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环境道德的特征及其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慰 《陕西环境》2002,9(4):12-14
环境道德是关于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发展的一套价值观;另一方面,它从根本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利益关系,因而又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它的历史性、利益性和复杂性决定其实施与践行需要多种力量、多种手段、多条途径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2.
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今天由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己经急剧恶化,人却是罪魁祸首,因此,人应该对此负全部的责任。我们除了要用法律来规范人的环境行为之外,同时,环境行为人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环境道德责任。在人的日常活动中,环境道德责任具有行为导向的功能,已成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关系的一种调节器。环境道德责任 环境道德责任是指环境行为人违反环境道德规范而承担的道德上的否定性后果,是环境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的行为及其品质的道德价值的衡量和判定。 笔者认为,环境道德责任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的环境道德责任是…  相似文献   

3.
阐述环境文化与环境道德这两个概念,并且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以垃圾分类收集为例,阐述了环境文化和环境道德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城市过去几年生态建设的调查研究,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海城市生态建设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生态建设提出对策分析,提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转变,提倡生态道德,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维护人类生存条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自觉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国家级生态区建设为契入点,全面开展生态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新海城。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具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水域和大农田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功能不断退化.为了保护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五大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分区提出了具体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新课题,论述了环境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了环境道德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环境道德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新课题,论述了环境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了环境道德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大发展时期,而国家的发展强大取决于教育,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现在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本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创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包括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学道德和交际道德;而为了使职业道德建设有必要的社会环境保证,国家要继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作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标是了解北京市未成年人环境道德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确定北京市未成年人环境道德的总体水平以及内部结构的相互关系.探讨提高北京市未成年人环境道德的途径,并为环境教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TheIdeologyofWhichHumanBeinginHarmonywithNatureCaiShouqiu3从“是”中推导出“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的基本认识论刘文认为能否从“是”中推导出“应当”是自然主义生态伦理观所面对的一个最主要的理论难题。笔者认为,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是”推导出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的“应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学的共识,且是当代生态伦理得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愿意、不承认甚至反对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是”推导出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的“应当”,恰恰是传统的或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1.
科学谋划和合理确定“十四五”云南省生态环境应急规划与目标,对于推进云南省环境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系统分析云南省“十四五”环境应急形势和剖析云南省生态环境应急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应急工作思路与建议。并建议“十四五”时期,以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环境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建设,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和风险物质,实施分类分级动态风险管控并针对性做好应急准备,健全管理体系、预案体系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应急制度化、精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突发环境事件随着经济活动而加剧出现,给人民健康、企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因此,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制度体系、预防预警体系、保障体系、应急处置、应急响应和污染损害评估以及生态修复等角度阐述合肥...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造纸工业在资源、环境、生态时空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本文遵循防治污染,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围绕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环境容量的差异,结合我国现阶段各类型区造纸企业的分布情况及造纸工业的特点,从环境、资源和生态约束入手,提出了各类型区环境准入的技术要求及执行建议,为我国造纸行业进一步分区域、分类别及差别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及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2019年新组建的七大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在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职能,探讨了当前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在广度与深度、能力和资源储备、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应重点加强的四个方向:一是构建完善的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新体系;二是建立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新机制;三是推动履职尽责全面稳步迈上新台阶;四是建设强有力的生态环境监管支撑保障体系,为国家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古往今来一切社会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这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具有先在的规定性。教学是一种育人成才的道德性社会活动实践,因此,追求人的幸福也就构成了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而实现学生幸福是教学幸福的先在性要求。学生幸福具有多重意蕴,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与伦理幸福等层次。在当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结果等方面综合关注学生幸福,促进学生幸福的辩证实现,这是教学活动的终极道德追求与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评价区域的能量、物质、信息中已知的可定量因素对区域污染的积累影响,提出污染积累的评价模型及解释,模型的意义在于区域生态环境目标确定情况下,评价并使污染积累现状与区域生态环境目标的动态差距显化。  相似文献   

17.
元江干热河谷环境变迁与适应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江是我国著名的干热区,当前的独特生态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经过区域发展的纵向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与适应对策都具有特异性,正确的社会行为适应、生产与技术适应是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选取的2001~2013年宝鸡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共25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响应指数是影响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2001~2013年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不断波动,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2001~2004年属于较高敏感阶段,2005~2009年属于中度敏感阶段,2010~2011年属于较低敏感阶段,2012~2013年属于低敏感阶段。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是降低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实现区域人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道德灌输妨碍或阻止了个体自主地进行理智思考和判断,并造成了道德无思及道德冷漠的后果。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过一种有思的道德生活,承认个体独有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价值探询与价值思考,从而避免道德灌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震  苏艺  王娜 《交通环保》2003,24(5):29-32
通过分析交通环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后认为,首先必须运用法律治理手段纠正由市场失灵导致的交通环境问题,但这种强制性手段有其缺陷,因为交通环境的治理也存在道德问题,只有配合以道德约束,德法兼备,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交通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