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市大渡口区因重钢而生,因重钢而兴,由于历史和产业原因,以"钢城"著称的大渡口区也尝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苦果."环境如水,发展似舟",随着重钢的环保搬迁,作为主城核心区的大渡口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进入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新兴产业之区"的关键时期.在这重要战略转型期,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通过认真分析和深入思考,认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不仅是国内城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大渡口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历史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正>几十年前,当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轧出新中国第一根自己生产的钢轨,大渡口便以"钢城"享誉西南,曾经的大渡口,因重钢铸就辉煌。然而,这座"钢城"在创造卓越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巨大的烟囱排放滚滚黑烟以及灰蒙蒙的天空成为定格这座城市最后的缩影。2011年,随着重钢大渡口厂区的最后一根钢材轧制完成,大渡口区滨江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如今的大渡口,也因重钢搬迁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钢")实现环保搬迁,重庆市大渡口区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进入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新兴产业之区"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区政府认真分析、深入思考,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了更高的位置,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穿到产业培育和发展全过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重庆市大渡口区努力调方式转结构,迈出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的坚实步伐。随着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搬迁顺利完成,大渡口区积极谋划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步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重庆市委"五个决不能"的要求,秉承"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  相似文献   

5.
聂廷勇 《环境保护》2011,(20):92-94
2011年9月22日,重钢全面关停大渡口老厂区。环保搬迁,改变了百年钢企——重钢的命运,重钢从污染大户转身为产业升级的西部龙头。环保搬迁,结束了一个时代,工业老区正重新定位城市功能,积极探索后钢铁工业时代发展的新思路。新中国的第一根钢轨在这里诞生,新中国的品种钢和军工钢生产基地在这里建成,新中国第一台立式方坯连铸机和弧形板坯连铸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庆市在2013年全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后对大渡口区空气质量优良状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尘防尘控措施,以更好的解决新标准实施后大渡口区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7.
一、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重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 997年在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钢铁生产主线的基础上,组建了股份制企业一一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钢股份公司),并于同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经过几代重钢人百年来的艰苦努力和奋勇进取,重钢股份公司已建成年产能350万吨钢的生产规模,拥有工艺装备较先进,集科研、生产、开发于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8.
关于全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大渡口区固废污染防治工作的亮点。着重阐述在实际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箴言 《环境》2020,(5):61-63
正"大宝山矿不推诿不放弃,‘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从绝境中蹚出坦途。"4月2日,《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韶关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宝山矿")修复生态环境,走绿色转型之路,盛赞大宝山矿面对环保压力,用发展的眼光解决了发展中的问题。"因污染而死,因环保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传媒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党报作为权威主流媒体,必须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本文以淮北日报社深化"走转改"的探索为例,深入阐述并充分说明了深化"走转改"是党报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为党报发展注入了活力,还为推动城市转型、建设精致淮北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大渡口环保设备厂在重庆钢铁公司设计院的支持和帮助下,利用胶带具有疏水性和亲油性特点,研制出CQ—1型带式除油机.经过几个月试行运转证明:该机具有性能可靠、除油能力好、使用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1984年9月重庆市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进  相似文献   

12.
安徽沿江地区广泛分布的新近沉积软土,由于其埋藏厚度大、强度低、变形大、透水性低的工程特性而产生过大的路基沉降和路堤稳定性等工程地质问题,影响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正常使用。本文对池州至安庆高速公路大渡口段软土路基的沉降和路堤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工程地质评价。首先用分层总和法进行总沉降量计算,然后利用单向固结理论进行工后沉降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软土路基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须对其进行处理; 而填土路堤稳定性分析结果说明该路段路堤稳定。  相似文献   

13.
吴康 《自然资源学报》2023,38(1):269-270
<正>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是依托本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和资源型产品生产输出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和特殊类型区域。作为中国资源能源供应的主体和基础工业的主要集聚区,其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都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因资源依赖性,资源型城市(地区)往往陷入“因资源而兴、受资源所困”的“资源诅咒”。放眼中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4,(13):61-62
重庆市大渡口区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治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提高绿地覆盖面积,全力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目前全区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群众环境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总结交流今年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经验,研究布署明年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市环保局于11月20~21日在大渡口区环保局召开1989年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市环保局副局长周百兴同志、宣传教育处副处长涂传盆同志和市属各省环保局负责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以及重庆环境科学杂志社、环境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化娱乐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在构建综合指数测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文化娱乐业对经济转型的作用。结果表明:文化娱乐业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在文化娱乐业发展初期,文化娱乐业的过度发展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当文化娱乐业密度跨过拐点(5.104个/万人)后,经济转型成效会随着文化娱乐业的发展而提升;文化娱乐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促进邻近城市经济转型,且邻近城市经济转型的提高会带动本市经济转型。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通过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各方面变化的分析总结,提出以基础、经济、社会、生态4个要素为框架建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并根据2005-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测量各个资源枯竭城市在自身转型和区域发展地位提升两方面的发展状态。之后对城市的转型效果进行分类分析,发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总体态势较好,但城市转型效果在空间上以及不同类别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城市没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的西郊,是重庆的钢铁工业基地。全区的特点是“一小三集中”,即地域狭小,人口、工业、污染集中。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区环保部门在加强宏观管理,积极进行污染防治的同时,毅然把环境宣传教育列入首要工作,当作一项基本  相似文献   

19.
城乡融合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转型特征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融合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持续转型过程。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通过城乡转型多维定量评价与比较,诊断了研究区城乡融合状态,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两分离一切变”而导致的“三不足”的困境,即传统农区的“居业分离”、资源型城市的“产城分离”和省际交界区的“切变效应”,导致乡村转型的内在动力不足、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不足和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协同力不足。(2)城乡转型状态呈现出经济、社会和空间多维相关的特征,转型过程的城乡异速不同步和转型格局的城乡异构非均衡现象并存;采用对比聚类法,划分出城乡转型滞后型、乡村转型滞后型、城市转型滞后型和城乡转型同步型四种类型。(3)推进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碎片化”困境,分类推进城乡协同转型发展,加强省际交界区城乡发展的跨域协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绿色贸易转型战略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十二五"及今后时期,绿色贸易转型是我国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优先领域,是缓解对外贸易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的重要途经。本文在反思传统贸易发展方式基础上,提出实现从"以环境输出为特征"到"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绿色贸易转型,是我国未来贸易发展长期而艰巨的使命和任务;并在进一步梳理"十二五"绿色贸易政策空间基础上,揭示出"环境输出"向"生态修复"环境友好型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绿色贸易转型的重要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