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介绍了运用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对黑色冶金采选矿山主要接尘工种监测结果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二氧化硅含量,并对18个工种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确定主要的结尘工种,明确防护重点,以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电力行业至1997的1月,累积接尘人啼12544人,累积尘肺119例,患病比0.95%,累积死亡8例,病死率6.84%,现患111例,现患率0.88%,尘肺主要分布在下关发电厂、南京热电厂等老发电厂。疑似尘肺366例,70年代投产的发电厂首次发现疑似尘肺。耩 肺主要集中在锅炉作业区域要关工种,占75%,其次是燃料作业相关工种,占23%。粉尘监测结果燃料、运行合格率约85%,锅炉检修合格率19  相似文献   

3.
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及防尘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呼吸性粉尘对矿井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等进行分工种个体性的全尘和呼尘监测,测定了各工作面粉尘(全尘和呼尘)的浓度、粉尘分散度和SiO2浓度。其结果表明: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的方法更加真实可靠,更真实地反映了呼吸性粉尘对井下各操作工种的致病危害,测得的各工作面各工种的呼尘浓度均高于国家标准。通过数据的分析以及工人的建议,提出了一些新式的、有效的防尘措施来降低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煤矿井下粉尘监测、防治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缩短设备、仪器使用寿命,是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粉尘监测与粉尘防治是解决粉尘问题的两个有效且不可分割的手段.介绍了井下粉尘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法;总结了目前粉尘防治的四种思路:减尘、降尘、排尘、隔尘,提出减尘是粉尘防治最根本的方法,并详细论述了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展望了粉尘监测、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期望为我国煤矿粉尘监测、防治工作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工班的煤矿呼吸性粉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大流量工序定点短时测尘结果与工人实际接尘情况存在差距的问题,本文以山西潞安集团漳村煤矿的综采、综掘、炮掘工作面为主要监测点,应用全工班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进行测尘。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累计百分比等统计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现有防尘措施从改善工人实际接尘情况的角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从而有利于矿山管理者有的放矢地采取防尘措施,减少投资,提高效率,确保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流量工序定点短时测尘结果与工人实际接尘情况存在差距的问题,以山西潞安集团漳村煤矿的综采、综掘、炮掘工作面为主要监测点,应用全工班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进行测尘。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累计百分比等统计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现有防尘措施从改善工人实际接尘情况的角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将其结果与大流量短时间断性测尘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差异根源,发现全工班呼吸性粉尘监测法有利于矿山管理者有的放矢地采取防尘措施,减少投资,提高效率,确保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李少平 《安全》1995,16(5):29-30,38
1 问题的提出 为加强测尘工作的科学管理,国家颁发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际监测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8.
基于粉尘浓度测定和粉尘分布规律、运移规律和沉降规律研究的需要,在气溶胶粉尘发生器的基础上,设计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漏斗吸嘴式粉尘发生装置.提出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设计结构及运行操作方法.基于C++设计了该装置的控制程序软件包,利用软件包中的驱动控制程序,实现了在计算机上对粉尘发生装置的远程遥控.监测传感器可及时发现吸嘴口是否出现粉尘堵塞,故障传感器同步监测步进电机和搅拌电机,通过微型计算机分析故障并发出相应控制指令.操作过程中,通过对圈数、时长、粉尘用量和密度的设置,可发生1种或多种粒径粉尘,控制发尘浓度、分散度,实现粉尘连续供给.通过发尘效果检验,得出在不同作业工序下,无论是连续产尘的喷浆、凿岩作业,还是瞬间产尘的爆破作业,该装置都具有较好的模拟产尘效果,产尘的分散度、浓度与现场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该装置的粉尘粒度分布控制、产尘流量控制等技术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研究粉尘相关特性试验提供稳定可靠、数量可控的粉尘源.  相似文献   

