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佟玉权 《环境保护》2007,(5A):33-36
近些年来,受市场需求拉动和追逐商业利益的驱动,我国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迅猛发展。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的宏观调控,其过滥的规模与速度以及不适宜的发展策略巳严重威胁着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为保障旅游区的生态安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生态旅游的产业尺度、时空尺度、技术尺度和建筑尺度等领域,分层面严格规范我国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2.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保护区实验区内开辟了六处生态旅游区,利用三期TN遥感影像对六处生态旅游区进行动态监测,发现旅游区内呈现盐碱化和裸地面积增加态势.通过分析保护区降水和旅游人数发现气候变化和旅游活动共同影响着保护区内旅游区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源地综合识别与多尺度嵌套的徐州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生态网络构建时,生态源地的辨识多考虑生境斑块的质量和面积,较少考虑斑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影响;且多从一个尺度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单元内进行网络构建,缺乏尺度间的嵌套协调,易导致其结构性错位。通过构建“属性—功能—结构”三位一体的源地综合识别指标体系,基于最小费用路径、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方法,构建并叠置分析徐州都市区和主城区两个尺度的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两尺度生态源地重合面积79.85 km²,廊道重合长度158.42 km,重合面积45.68 km²,重叠区域对多尺度生态网络衔接稳定至关重要,需重点保护;对都市区至关重要却缺乏主城区下垫面支撑的8条廊道要优先修复。(2)识别都市区与主城区夹点分别为17处与18处,重合10处;障碍点8处与10处,重合5处。生物迁移关键区域高迁移阻力与大优化潜力并存,亟需优先修复。生物过程跨尺度的连续性要求采用多尺度级联框架协同应对生态问题。(3)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提出徐州多尺度嵌套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下生境监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琨  刘海江  王光  金小伟 《环境科学》2021,42(3):1581-1590
生境被认为是区域内为水环境中生物提供生存和生长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是水生态空间中支持和维持生物及其生态功能的重要空间.生境特征对阐释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生境具有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异质性以及空间自相关性,尤其是大时空尺度下其生态功能的维持具有更加复杂的机制和过程.这决定了表征和阐释生境特征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表征大时空尺度下的特征.尽管现有研究提出诸多涉及不同尺度的生境监测方法,但对实现长期跟踪多尺度下流域生境整体变化仍缺少成熟的方法.本文从生境的概念、生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引出生境的特点及生境监测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管控的重要性,归纳了主流生境监测方法的特点及主要差异,综述了生境监测中关键的科学问题(如空间尺度、区域范围、特征参数和数据信息获取方法等),提出我国现阶段生境监测核心内容的建议,以期为流域生态空间管控下生境监测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道路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以兰海高速公路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彬  谢阳  江楠  蔡博峰  于顺利 《环境科学》2007,28(12):2889-2895
提出了将道路生态影响问题划分为3个尺度来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尺度的生态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从而系统、定量的评价道路建设和运行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小尺度问题采用野外调查和样方对比的方法;中尺度问题主要依靠不同分辨率的遥感监测,辅之野外调研;大尺度问题主要依靠遥感和GIS结合进行分析.以兰海高速公路为例,运用该系统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因此,该体系方法可以作为道路生态影响评价和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穆彬  谢阳  江楠  蔡博峰  于顺利 《环境科学》2007,28(12):2889-2895
提出了将道路生态影响问题划分为3个尺度来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尺度的生态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从而系统、定量的评价道路建设和运行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小尺度问题采用野外调查和样方对比的方法;中尺度问题主要依靠不同分辨率的遥感监测,辅之野外调研;大尺度问题主要依靠遥感和GIS结合进行分析.以兰海高速公路为例,运用该系统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因此,该体系方法可以作为道路生态影响评价和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生态旅游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现象.为了能在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就必须有一套有效的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本文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及其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用于预测和评价长时间尺度、大空间尺度、多相源、复合型的不利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对可持续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战略环评通常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政府决策及开发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关注区域关键生态功能单元和敏感环境受体的长期性、累积性影响和中长期生态风...  相似文献   

9.
