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梳理分析其自然生态状况和特色优势资源,围绕“什么是生态产品、怎么创造生态产品、创造什么样的生态产品”的研究思路,提出8种适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的生态产品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实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涵和框架,指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和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就南平市创建生态示范区工作提出了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创建科技创新机制、以项目带动整体发展等措施及设想,为各地创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1992年江苏省大丰市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实验基地,并于1998年通过了国家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技术路线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生态示范区建设成败的大局。大丰的实践告诉找们,生态示范区建设既是一项专业技术门类,又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走专业技术与政府决策支持系统与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生态示范区建设技术路线的实践1、政府支持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保证。大丰市在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政府坚持了“四抓四放一规范”的运…  相似文献   

4.
丽水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庆华 《中国环境管理》2003,22(5):30-30,33
通过丽水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生态优势分析,论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4种方式,即国家补偿,区域补偿,上、下游补偿,市场补偿。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加快城市化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要大力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应该走集中建设中心城镇,建设生态城市的城市化道路。最后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例对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实现城市化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邑县生态示范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生态示范区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大邑县生态示范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对生态示范区的影响,以及生态旅游优势,提出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构建湛江、茂名、阳江3市和谐的滨海旅游竞合关系是粤西滨海旅游协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与实现途径。基于2012—2017年“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滨海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旅游生态位理论模型综合测评了“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扩充度和重叠度,深入分析了“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竞争态势与竞争程度。结果发现:①“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呈现“水平低、均衡化”的结构特征,3市滨海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弱,旅游综合竞争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湛江、茂名、阳江。②“湛茂阳”3市滨海旅游综合生态位扩充态势不明显,扩充度水平整体呈现均质化特征,局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③“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重叠度高,旅游竞争激烈,旅游协同合作发展水平与效应较低。最后,从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的协同、错位、扩充3个视角科学提出了“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竞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周围 《环境教育》2008,(12):37-38
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器 2008年,生态县、市以及生态示范区榜单又多了一些新成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创建工作一直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建设,2008年1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生态县(市、省)建设,环保部组织修订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2008年3月7日,命名了2个“国家生态市(区)”和69个“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命名了第一批生态村,创建成功的地区需要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正在创建中的地区则集全民之智,努力达到创建标准。  相似文献   

9.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央和四川省帮助阿坝州有序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一批生态补偿政策,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对全州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看,阿坝州仍存在生态补偿范围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成效。因此,为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政策更好的发挥作用,研究深入梳理了阿坝州生态补偿现状,分析了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旨在更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从而加快推进阿坝州生态文明建设和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00,(5)
五莲县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辖22个乡镇,634个行政村,51万人口,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均一亩多地,二亩多山场,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五莲县生态建设起步早、基础好,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下面,说一说我们的体会和做法。一、着眼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科学构筑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区域布局,科学地制定规划,是搞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五莲县根据全县的土壤特性、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状况,按照生态示范区建设要求,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修订完善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并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修订完善了《五莲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五莲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设计上,把规划同实施“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远景目标紧密  相似文献   

11.
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着重论述了生态工业和生态示范区建立和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参考《2007年度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环境质量报告书》[1],对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的考核指标达标情况、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测评情况、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概述,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指标要求,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国家考核指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定量测评结果为优,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示范区生态荷载超载。生态示范区建设对生态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综述盘山县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出发,明确示范区建设目标以及原则,探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及整体框架,综合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深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保障措施。分析盘山县通过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构建,稳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经过4年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创建工作,达到了考核要求,获得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相似文献   

14.
将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生态示范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分级,评价了长沙市天心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效。结果表明,应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效进行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长沙市天心区自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来,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5.
韦寿强 《中国环境管理》2003,22(1):26-26,28
论述了句容市建设和发展生态示范区的5个原则及具体的操作安排。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定量测度区域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都地处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桥头堡”,对西部地区的发展起着示范、先导、辐射和带动作用。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对成都市各类土地面积进行量化,具体计算出成都市的生态承载力、供需结构。计算结果表明,2003年其人均生态足迹超过了它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生态赤字,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减少生态压力,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经济社会形式。本文简单介绍了彭州市的概况,根据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对彭州市进行生态经济分区,并确定了分区规划目标,相应的提出了重点建设领域,为当地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3,(11):52-54
到2020年,广元将建成国家生态山水园林城市、中国生态养生养老基地、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20年来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重要文献等进行统计,采用文献检索和文献计量等方法,分析我国在生态补偿研究区域、研究领域、关键环节等方面的研究趋势,并基于政策变迁视角,从政策的制定思路、政策文本形式以及政策执行主体等维度来探究我国生态补偿20年政策发展历程,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热点领域和热点区域研究直接受政策导向影响,区域重大战略催生区域生态补偿研究呈井喷式增长,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力度大、范围广、领域多,制度设计从分散体现走向精准聚焦,补偿领域从单点起步走向全面布局,补偿模式由自上而下走向多元参与。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征程,展望生态补偿未来改革和创新路径,建议围绕“全面”“综合”“多元”“民生”等核心关键词,探索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性研究,将生态补偿的研究进一步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相结合,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为核心,推动生态补偿向更加立体、更加纵深和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生态环境退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和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长江上游作为一个流域整体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大联合攻关,强调“快速、经济、参与”为指导思想和原则,突出重点生态类型区域,开展关键技术试验示范攻关,发展以资源导向为主的区域经济,从而实现“近期遏制恶化,中期治理恢复,最终持续发展”的分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