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包括对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健康、水环境风险的综合评估和对环境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是监测河流环境安全和支撑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体系。为此,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一套具有法治特色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2019年和2020年环境治理工作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提出探索赋予河流合法权利,完善以《黄河保护法》为核心的黄河流域环境风险防控法律体系,将适应性治理融入联合执法,建立和完善“河长-警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建立黄河流域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体系等法治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流域环境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流域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突发事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等方面,主要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突变理论或经验公式(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从复杂动态系统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江苏沿江化工园区存在的环境风险,分析了园区区位特征和产业结构矛盾、监控预警体系及应急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完善监控预警体系,强化应急预案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降低环境风险,维护区域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将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以区间形式表示,运用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模型得出风险区间。为区分风险等级并引入区间数排序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区间数排序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不同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和同一研究区域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采样区的风险最大,其区间排序向量为0.275 5,区间向量排序为ABDEC,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排序结果一致。区间数排序法考虑到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量化结果更加客观直观,为风险管理提供较为精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外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中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选取。提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和修复治理应合理选取风险可接受水平数值,梳理现有修复治理工程修复目标值的制定过程,建立差异化的可接受风险水平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是为流域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协助管理者开展流域保护措施的重要技术支持。该文深入剖析了发达国家典型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归纳分析了其体系框架、构成特点、方法适用性和借鉴意义。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对评价体系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明确了参照点位的选择原则,补充了评价方法选择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增设和实施不同监测计划的方案,最终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及癌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健康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癌风险评价的特点与非致癌物风险评价的区别,癌风险评价中的质量控制与结果判定等。  相似文献   

8.
强化环境质量监测 推进监测事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强化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研究的重要性角度,简述了构建完善的由纵向网、立体网、横向网等3大网络体系构成的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该体系的构建需尽快完善法律、人才、经费、技术等4大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HJ 1111—2020)(以下简称《总纲》)的发布实施对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分析了《总纲》的主要内容,从标准名称、标准定位、术语定义、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提出,应优先制定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专项技术规范;按照《总纲》和基础方法类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制定应用领域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结合化学品管理领域的试行技术导则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修改完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科学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0.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发展的历程,针对总量控制方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将非点源污染和不确定性分析纳入总量控制研究,构建了新的水污染总量控制方法系统,并对方法体系涉及的管理基础、管理目标、管理模型和管理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与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的适用配套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美国替代方法检验机制和欧盟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等效性验证的管理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开展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适用性评估的需求和国外相关管理及技术体系的可参考借鉴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明确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适用性评估内容、建立相关技术方法体系及工作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适用性评估提出了整体工作建议设想,以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科学性、适用性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上,探讨了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剖析,进行了模型设计,对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预测预警进行分析和设计,并采用3S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结合进行该系统的集成和应用,以达到监测、评价、预测和预警的基本功能,一旦污染发生或进入预警状态时及时在界面上以图形网络或警戒色报警,并向有关责任人发送信息,并以可视化的交互模式传递给决策管理层,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期间,中国初步构建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并开展了监测工作。当前,国家层面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和运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选取土壤环境监测开展较为成熟的瑞士土壤环境监测网(NABO)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NABO的技术体系及多年来的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并结合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现状进行讨论,认为NABO在监测网络建立、指标选取、数据分析等方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未来中国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可在此方面借鉴瑞士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辐射环境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外良好实践和先进技术的出现,以及中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总目标的确立,中国的辐射环境监测法规标准体系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对中国辐射环境监测法规标准进行梳理和研究,指出现有法规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加快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以及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系列导则和相关行业标准,以保证辐射安全工作规范开展,全方位保证中国辐射环境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在增加。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数据支撑和重要保障,也是公众了解环境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笔者结合2020年3月6日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规范要求,调研生态环境监测职业面临的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环境监测工作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防护技术及措施,对生态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提出了重点抓好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强化日常监管、完善制度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区域环境风险及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发展进程及现状,指出了现阶段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点开展区域环境风险发生机理、定量表征区域环境风险方法等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中国生态环境监测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标准方法体系等方面,举例浅析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从法律制度、业务体系、方法标准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及不足,总结归纳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先进经验与启示.在此基...  相似文献   

18.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形势下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和要求,"十三五"期间,中国亟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确定国控监测点位,以说清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潜在风险状况及变化趋势。通过梳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经验,针对国内土壤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布点尺度和点位优化方法研究,提出了国家尺度上适宜布点尺度,建立了统一的历史点位优化筛选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点位的布设思路、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阶段性的布设结果,最后提出了后续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支撑国家地下水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在系统梳理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的技术特点,从支撑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的角度出发,研究构建了涵盖点位布设、监测指标选取、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质量评价等全流程的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网络建设及业务运行模式。基于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主要水文地质单元、典型规模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与重点污染源的考核监测网络,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支撑了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有助于各级管理部门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为逐步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An Overview of EPA's Region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ReVA) Program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egion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ReVA) is an approach to place-base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that is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 by EPA's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pilot assessment will be done for the mid-Atlantic region and builds on data collected for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 ReVA is being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ose ecosystems most vulnerable to being lost or degraded in the next 5 to 50 years and to elucidate which stressors cause the greatest risk to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The goal here is not exact predictions, but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the undesirable environmental changes we should expect over the next few decades. As such, ReVA represents a new risk paradigm for EPA that will require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combine existing knowledge, focus new research, and synthesize many types of information into a meaningful assessment designed to inform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ers about future environmental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