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方 《环境科学》1989,10(4):2-3
4月28日至5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这次会议集中了400多位政府领导人、环境保护管理专家和生态、环境科学家;正确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形势,总结了成绩和经验;提出奋斗目标和建立环境保护工作新秩序的措施。这次会议再一次把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研究》2007,20(5):165-165
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际合作与地方服务项目.承担完成的主要项目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典型区应用研究”、“湖泊(滇池)城市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环北京周边沙漠化数据库建设”、“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西部生态调查”、“中东部生态调查”、“长江流域洪水易损性评估”、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以《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依据,参考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以及四川自然区划、气候区划和林业区划等方案,根据四川省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四川省分为5个生态区,13个生态亚区,36个生态功能区。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对科学有效地管理四川省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权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但不可否认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2011年7-8月,本研究选择江西遂川,福建三明、永安,辽宁清原,北京怀柔等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维量表分析。研究表明:林权改革对森林生态环境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林改前后林业的投入对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农民(林农)对林权改革的态度、家庭年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性别等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建议,林权改革涉及面广,并涉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的长远利益,应该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研究,并把林权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为在我国在规划环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政策环评制度和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系统理论探析生态环境的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环境和生态系统理论,界定生态环境为生态系统理论所理解和同构的环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等概念作了具体说明,解释了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和方法。最后简要论及生态产业和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后果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掌握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基本数据库,从2000年4月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以及西部地区12省(市、区)和其他有关单位,利用遥感解译和现有数据收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因篇幅所限,本文仅选编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的第三、四、五节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在实施层面日益常态化,立法应被提上日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需要秉持本土化思维与系统观念对传统法学理论进行适度纠偏。在法律位阶与立法模式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门法律对其予以系统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应正本清源,将生态环境修复作为立法的本位。为避免实践产生误解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确立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责任相对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宜采取“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与赔偿法”的名称,并重点就损害判定等实体性问题的类型化和标准化、行政机关权责的厘清、索赔和修复流程的规范化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相关制度和改革的有序衔接四类问题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安全2个方面对张家港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和研究,计算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等5个指标,计权确定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48.7,评价等级为一般;同时选择了资源安全评价、环境安全评价、生物安全评价和灾害安全评价等4个要素,确定该市生态系统安全指数为0.44。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进展和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一套比较可行、实用的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技术指标与方法,以供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的人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各市(地)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各市(地)为研究单元,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初步判定出各市(地)的生态环境等级: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牡丹江市和黑河市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哈尔滨市、鹤岗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佳木斯市和绥化市生态环境状况为良,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经初步分析,各市(地)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程度不同是其生态环境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程度相差不大的市(地),其生态环境状况的差异主要是由水的丰贫程度和土地退化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海水养殖业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养殖业生态预警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使用各个指标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模拟分析。研究发现,2001~2009年期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我国海水养殖的生态环境影响处于重警状态,2009年的生态效应处于轻警状态,其余年份均为中警状态。说明我国现有的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已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建议调整我国海水养殖的发展规模、降低海水养殖密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2.
马山县地处岩溶地貌非常发育的典型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了解可持续发展状况,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马山县2014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得出马山县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频繁的人类活动使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逐渐减退,面临着入淀水量减少,干淀频繁、泥沙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剧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功能。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探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以此来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探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以此来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随着《“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出台,建立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强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成为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省生态环境与洪灾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生态环境角度分析了我省洪灾的成因,生态环境的防洪作用,生态环境破坏与洪灾的因果关系,防治洪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监测包括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其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分散性等特点.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和指标建立原则,总结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应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对监测技术进行科学优化创新,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选择北京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因子,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状态指标、大气质量指标、气象致害指标和人体健康气象指标等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相应的18个二级评价指标在内的大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方法,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值的计算与评价。应用上述方法对北京地区近9 a生态安全气象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排名前4位的是延庆、怀柔、密云和门头沟,排在后4位的是城区、丰台、海淀和朝阳,这符合北京城市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分布,说明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东北黑土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及时快速地监测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以拜泉县为例,选取1985年、1996年、2006年和2015年Landsat影像,反演得到能反映生态环境的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依据RSEI(遥感生态指数)对拜泉县1985—2015年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85—2015年拜泉县RSEI从0.645增至0.851,增幅为31.94%,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地区面积高于退化区域面积,总体上生态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拜泉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由3.78升至4.87,各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从空间分布来看,西南部和南部乡镇的变幅大于北部,中部基本保持不变,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指标均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绿度逐渐成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正向作用的重要指标,说明植树造林等生态治理措施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主导作用.研究显示,RSEI能够综合刻画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拜泉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不断改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在调查西藏卓玛朗错曲流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西藏中小河流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区域环境保护要求,以及流域规划的目的、原则、规划布局和主要规划工程等,针对规划实施对流域重要环境敏感点、重要生态保护目标等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说明,提出规划方案优化建议,协调响应,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针对不利环境影响和流域原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修复、补偿、减缓等保护措施,并进行环境风险分析、预防措施等,为今后类似中小流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