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酸浸粉煤灰混凝法处理制革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笔者研究了在热电厂粉煤灰中加入少量的鼓风炉铁泥和适量的助溶剂HS,在加热条件下用稀硫酸搅拌浸取2h后,制得集物理吸附和化学混凝为一体的混凝剂。这种混凝剂与聚硅酸铝铁(PSAF)絮凝剂配合处理COD为1500~2000mg/L制革废水,SS,COD,硫化物和铬的去除率分别为95%,93%,92%和88%。该法的显著特点是混凝沉降速度快,污泥体积小,处理废水费用低,此外还探讨了酸浸粉煤灰混凝剂对制革废水的混凝沉降机理。   相似文献   

2.
复合混凝剂在活性染料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由于色度高、水质变化大、生化性差等特点,是当前工业废水处理的难点和焦点之一。文章以COD和色度为考察指标,用混凝实验方法研究了自行配制的PAC-FeSO4-Ca(OH)2-PAM复合混凝剂处理某印染厂实际废水,并通过实验优化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混凝剂可有效的去除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COD去除率可达60%,色度可达69%。  相似文献   

3.
超声技术强化处理制革废水中的有机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法处理制革废水,考察了超声波的作用时间和施加方式、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只用超声波作用废水60s,COD去除率为40.6%;混凝剂总浓度为100mg/L时COD去除率最高;先施加超声波60s,再投加混凝剂,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3.2%,比不用超声波时提高10%以上.因此,超声技术用于混凝沉淀法处理制革废水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造纸废水可生化性差,处理困难,对其进行生化前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联合处理,有助于提高混凝效果。实验研究了两种造纸废水混凝处理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分析,确定了最佳投药量,得到的结果分别是:卫生纸车间废水为聚合氯化铝(PAC)75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0.075 mg/L;板纸车间废水为聚合氯化铝(PAC)350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0.125 mg/L。在此工况下,卫生纸车间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了62.12%,色度去除率达到92.12%,SS去除率达到了95.36%;板纸车间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4.03%,最佳色度去除率达到90.25%,SS去除率达到93.18%。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烧杯搅拌试验,以聚合氯化铝(PAC)和FeC13为混凝剂对华东交通大学排放口生活污水进行混凝处理研究,考察在不同混凝条件、混凝剂投加量、pH下浊度、COD、TP的去除率.研究表明:在最佳混凝条件下PAC投加量为105mg/L时浊度、COD、TP的去除率分别为96.2%、67.4%、94.8%;FeCl3最佳投加量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混凝以及过氧化氢光催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研究分析了硫酸铁混凝体系以及过氧化氢光催化体系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硫酸铁混凝降解制药废水的实验中,pH是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混凝剂的加入具有脱稳作用.PAM具有助凝作用.在混凝实验中降解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7,10mg/L的硫酸铁投加量为0.6mL,1mg/L的PAM投加量为2mL,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70%,SS去除率可达到90%.而经过氧化氢光催化处理混凝后的制药废水,最佳工艺条件为:光催化方式选定为曝气,反应温度控制在20℃~30℃间,1%的过氧化氢投加量为9mL,pH值为4,反应时间为3h,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7.
杨力  李伟光  王勇  宿程远 《环境工程》2012,(Z2):113-116
对皮革废水混凝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分别采用FeSO4·7H2O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剂和助凝剂,以COD、总铬和硫化物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强化混凝处理皮革废水的最优条件并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当FeSO4·7H2O投加量为1800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7.5mg/L,pH为10,混凝效果最好,对COD、总铬和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92%、99.40%和99.71%。  相似文献   

8.
混凝微滤法处理制革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混凝微滤法处理制革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优控制的基础上,制革废水经混凝沉淀-微滤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87%,89%和92%左右,处理后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于制革工艺。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因此,该工艺值得在北方寒冷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酸改性粉煤灰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粉煤灰与少量的硫酸烧渣和适量的固体NaCl混合 ,将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用稀硫酸处理 ,制得集物理吸附和化学混凝为一体的混凝剂。这种混凝剂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SA配合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 ,SS、CODCr、色度和酚的去除率分别为 95 %、86 %、96 %和 92 %。混凝沉降速度快 ,污泥体积小 ,处理费用低 ,结合显微照片探讨了酸浸粉煤灰混凝剂对含酚废水的混凝沉降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确定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各自最佳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单独混凝、H2O2强化微电解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混凝工艺在最佳条件下COD、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9%、20.1%、59.4%;强化微电解工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OD、NH3-N、TP去除率分别为32%、-4.5%、69%。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联合工艺效果最好,COD平均去除率能达到55%。对该化工厂的废水预处理工艺提出改造方案,初步预算了工程改造投资及药剂费用。  相似文献   