生态安全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安全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综合评述了我国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指标体系研究按研究尺度和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总结,介绍了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并对我国生态安全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建立了包括国土安全、水安全、大气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灾害五方面15个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国家尺度上对我国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根据各省区生态安全指数的计算结果,从高到低将生态安全状况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果表明:生态安全状况达到一级的省区包括西藏、海南、广西、福建、广东、云南和江西;生态安全为二级的省区包括黑龙江、湖南、上海、青海、浙江、安徽、贵州、河南、湖北、山东、新疆、吉林、重庆、甘肃和四川;生态安全为三级的省区包括内蒙古、江苏、北京、辽宁、河北、宁夏、天津、陕西和山西.   相似文献   

11.
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尺度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湿地的概念、内涵、功能、价值等进行系统理论分析;对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尺度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完善湿地生态学,提高并强化人类湿地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城市尺度时对温室气体处理上的不足,提出了除存在能源贸易调整的缺陷外,还应对城市的温室气体环境责任重新定义和划分,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依照城市自身的区域特征来制定标准.在对城市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生态足迹核算体系温室气体环境责任分配内涵的不同进行分析后,基于城市等级的划分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概念,构建了在城市尺度上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使生态足迹方法应用在城市尺度的可持续评价上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3.
以深圳市海上田园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为例,探讨了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太理想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旅游区的可行性,实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的方针为导向,基于栅格尺度评价生态安全状态,并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实施精准修复、降低生态修复成本以及增加生态修复效益。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从环境基底和人类干扰的视角遴选评价因子,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基于栅格尺度对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将宏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现实约束条件与栅格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相结合,实现精准的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偏低,中度安全水平及以下的面积为1391.6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35%,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特征。肃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共划分出5个类型区,其中生态恢复区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17%。生态控制、生态保育、生态提升和生态整治四个类型区在乡村分布最多,说明肃州区乡村生态修复的复杂度、难度和重要程度更高。本文运用新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思路,以期丰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基于景观尺度的贵阳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1991年TM影像和2006年CBERS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空间单元网格(1 km×1 km)作为评价单元,在GIS技术支持F获取了与贵阳市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相关的宏观生态指标,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出各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目标管理运行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了生态旅游区管理与循环经济理念结合的必要性,并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全新生态旅游区目标管理运行模式,包括: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总体目标体系,由要素目标以及目标体系的均衡构成;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管理体系,由生态旅游区管理体系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对管理体系方案效用的评估检验及反馈机制的运行以及管理目标的实现构成。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陆域废弃场地生态修复的技术需求,从生态安全角度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评估与优化方法和技术体系,重点包括场地调查,场地污染等级划分,阻力因子体系构建与模型分析,生态安全指标评估以及技术方案比选优化等步骤.研究同时展示了该生态安全评估与优化技术方法在典型陆域废弃场地生态修复中的具体应用,为陆域废弃场地的微尺度生态修复方案确定与优化提供了一种定量化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土地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历程,结合官方最新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基于生态安全问题视角构建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技术方案.其要点包括:相关重要概念的界定须强调人类活动干扰的负面效应,以增强采用制度约束人类行为的合理性;重视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背景的地域差异性,并采用多尺度研究手段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以辨识、诊断生态安全问题类型、性质、特征为前提确立区域生态保护红线防范对象、管控目标,进而划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类型、划定其空间位置与范围;并在总结区域防控生态安全问题历史经验与教训、广泛吸纳社会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危害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科学可行、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传统贸易调整方法在城市尺度中仅仅考虑国际贸易过程而没有涵盖国内贸易以及各类产品间接贸易所产生的贸易足迹的缺陷,论文分别提出修正贸易足迹核算的生物产品贸易调整系数和能源贸易调整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城市尺度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盈余计算结果呈现出明显的外围高盈余、内核高赤字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万元GDP生态足迹却表现出相反的分布格局。生物产品的贸易足迹的分析结果显然与各城市目前的生物资源产品方面的城市定位形式较为一致,而能源间接贸易足迹则真实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乃至区域发展的特点。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法的城市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更准确的评估城市尺度上生态承载力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