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COP14)将在波兰的波兹南召开,这是巴厘路线图所启动的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关键的里程碑.其实质就在于打破长期以来的谈判僵局,凝聚各国制定全球协议的政治意愿和合理预期,会议将把国际社会对于未来气候制度的讨论及进展转化为未来一年谈判的细节,就具体方案和行动达成一致,为2009年底哥本哈根谈判确立基调.  相似文献   

2.
法国总统府10月14日宣布,法国总统萨科齐当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电话交谈,双方就伊朗和气候变化问题交换了意见。总统府发表公报说,在谈到伊朗核问题时,萨科齐和奥巴马希望通过重启谈判,在未来几周内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从而促使伊朗履行其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需要单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行动,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现状如何,中国又将做出何种外交应对,成为世人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现状,总结了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及措施,最后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给出了将来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一、低迷谈判的泥潭难拔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第1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框架大会(COP)于2013年11月11日至22日在华沙召开。各国政府将刺激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气候变化的问题被放置在次要的地位。华沙正式谈判大会前的预备会议缺乏充裕的时间就许多重要的议题取得进展,留给华沙大会谈判的时间不多。波兰政府对主办气候变化谈判大会(COP19)低调,波兰政府在欧盟成员国中,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和行动持保守立场,不会强力推行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原因出发,进一步阐明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全面梳理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将其分为机制建立、谈判停滞、谈判回暖、谈判升温四个阶段,认为当前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存在气候变化问题复杂、减排责任分歧明显、减排能力不足、合作机制有限等挑战。面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通过专项性规划、低碳试点、市场化机制等手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对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是否要制定一个确定2020年后减排安排的路线图,启动一个新的谈判授权是德班会议争议的核心。德班平台的启动,标志着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点将由巴厘路线图转为2020年后的国际减排安排,直接关系到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谈判的启动对未来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谈判进程、谈判中出现的焦点问题和一些目标内容,主要涉及气候变化、人权以及其他权利、法治和管理、资金和目标执行手段四个方面,并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今后发展议程中的谈判前景,以及中国在新一轮2015年后发展议程谈判中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科学和政治、环境和发展、社会和伦理等诸多内涵的复杂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国际社会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开始了一系列研究和漫长的谈判。经过不懈努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当前,围绕确立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各方力争达成一项能够得到最多认同的新协议,在此背景下就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谈  相似文献   

9.
2009绿色预想     
张毅 《世界环境》2009,(1):26-27
200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COPl4)在波兹南召开,虽然许多的联合国机构、国际组织和各国代表积极参与,但COP14还是在平淡中闭幕。辞旧迎新之际,亲临会场参与斡旋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再次表达了他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对2009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期望。本文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自COP14会场的新闻稿综合整理而成,期待能给读者带来2009年的绿色期待。  相似文献   

10.
邹晶 《世界环境》2009,(4):42-43
自2008年12月世界瞩目的气候变化波兹南会议以来,联合国气候谈判就一直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和6月,联合国又在德国波恩举行了两次全球气候谈判会议,但似乎都并未带来什么令人振奋的消息。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即将到期,特别是全球肆虐的金融危机的“添乱”,将于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2009联合国气候变化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成为人们期待的“最后稻草”。  相似文献   

11.
2050低碳经济情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已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冈素.国际社会包括发展中国家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近期随着对气候变化认识的曰益深入,国际上针对气候变化讨论的强度明显加大,一些国家和地区公布了减排目标,2012年之后的国际谈判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谈判进程、各主要谈判集团及其主要立场,展望了气候变化谈判前景,简单介绍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这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判进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中国需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在夜以继日的谈判与等待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国际会议中心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为在2009年年底之前达成一项减缓全球变暖的新协议确立了明确的议题和时间表,以接替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此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3次缔约方大会的最终成果。随着这份宝贵的路线图通过,印度尼西亚环境国务部长维图拉尔宣布,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落幕。  相似文献   

15.
波兹南,离哥本哈根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气候变化谈判达成了《巴厘行动计划》,为2012年后新气候变化国际框架的达成画出了一张详尽的路线图。根据这一路线图,自2005年蒙特利尔COP11/MOP1所确定的双轨制谈判应在2009年哥本哈根举行的COP15/MOP5结束。届时,2012年后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将在哥本哈根浮出水面。遗憾的是,今年的波兹南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两年时间已经过半。但目标却远没有实现一半。我们离哥本哈根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6.
陈济 《世界环境》2014,(6):26-27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在里约联合国环发大会上签署,并于1994年生效。公约为之后20多年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谈判进程推动建立的一系列机制为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认为公约框架下的多边机制效率低下、与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要求不符的质疑声始终存在。近年来,随着围绕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谈判的开启,又出现了认为公约已经不适应新的世界格局和形  相似文献   

17.
近期英国政府为推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不断造势,特别是在2009年6月26日英国政府发布了<通往哥本哈根之路>的战略性报告.英国作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长期以来在协调欧盟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立场以及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所以有必要关注英国气候变化新动向,认真解读<通往哥本哈根之路>这份阐明其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基本立场的战略性文件.  相似文献   

18.
期待德班     
“又到气候谈判时”.近年来,每个岁末时节,联合国都会在不同的国家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如2008年波兹南气候大会( 第14次缔约方会议)、2009年根本哈根气候大会(第15次缔约方会议)、 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以及即将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气候大会(第17次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正在经历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全球温室气体规制形成及其后续谈判的过程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逐步趋严。随着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趋严,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不再是一项免费的公共资源。这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共识的大趋势,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新变量,将对全球各国自身的温室气体规制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15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一年,各方为取得谈判成功正在加大协调和准备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又到气候谈判时”。 近年来。每个岁末时节.联合国都会在不同的国家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如2008年波兹南气候大会(第14次缔约方会议)、2009年根本哈根气候大会(第15次缔约方会议)、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以及即将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气候大会(第17次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