11.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出水COD平均为102mg/L,COD去除率平均为89.9%,色度去除率平均为70%.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水解酸化(A)-好氧(O)-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出水COD平均为67mg/L,COD去除率平均为81.5%,色度去除率平均为66.7%.表明以水解酸化为预处理手段可有效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整个工艺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12.
基质初始浓度对SFBR工艺去除营养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半连续反应器就新鲜废水中COD/N比对COD、氮化合物去除效率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废水中的COD/N比对COD和总氮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当COD/N比由2.5增至12.5时,COD去除率由44.0%增至75.8%,总氮去除率从63.4%增至99.8%,然而,加料废水中COD/N比对微生物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用一组涉及多个微生物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COD/N比对同时去除碳、氮化合物效率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污泥活性炭处理酸性品红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污泥活性炭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随着酸性品红染料废水浓度的增加,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的变化曲线与脱色率的曲线呈现相似的走势,但在脱色过程中,只有部分染料分子被吸附到污泥活性炭的结构中,另一部分脱色应归因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吸引染料分子中的碱性助色基团;随着污泥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大,COD去除率一直减小;由于染料分子中的显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与废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在pH为弱酸性范围内效果比较好;随水浴时间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加,COD去除率很低并一直减小;温度的升高使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整体逐渐减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取5,水浴时间取6.5 h,水浴温度取20℃,染料废水浓度取2.5 mg/L,活性炭投加量取2.5 g,其脱色率为47.73%,COD去除率为62.62%。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甘薯燃料乙醇废水产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小波  杨毅  孙彦平  张良  肖瑶  赵海 《环境科学》2010,31(10):2512-2517
利用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甘薯燃料乙醇废水,以COD为5000mg/L的废水做底物,获得的最大电功率密度为334.1mW/m2,库仑效率(CE)为10.1%,COD去除率为92.2%.实验进一步考察了磷酸缓冲液(PBS)浓度和废水浓度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PBS含量从50mmol/L增加到200mmol/L,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提高了33.4%,CE增加26.0%,但PBS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含50mmol/LPBS的废水COD从625mg/L增加到10000mg/L,COD去除率和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在废水浓度为5000mg/L处均获得最大值,但CE值有降低的趋势,从28.9%变化至10.3%.这些结果表明,MFC可以在处理甘薯燃料乙醇废水的同时获得电能;增大PBS浓度能提高MFC的产电性能;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随废水COD增加而增大,但废水浓度过高会引起酸化使MFC产电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国内对长期困扰海南特区经济发展的天然橡胶加工废水进行完全混合污泥法研究的较少。利用塔式曝气装置对经高效混凝预处理后的该种废水进行完全混合活性泥法处理。废水COD、SS去除率受HRT、DO浓度影响较大。废水在装置中的最佳HRT=10h,此时COD的去除率为75.9%,SS的去除率为81.4%。反应装置中的最适溶解氧浓度为0.92mg/L,此时COD、SS的去除率达到最大,为83.7%、83.2%。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酵母菌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的连续小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批量实验对从高浓度味精废水中筛选出的一组酵母菌混合菌群进行了脱氢酶活性(DHA)测试.结果表明用该菌群对COD、硫酸根和氨氮均接近20000mg/L的味精离交尾液进行处理时,其DHA值在前36h高于对离交尾液稀释液的处理,说明高浓度氨氮和硫酸盐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利用接种了该酵母菌群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味精废水进行的连续小试处理结果表明,COD容积负荷2.0~14.3kg/(m3·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适当地补充磷源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处理效果对出水pH值和C  相似文献   

17.
厌氧-好氧法处理特种有机工业废水的动态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絮凝、毒性及生化试验,确定了废水处理最佳工艺流程,研究了浓度、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有机废水采用絮凝净化效果不大,且对生化处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系统进水COD为3000mg/L,流量为1L/h时;经过厌氧、两级好氧处理后,出水中COD可降至150mg/L以下,总去除率可达95%以上,达到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在不同进水碳氮比和有机负荷下对养猪沼液中11种兽用抗生素的去除特性,以及污泥中抗生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5 d、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2.1时,该膜生物反应器对抗生素和COD的去除率均较高,分别达到(79.1±0.7)%和(88.4±1.4)%;当HRT缩短至3 d时,虽然COD去除率不受影响,但抗生素的去除率明显下降;COD/TN从2.1降至0.7后,抗生素去除效率不受影响,但COD去除率明显降低.长污泥龄(SRT)下污泥中出现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持续积累,积累量随污泥龄的缩短而降低.污泥中的抗生素含量与组成受进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Ultrasonic/O3 combined process was employed to pretreat heterocyclic pesticide wastewater for increasing biodegradability and reducing biological toxicity. Influences of ultrasonic frequency, ultrasonic power, probe diameter, initial pH and O3 dosage on the COD remova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ltrasonic/O3 proces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reduced the biological toxicity of the wastewater. The ratio of BOD5/COD was increased from 0.03 to 0.55 and the EC50 increased from 11% to 52% under ultrasonic/O3 treatment. Low ultrasonic frequency brought better COD removal. Initial pH was found to have a high influence on the COD removal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were more favorable. The influences of ultrasonic power and probe diameter were small. With an increase in O3 dosage, COD removal was e ectively improved. The optimal operational parameters for the combined process on COD removal were ultrasonic frequency 20 kHz, initial pH 9.00, ultrasonic power 300Wand dosage of O3 454.8 mg/(L min), under which the e ciency of COD removal reached 6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