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省梅汛期洪涝灾情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所构设的雨涝强度、雨涝影响面积等统计量来估计浙江省梅汛期的灾情,有较高的准确率,能估计出极端情况,为灾害评估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系统灾害的类型及其防御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英 《灾害学》1992,7(3):53-57
作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干旱、雨涝、霜冻、大风、冰雹、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徐良炎 《灾害学》1991,6(4):71-75
1990年,我国大部地区雨水比较丰沛、调匀,光热较为适宜,农牧业生产基本呈“风调雨顺”年景。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季风气候明显,部分地区的干旱、雨涝、台风、冻害、风雹等仍比较严重。下面把199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近半个世纪的雨涝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1950-2000年我国629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诊断了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南方地区雨涝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研究发现,该地区雨涝覆盖范围有轻微的下降趋势,51年来最为严重的雨涝年是1954年,其次1983,1998和1961年也都比较严重;冬半年除11,12月份外,雨涝覆盖范围有较强的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为强烈,尤其是1月和3月的雨涝范围扩大迅速,冬半年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雨涝范围有明显的5~7年的振荡周期,而且这种振荡周期在逐渐缩短;夏半年雨涝范围趋于减小,呈下降态势,夏半年主要是4,5,9三个月的雨涝范围在减少,6,7,8月的雨涝范围在扩大;同时发现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夏半年雨涝范围在大多数时间里有2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自然灾害统计资料,对天津市20世纪中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自然灾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市20世纪以来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繁性、波动性和空间差异性,以及干旱和地面沉降灾害的区域性和日趋严重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空间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孕灾环境分异状况,将天津市划分为3个灾害区,对各区的孕灾环境和自然灾害区域组合特征进行了简要评价,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南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河南1949~2003年的逐年旱涝灾害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采用年旱涝成灾面积的相对大小进行了旱涝年型等级划分,分析了旱涝灾害演变的基本特征;同时运用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旱涝灾害的转折突变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影响高于雨涝灾害,并具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旱、涝阶段的转折突变具有12年左右的周期,下一个旱、涝转折突变点可能出现在20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雨涝灾害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插补完整的近500年旱涝等级序列和近40年实测降水资料,分别制定了历史时期和观测时期雨涝分级标准。建立了五省一市18个站的雨涝序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雨涝分布时空特征,并对典型雨涝年的成因及灾情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最后作出90年代雨涝趋势预测,为沿海的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干旱、雨涝是农业生态方面重要的水文气象灾害,科学地根据水文气象预报来选择种植作物品种,一直是农业管理者、生产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传统的决策方法是根据农业总体区划、作物种植习惯和耕作习惯确定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气象灾害预报对错概率的作物种植类型决策新方法,综合考虑了农业气象预报的误报概率和作物适应性,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对绥棱农场某种植区2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旱涝预报与实况联合概率矩阵,推导出水文气象预报对错概率矩阵;根据作物品种在不同天气状况的产量,确定了决策失误损失矩阵。实证分析表明,所提决策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因旱涝灾害给粮食产量带来的损失,对作物品种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海暴雨涝害和叶菜损失综合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上海夏秋制约蔬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雨涝及影响机制入手,通过对叶菜不同生长期及淹水时间处理的正交逆态试验,建立叶菜淹水损失模型;在菜区主要土壤人工模拟暴雨渗流试验基础上,应用旱地水量平衡原理,通过菜区各地入渗、径流及排涝能力的分析计算,进行淹水程度估算;根据气象条件对叶菜生长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建立叶龄估算式。最后,通过对空间点赋值及数据属性的识别和综合运算,生成雨涝淹水程度及叶菜损失等级统计表和分布图。经1997年7月10~11日暴雨的模拟验证,取得较好效果。该定量评估方法,为暴雨后快速、直观、客观地提供上海菜区淹水状况分布与叶菜损失率等灾情信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黄进  张方敏  胡正华 《灾害学》2022,(2):111-116
基于安徽省77个气象站点1973—2017年件暴雨事件的雨量、频次、强度、贡献率、持续性等特征,通过与实际灾情比对构建了的多指标综合降水指数,以此探求了研究区暴雨灾害的时空演变。主要结果表明:鉴于大暴雨累积量、暴雨最长持续日数、最大过程降水量与实际雨涝灾情统计数据的线性关联最好,由其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风险评估的暴雨灾害指数(RDI);基于RDI空间分布的年代际变化,安徽省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地区、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沿淮地区的西部;安徽省暴雨灾害呈现出一定的增强趋势,特别是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的站点主要集中在沿淮地区;暴雨灾害等级与环流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时滞相关性,特别是前冬期西半球暖池指数的数值偏高表征着来年汛期安徽省高危害的暴雨灾害。  相似文献   

