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语文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爱上语文,我们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充分尊重学生在进行活动课时,教师要从学生所处的活动主体地位出发,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选择活动方法,组织活动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活动的"发现者"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学习需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自由地发挥各自的潜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遵循这一新理念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儿童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动"起来,在"互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通过语文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应用、积累,思想情感的表达、回味等,均以"读"为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以"读"激情,以"读"激趣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去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取新知。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然而,"读"必须目的明确,即让学生"读会"和"会读"。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科学的空间,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6.
<正>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其文艺评论作品《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即诗的教育作用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来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需要这样,我们如果将学生视为的枯燥无味的语文讲读通过愉快的形式来加以实现,定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喜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19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倡导者斯宾塞就主张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快乐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学生智慧地活动。为寓教于乐,多年来我根据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快  相似文献   

7.
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反映在内容的丰富上。丰富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8.
<正>11版语文新课标中鲜明的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阅读量。与旧版课标相比明显做了细化:要求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那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如果单纯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可能的。必须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现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一、立足课本,有效衔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取得高效的途径之一是"坚持课  相似文献   

9.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智能特点与兴趣指向,力求在作业设计上实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立足文本解读与赏析,寻求、挖掘、创造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借此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与生活为伴、与自然为友、与社会对话,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文本,感悟生活,积累知识,培养能力,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回顾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不少的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技术课"。但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应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待。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和唤醒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文本、对生活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我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自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摸索,总结如下。一、确立语文学习的主体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为核心要素所组成的互为依托的双边活动。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整体素质。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学习效率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对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并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知识水平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堂活动化教学,是以提高语文素质为核心,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活动的观点、原则、方法来组织处理教材,设计安排教学过程和步骤的。它变课堂为活动的"场",在有限的时空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发质疑、引导创新,最终在活动中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是智力的核心。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化。课堂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活动过程,素质教育的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才能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化。本文试图从中学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正>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整体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一、科学引入,训练写话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低年级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而对于学生写作的教学总认为是中高年级的学习任务。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学生低年级时,教师应重视培  相似文献   

17.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新课程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语文课本中,阅读课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阅读得少、教师讲得多的现象,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说话、理解能力,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渗透思想教育等四个方面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好任何一门功课都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小学生的学习尤其如此。要想使小学生学好数学,就一定要使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只有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学习本该是主动地有乐趣地积极参与的一种活动过程,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其独特的学科难度,这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距离感,不喜欢学习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就很难产生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要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排除距离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经验,做了以下的总结和分析,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应较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如:重读、停顿、语速、语调等。这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既符合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加强学生对文章自我解读的感受和理解,还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