲形标记锻件的锻造生产中,如何提高锻模寿命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提出了适当增大飞边桥部高度,增加成形工步等提高锻模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 前言枪底把是手枪的主件,锻件的形状如图一所示。该锻件传统和习惯的锻造方法是采用锤上模锻。从锻件图可以看出,虽然锻件的重量不大,但承锻面积却不小,尤其是在平面方向的分布广泛,而且极不规则,这就给较为准确地确定计算毛坯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制坯工步后所得到的粗坯也难以较为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精密模锻件的分类密集形状的锻件、盘形锻件和长杆形锻件 ,以及精密模锻件的设计要点精密模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模面的选择、模锻斜度、圆角半径、肋的设计和腹板厚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粉锻件预制坯的设计内容预制坯密度的选择、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讨论了粉锻件预制坯的分类简单形状预制坯和近似形状预制坯 ,讨论直齿轮、伞齿轮、法兰件和长轴类粉锻件预制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毛坯外形设计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直接影响工件的成形质量。精确计算毛坯外形极其困难 ,目前尚无通用的方法。反向模拟结合了塑性形变理论和有限元技术 ,直接由工件反算出毛坯。文中着重指出反向模拟与一般增量正向模拟的区别 ,对其应用于毛坯设计的原理作了阐述 ,并通过标准考题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将其应用于一实际生产零件的毛坯外形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在制图教学中,利用CAD绘制二维工程图,建立三维立体虚拟模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达到读图并绘制完整、正确、清晰的二维工程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CAD技术已逐渐从二维系统向三维实体造型方面转变.以Solidworks作为支撑平台,以Visual Basic和Access为开发工具,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法,开发了一个挤压模CAD系统.对该系统的设计做了概括性的描述,并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打印材料是限制3D打印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已经发现部分固体废弃物与3D打印的契合度很高,可以用于制备3D打印材料.本文综述了4类可以用于3D打印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硅铝基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塑料和废旧金属,着重讨论了这4类废弃物制备3D打印材料的方法以及废弃物的添加对原打印材料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当前废弃物制备3D打印材料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废弃物基3D打印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在炼铁生产过程中,高炉出铁场的除尘基本采用的是电除尘器技术。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许多炼铁厂将电除尘改为布袋除尘——电改袋。"电改袋"通常要利用原有的电除尘器壳体,只改变其内部结构,从而也改变了原除尘器内气流流向。为了预测"电改袋"后各区域气流流向,文章基于CFX商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对除尘器"电改袋"后的气流进行了速度场模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从前到后,各滤室上行风速逐渐增大。对于4滤室的袋式除尘器,第四滤室风量比第一滤室风速大3倍以上。为了克服风量不均衡问题,采用可调式斜向挡板风量分配新工艺,从而对提高袋式除尘器的收尘性能,指导"电改袋"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Google SketchUp快速构建滑坡三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oogle SketchUp是直接面向设计创作过程的三维建模软件,功能强大,简单易用,并且可以与Google Earth结合应用。三维建模一直是滑坡灾害研究中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SketchUp进行滑坡三维模型的构建思路;然后重点阐述了构建流程,包括滑坡表面地形的获取、滑动曲面的构建、滑坡三维体的生成以及三维模型的渲染;最后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展示了用SketchUp构建的具真实感的滑坡三维模型、三维剖面以及将模型放置到Google Earth中等应用。结论表明使用SketchUp是进行滑坡三维建模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焚烧飞灰进行水泥固化成型,并对成型体进行烧结研究。通过XRD、SEM等表征方法探索垃圾了焚烧飞灰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机理,以及添加助熔剂对烧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a2CO3可促进水泥早期的固化,但对水泥后期的固化不利;在养护时间为2 d时,水泥固化飞灰试块抗压强度达到1.91 MPa,完全满足成型的要求;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固化体烧结后主要生成钙铝黄长石、硅酸钙等,Na2B4O7·10H2O的助熔效果明显;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重金属Ni、Cu、Pb和Cd的浸出浓度和浸出率下降,随着助熔剂Na2B4O7·10H2O添加量的增加,重金属Cu和Cd的浸出率增加,Pb的浸出率降低;浸出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Ni、Cu、Pb和Cd的浸出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垃圾焚烧飞灰烧结过程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垃圾焚烧飞灰烧结处理过程6种重金属(Cd、Pb、Cu、Ni、Cr和Zn)迁移特性开展系统实验研究,烧结实验在高温箱式电炉上进行,着重考察烧结温度、时间、制样压力等条件对重金属残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r残留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提高,Cu、Zn残留率随温度升高有所波动;烧结时间对Cu残留率影响显著,对其它5种金属影响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6种重金属残留率随制样压力增大而提高;Cd、Pb易于挥发,而Cu、Ni、Cr和Zn不易挥发;烧结温度、时间、制样压力对各种重金属残留率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烧结处理可以固化大部分重金属,同时飞灰中重金属在烧结过程中的残留率因种类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如何采用Authorware6 .0为主控程序及编程语言 ,Flash4为辅助程序 ,以Solid works2 0 0 0为图形控制平台进行模具拆装课件设计的过程。该课件具有操作简便 ,表达直观 ,开放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成型形状和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固化体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设置固化体尺寸分别为10×10×10cm、10×10×2.5cm、DN=3cm(球),同时设置码放、散乱堆放2种填埋方式进行动态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化体开裂前,球状与长方体、整齐码放与散乱堆放的浸出液pH值存在显著差异;单位质量固化体重金属Pb、Zn、Cr累积浸出量随固液接触面积、堆填散乱度、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加,固化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符合缩芯模型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试验前段Pb、Zn、Cr的2种速率常数与固化体成型比表面积、堆填散乱度、液固比正相关.因此,要减少生活垃圾焚烧厂原灰中重金属的浸出,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飞灰固化稳定化产物的安全性,固化体成型时应尽量缩小比表面积同时避免散乱填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已发展了一系列成熟的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但是软件功能各异,易造成使用者的选择困扰.为满足HJ 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简称“《导则》”)中关于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精细化的要求,对国内外常用饱和带和包气带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估.首先,针对三款常用饱和带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BIOSCREEN、AT123D和MT3D,基于理想算例对比4组水动力条件设置下的计算结果,分析软件的适宜性;其次,针对《导则》中暂未给出的包气带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以FEMWATER为例探讨了包气带阻滞作用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结果表明:①BIOSCREEN由于忽略了分子扩散作用,当Pe(Peclet数)为0.25×10-3时,其预测的污染源下游10 m处污染物浓度为AT123D和MT3D计算值的1.8倍,存在高估污染风险的可能.②相比污染源直接设置于潜水面的情景,污染物从距潜水面11 m的地表泄露,经过包气带后污染源强降低了24%,下游85 m处污染物浓度达到0.1 mg/L的时间延迟了390 d.③当地下水流速较慢,分子扩散作用相比对流作用占优势时,适用MT3D开展数值模拟或者采用AT123D进行解析预测;当对流作用占优势且水文地质条件接近解析解假设时,可利用BIOSCREEN粗估污染风险.研究显示,包气带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有助于合理地预测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运移转化行为,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污染源强和判定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