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总结了优化设计模型研究的发展规律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详细介绍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非线性系统优化模型的结构及寻优方法;从6个特征方面横向比较了部分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研究动态提出了对该领域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的特点,开发了一种清洁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IODVC)、污泥减量区和臭气处理区优化整合而成.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使微生物有效处理污水,并实现污泥减量和臭味气体净化.经该系统处理的污水,出水COD、NH4 -N、SS的浓度维持在35 mg/L、1 mg/L和20 mg/L以下;同时,臭味气体得到有效去除,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可以达标排放;经过生物减量,排放的剩余污泥减少了46.4%;污泥的比阻有所降低.本系统占地少,运行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属于适合中小型污水处理的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3.
4.
污水处理系统臭气污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污水处理系统中臭气来源和特征的分析 ,系统地阐述臭气产生的原因和测定、处理方法 ,指出对臭气控制是今后污水处理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污水处理系统臭气污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污水处理系统中臭气来源和特征的分析,系统地阐述臭气产生的原因和测定、处理方法,指出对臭气控制是今后污水处理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概 述镇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装机容量为 10 5万k W,其中一期为 2× 12 5MW燃油机组 ,二、三期分别为2× 2 0 0 MW燃煤机组。油库设在厂区 ,有三座 50 0 0 m3重油罐 ,一座 30 0 0 m3轻油罐 ,两座 10 0 m3轻油罐 ,油罐区占地面积约 70 0 0 m2。油罐放水、管道冲洗及检修产生的油污水都汇集到一座简单的容量为 85m3隔油池 ,利用水、油比重不同的原理实行重力分离 ,部分污油得到回收 ,废水则到窨井排放甬江。由于重油粘度大 ,成分复杂 ,简单隔油池使得一部分污油来不及分离即被排入厂区窨井排放甬江 ,造成环境污染。公司在经过充分的调… 相似文献
7.
对模糊神经网络(FNN)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具有五层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与容错性。该控制器能够自动调整隶属度函数、动态优化控制规则,将其应用于溶解氧控制和出水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可以快速、有效地使溶解氧浓度达到期望值,实际出水水质预测结果也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SBR脱氮除磷工艺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SBR工艺的运行和动力学分析,介绍了SBR工艺优化设计的统一数学模式,并指出了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9.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艺流程日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广泛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建立了可供筛选的处理技术数据库,并通过基于生命周期的Agent模型,对每项组合工艺流程进行功能模拟和性能评价,按照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综合考察各项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处理水平、投资成本和附属产物的环境影响等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准则进行判定,从而选择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10.
11.
为避免繁琐的参数校核工作,提出了活性污泥2 d号模型(ASM2d)和人工神经网络(ANNs)相结合的复合模拟方法。考察了复合方法在某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表明,ANNs能够准确地模拟出水实测值与未经校核的ASM2d机理模型的估计值之间的差值。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建立网络结构为5-12-1、5-8-1和5-8-1的ANNs子模型,将这些子模型输出同ASM2d机理模型输出相加便得到复合模型输出。复合模型估计值对前10.4 d(ANNs子模型训练数据时段)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的拟合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267、0.055和0.048;其对后2.6 d(ANNs子模型测试数据时段)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的预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332、0.083和0.069。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评价指标也表明复合模型能够给出合理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某制药废水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水解酸化池(HAR)-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新型组合处理系统为背景,分析该系统效能,并建立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GA-BPNN)模型对系统出水水质进行仿真预测,并利用建立的GA-BPNN模型对系统的运行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研究表明,在稳态运行的120 d,系统对废水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8.6%和86.6%;GA-BPNN模型对出水COD和NH3-N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监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5.55%和6.99%,能很好地应用于组合系统的出水水质预测管理中;GA-BPNN模型还可求解出系统的最优化运行条件,为工程实际操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现状,提出应重视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工艺设汁,分析讨论了在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汁中要引起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维荧光分析污泥具有简单、直观和信息量大等优点,如果能找到一种敏感且与污泥联系密切的荧光物质,就能分析图谱波峰变化趋势得出污泥活性的信息。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对不同污水厂活性污泥荧光物质的温度敏感性进行研究。多次采集4个污水厂曝气池活性污泥并提取荧光物质,通过荧光图谱波峰变化、方差分析和代表物质荧光强度分别发现:1)胞内有机物质IOM、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B-EPS、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外界温度敏感程度不同,四类物质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性排序是TB-EPS > IOM > LB-EPS > DOM。2)4个污水厂DOM腐殖酸的荧光强度大小顺序为:难降解污水厂(SAW)> 县城污水厂(HY)> 城市污水厂(SIW、WW)。通过敏感性物质变化趋势和腐殖酸荧光强度指示污水厂活性污泥状态,从而对污水厂运行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污水资源化的现状与常规技术及土地处理技术的特点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土地处理技术在污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条件、应用方向 ,指出土地处理技术是我国污水资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17.
为解决传统养殖中养殖尾水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基于新建的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了三级养殖尾水净化塘水生态系统模型,对池塘水质、浮游植物及水生动物生物量以及池塘生态系统的演变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模拟预测,并设置添加沉水植物和添加低密度滤食性鱼类2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水质模拟值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8% ~ 23.37%;模拟预测的设定条件下和模拟时段中,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稳定,形成以绿藻为主的藻类群落、以摇蚊和桡足类为主的水生动物群落;在尾水净化塘中,添加沉水植物对氮磷去除效果不明显,但对增加水体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作用明显,3个池塘溶解氧变化率最大值分别为23.11%、45.39%和77.90%;添加低密度滤食性鱼类有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3个池塘硅藻生物量的最大增幅为89.80%、47.22%和22.06%,绿藻生物量的最大增幅为76.95%、54.05%和23.29%,蓝藻生物量的最大增幅为45.99%、33.37%和20.30%。综上所述,基于AQUATOX构建串联的尾水净化塘水生态系统模型并模拟培植沉水植物和添加低密度滤食性鱼类的生物处理方法,不仅能够为管理者调整喂养结构提供借鉴与帮助,也可用于调控水生态系统组分,有利于水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平衡。本研究结果可为管理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喂养结构、构建尾水净化塘生态系统、改进其他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