11.
陕西气象灾害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地处内陆腹地,南北狭长,地形复杂。由于多带天气系统交互作用和多种季风热力扰动综合影响,境内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灾害季节性强,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影响大,是多灾害的省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陕西每年气象灾害成灾农田面积1300多万亩,相当于耕地面积21%,占全国多年平均成灾面积1.9亿亩的7%。其中,干旱最严重,年均成灾面积达600多万亩,占总成灾面积近50%;雨涝(含暴雨和连阴雨)年均成灾面积300多万亩,占总成灾面积23%;冰雹年均成灾面积150万亩,占12%。陕西可分为春季、初夏、盛夏、初秋、深秋、初冬、隆冬等7个自然天气季节。各个季节平均起讫时间、环流特点与主要自然灾害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三省近55a旱涝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干旱和雨涝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全面反映东北三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基于研究区70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月降水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分析旱涝频率、旱涝发生范围及旱涝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及K-means聚类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分别进行了旱涝分区。结果表明:(1)旱涝时空变化特征:不同时间尺度旱涝频率与其发生范围差异显著,1960-2014年间东北三省春季与冬季存在湿润化趋势,夏季、秋季、生长季及年际尺度均略呈干旱化趋势,且东北三省遭遇雨涝的风险略大于干旱;(2)旱涝分区方面:黑龙江省同时受干旱和雨涝风险最大,其次分别为辽宁省与吉林省。  相似文献   

13.
陕西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跨越三个气候带,五个气候区,六个地貌区,秦岭和北山将全省分为三大自然区。这种气候和地貌条件的复杂性形成了陕西农业生产类型的多样性和自然灾害的频繁性,旱、涝、雹、冻、风、病、虫“七灾”俱全,且常交替出现。各种灾害危害程度的比例大约是:干旱占50%,雨涝占30%,霜冻占10%,其它占1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灾害成因的角度出发,将地球物理灾害分为:宇宙影响、大气物理、地形和自然火灾等灾害;将地球动力学灾害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对各类灾害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灾害防御战略。  相似文献   

15.
在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下,当前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而管网体系由于老化、铺设困难等原因难以独立应对雨涝压力,频发的内涝灾害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出了重大考验,综合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内涝韧性迫在眉睫。以瑞金市廖屋坪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综合分析传统理水体系作用、旅游活动影响等历史文化街区特质与内涝灾害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城市韧健度概念模型解析历史文化街区内涝风险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外部扰动、本体脆性和适应韧力三方面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内涝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廖屋坪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涝韧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街区中内涝韧健度低点出现在难以深入的历史街区内部历史建筑密集区。此处私搭乱建现象突出,在建成环境脆弱性突出的同时缺乏灾害应对能力,是主要的韧性薄弱点。根据测度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空间优化策略与规划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旱涝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西北地区160个台站1950-2000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西北5个区域夏季旱涝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西北东部的农牧过渡地带和黄河上中游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且严重旱涝较为频繁,而6月是西北东部最易发生雨涝的月份.农牧过渡地带(2区)多数时段,雨涝出现的频次多于干旱,黄河上中游农业区和林业区(1区)的情况则相反.20世纪70年代,严重雨涝发生较少,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雨涝事件显著增多;严重干旱事件则是自60年代以来逐步减少.同时,西北各区的旱涝演变存在年代际的变化周期和5~6年的准周期振动.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我国的气象灾害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出现了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阴雨、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和天气气候事件.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民政部收集的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对我国发生主要气象灾害予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我国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工作的初步分析,提出了我国目前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中存在的诸如灾害地貌系统、灾害地貌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灾害地貌防治系统的优化、灾害地貌防治效益的评估以及灾害地貌预测预报和危险区划研究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出了在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中应引起重视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气候复杂,作物在其生育期间经常会遭遇农业气象灾害,其中干旱、低温冷害、寒害和高温热害是我国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针对这4种灾害,归纳了其常用的灾害判别指标,并对各种指标的优劣、界定范围及其在各领域的主要用途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目前灾害指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提出了看法,为今后进一步改进灾害指标及各类灾害的监测评估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是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同时,城市是现今各种自然灾害的承载体。随着近些年自然灾害不断地增多,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成为减少民众生命财产损失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已经初具雏形,在城市的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近些年我国城市灾害的特点,以及世界上一些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先行国家的经验,阐述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的概念、重要性及基本构成;同时针对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现状、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