9.
对矿山环境中呼尘中石英含量的变异性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提供了样品实验室测定误差和现场呼尘样品石英含量变异性的范围,提出了若将采样数提高到5个,可将大多数矿山的以作业面或工种为单位的呼尘石英含量的变异性控制在50%以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β射线测尘仪的工作原理,探讨了β射线测尘仪使用中影响监测精度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煤炭企业粉尘控制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粉尘危害的5个煤炭企业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对象包括企业负责人、接尘人员、职业病防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粉尘防治的制度和措施,接尘工人对粉尘防治知识的知信行等。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查阅档案等方式。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以SAS 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诊断年代的推移,新发尘肺病例Ⅰ期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趋势。各类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其可预防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基本防尘措施认识程度高;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低。在所调查的478名接尘人员中,只有59.4%的人知道发过宣传材料。接尘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2.6%,而且每次都使用者不到总人数的1/2,防护用品的舒适性差是其不使用的主要原因。企业中仍有18.8%的职工没做过岗前体检。所调查的五个煤矿防尘设施较为完备,运转情况基本良好,但防尘效果一般。粉尘浓度监测工作开展不规范,企业粉尘管理工作不完善,存在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职业健康体检体系不健全、防尘措施不到位、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等问题,在粉尘管理方面仍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综放工作面转载破碎点提出有效的防尘措施,从宏观上研究PM5和PM10粉尘的分布规律。在进风顺槽内靠近煤壁侧布置10个测点,对PM5和PM10粉尘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转载破碎点几何模型并解算,将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到了转载破碎点及周围工作空间的整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转载机周围无论是呼吸性粉尘和还是可吸入粉尘变化都比较稳定且产尘较多,破碎机周围呼吸性粉尘的产尘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扩散较慢使粉尘不断积累;前溜和后溜周围可吸入粉尘的占比相对较高,同时受风流影响,前后溜中部和后溜处粉尘质量浓度升高明显;实测和模拟结果的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高浓度粉尘主要集中于离地面1 m左右,且一直蔓延到整个进风顺槽和工作面;转载机机头1 m处、破碎机处以及前溜和后溜处是综放工作面进风顺槽转载破碎区域的主要起尘点,且以呼吸性粉尘和可吸入粉尘为主,治理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矿山环境中呼尘中石英含量的变异性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提供了样品实验室测定误差(红外光谱法)和现场呼尘样品石英含量变异性的范围,提出若将采样数提高到5个,可将大多数矿山的以作业面或工种为单位的呼尘石英含量的变异性控制在50%以内。表1石英含量均匀样品实验室内三个平行样测定·52·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9年第19卷第1期表2内蒙古塞乌素金矿工人群(以工种划分)呼尘石英含量测定数据变异性统计(1994年采样)---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煤矿工人健康损害评价体系,提升矿工职业健康防护水平,首先,评价煤矿作业环境中粉尘和噪声的危险性;然后,采用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损害量化评价法,建立矿工受粉尘和噪声损害评价模型,并针对不同工种开展健康损害评价;最后,以货币的形式量化矿工所受职业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作业过程中煤矿粉尘和噪声的危险性等级均为可能危险级别,矿工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可以用于评价矿工受粉尘和噪声健康损害;除戊8-31200风巷高抽巷的各类司机、掘进工受矽尘影响外,其他工种均受煤尘影响,相同粉尘质量浓度下矽尘对矿工的影响更为严重;相同声压级范围内,工人年龄越大,因受噪声干扰产生的健康损害越严重;受粉尘和噪声影响最大的工种为掘进工,其职业健康风险在1.3万元以上;不同场所职业健康风险大小排序依次为戊10-32040风巷、戊8-31200风巷高抽巷、戊8-32060采面、筛分楼、储运队。  相似文献   

15.
对无组织尘源的污染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措施,并介绍了治理无组织尘源污染的具体实 例。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大流量工序定点短时测尘结果与工人实际接尘情况存在差距的问题,本文对综放工作面粉尘浓度现场测量,应用全工班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进行测尘。在实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累计百分比等统计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综放工作面粉尘浓度的分布规律。以一定初速度从滚筒割煤处抛出的粉尘,在风流作用力、重力、底板和煤壁的吸附以及对落尘的反弹作用下沿程扩散。靠近底板和煤壁处的总粉尘浓度沿程分布曲线是双峰型曲线,距底板和煤壁较远处的总粉尘浓度沿程分布曲线是单峰型曲线。按粉尘粒径大小,双峰型总粉尘浓度沿程分布曲线可以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可沉降的大颗粒粉尘为主的区域,另一个是难以沉降的微细颗粒粉尘为主的区域。从而有利于矿山管理者有的放矢地采取防尘措施,减少投资,提高效率,确保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露天矿山实际情况,结合粉尘污染扩散理论,应用函数拟合与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该露天矿钻孔、爆破、铲装、汽车运输、倾倒作业产尘点的源强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不同粉尘源对总产尘量的贡献率。分析得到爆破作业的产尘贡献率最大为98.145%,除爆破以外汽车扬尘为最主要设备产尘源。  相似文献   

18.
采场爆破粉尘运移规律的Fluent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爆破烟尘源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西石门铁矿南二采区为研究背景,运用Fluent软件通过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爆破后粉尘的分布及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在现有条件下爆破粉尘的运移规律.采场爆破后很快产生大量粉尘且浓度较高,粉尘的运移受风流流场影响较为明显.在现有通风条件下,粉尘的净化主要靠重力沉降,而难以沉降的呼吸性粉尘的排出则需要较长时间.这不利于生产,亟须改善通风条件或采取其他措施较快速降低爆破粉尘浓度.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爆破产尘量大,排尘耗时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加强本县石英砂加工行业防尘监督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对石英砂实施系列粉尘水淋除尘治理措施,治理后的粉尘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主要对石英砂一级破碎、二级破碎机水淋除尘,采取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生产设备粉尘治理前后作业岗位矽尘总浓度TWA进行采样检测,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共检测6个企业粉尘作业岗位,治理后各岗位的矽尘浓度均低于治理前(P<0.001)说明治理效果明显。结论:采取水淋除尘设备治理后矽尘控制效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效果可行。  相似文献   

20.
SBS粉尘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有机尘,人们对它的研究甚少.介绍了生产性粉尘的传播机理,对SBS干燥工艺过程中的产尘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得出了降低SBS粉尘污染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方案的结论,该方案对控制SBS粉尘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