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土壤释汞通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毒性,能在大气中长期滞留,对距离污染源较远的地区造成污染。土壤是一个巨大的汞库,土壤和大气界面汞的交换是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周围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土壤释汞通量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土壤中汞的形态、土壤和大气中汞含量、土壤温度、光照、土壤湿度、降雨和灌溉、土壤p H和Eh、植被、气象因素、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土壤释汞通量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环境因素通常对土壤释汞通量进行复合影响,而最终的影响结果可能表现为协同或是拮抗作用。本文对影响土壤释汞通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提出了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复合效应的结果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2.
典型背景点降水化学组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背景降水的三种类型背景点中,海洋型背景降水受海洋大气环流控制,化学组份来源于海洋气溶胶,内陆在海洋相间型背景降水的化学组份主要来源于海洋气溶胶与仙陆大气污染物,内陆型大气背景降水的化学组份则主要来源于杨法和内陆大气传输。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大气的环境试验能力和环境试验方法 2方面展开了国内外多环境因素组合/综合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海洋大气主要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盐雾、太阳辐射和诱发环境因素振动产生的环境效应及其相互影响,分别列举了2、3、4、5种环境因素耦合环境试验方法与成果。最后,针对装备海洋大气环境多因素组合/综合试验及方法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用蚕豆叶尖细胞、小鼠骨髓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法监测盐城市大气污染物的致突变活性,结果显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大气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污染指数或人受累指数均高于1.5),其中工业区污染最严重,最高污染指数为4.48(小鼠微核试验),而教学区无污染(大气污染指数或人受累指数低于1.5)。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大气污染物诱发的人淋巴细胞与蚕豆叶尖细胞及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效应之间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05),并且微核试验用于监测大气污染物的致突变活性比化学监测法更灵敏、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特征,研究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性。方法根据近50年历史气象数据以及实测介质数据,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的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盐雾等主要环境因素的分布规律,并结合主要环境因素与腐蚀数据对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性进行比较。结果给出了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大气环境因素的量值范围,以及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严酷度等级。结论我国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特征南北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的大气腐蚀性等级为C3级或C4级,极个别海岸地区及海洋平台可达到C5级。  相似文献   

6.
贵州将军洞上覆土层对滴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运超  王世杰 《环境科学》2006,27(10):1986-1991
对贵州安顺将军洞4个滴水点进行为期1a的动态监测.将军洞滴水对大气降雨的响应极快(0~9d).滴水的物质来源于土壤.由于滴水点上覆土壤厚度的差异,极大地影响到滴水水化学特点.水通过的土壤较薄时,溶解的物质量少,降低了滴水点发生稀释作用的可能,也使得岩石对滴水化学组成的贡献增大.样点JJD-1、JJD-4滴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稀释作用的影响,而JJD-1滴水运移过程中还受到不同源来水的影响产生了“活塞效应”,JJD-2滴水也受到不同源来水的影响而产生滴率的跳跃式变化,这些作用只在次一级作用强度上对滴水水化学产生影响.岩石的溶解作用以及方解石的沉淀作用控制了洞穴4个滴水点水运移过程中所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因此,土壤作为一个重要的岩溶环境因素决定和控制了洞穴滴水的水化学特点,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桂林盘龙洞滴水的物理化学指标变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影响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石笋的形成因素,包括降水、气温、水温和滴水的性质(如pH值、电导率、Ca2+、HCO3-浓度和滴率等)。通过对桂林盘龙洞8个滴水点的2个水文年的监测表明,洞穴滴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或土壤水),受控于水-土-岩的相互作用。洞穴滴水对大气降水的响应较快,具有季节性的变化特征。洞穴滴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受降水、洞顶基岩厚度及渗入水的滞留时间、滴率的快、慢的影响。洞穴滴水的温度变化不大,大约为19.4~21.2℃。年平均pH值为7.85。洞穴滴水的电导率、Ca2+、HCO3-浓度与气温、水温和滴水速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夏半年,大气降水量大,土壤湿度大,土壤中PCO2分压高,溶解的CaCO3多,表层带下渗岩溶水的岩溶作用强,滴水的电导率、Ca2+、HCO3-浓度增大,滴水中的碳酸盐沉积多;而在冬半年或冬季,其降水量小或少,滴水的电导率、Ca2+、HCO3-浓度降低,指示溶解的CaCO3少,表层带下渗岩溶水的岩溶作用弱,水中Ca2+离子含量低,滴水沉积物的沉积量或生长量减少。从大气降水到土壤水再到洞穴滴水这些过程可以看出,洞穴滴水形成的岩溶次生化学碳酸盐沉积物-石笋,可记录岩溶环境变化的信息,已成为研究岩溶地区过去环境变化记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雾水的化学组成研究与大气降水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料表明大气悬浮颗粒物包括雾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来源形成的条件和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反之,具有不同物化性质的大气悬浮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特别由于雾的形成、发展、维持和消散均发生在地面至数百米的高度范围内,对人类的影响更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分析了湿热老化、化学侵蚀和大气老化对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阐述了上述环境作用下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腐蚀寿命预测模型,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认为材料腐蚀机理的细节、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同方法和装置之间的相关性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环境的影响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实验室这一特殊的小环境更是化学和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目标。但是对致癌剂这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毒物,目前却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是因为从暴露在致癌剂中到产生癌症,潜伏期往往达二十年或更久。因此,对致癌剂的处理,就不如处理立即产生毒害的化学药品那样小心。据估计,90%的癌症是由于暴露在环境的各种致癌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化学制品、卷烟烟雾、大气颗粒物(如石棉尘)、及日常饮食和酒精。在美国、瑞典和英国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化学工作者,特别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癌症死亡率高于一般人。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养生     
《沿海环境》2002,(6):31-32
健康是长寿的先决条件,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 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每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不仅错综复杂,且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人们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环境因素自古以…  相似文献   

12.
湖南宏厦桥花岗岩体风化壳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宏厦桥花岗岩体的风化壳(简称本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探讨了地下水中溶质的来源。研究发现:就本区而言,地下水中的溶质以Ca2+、Mg2+、Na++K+、HCO3-为主,属超淡、极软、弱-中性的重碳酸型水,但不同地下水类型、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溶质的组成特征不同,因此又存在差异性和水平分带性;与邻区相比,表现出花岗岩风化壳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典型性;与花岗岩对照组比较,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与河流对照组比较,表现出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的溶质来源于岩石风化析出、大气降水输入和生物作用输入,贡献率分别为62.4%、21.6%和9.1%;岩石中含量越高的矿物,贡献率越大,溶解度越高的矿物,贡献率越大;金属阳离子和可溶性SiO2,都来自岩石的风化析出(Na+有11.7%来自海水蒸发进入大气后随大气降水输入);阴离子和游离CO2都来自大气降水和生物作用输入;大气降水输入的Cl-、SO42-、NO3-、F-,部分来源于海水蒸发,部分来自大气污染,Cl-、NO3-还有少部分来自生物作用。大气污染物输入地下水的绝对量虽小,但酸性强,对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作用不小。  相似文献   

13.
用于环境生物监测的微弱发光测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绝大多数生物体都存在着微弱的光发射。生物等级越高则其微弱发光强度越高;发射光谱随着生物等级升高而向红波方向移动;光发射对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敏感;分裂的细胞比休止的细胞发光强;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发光强度高等。影响生物系统低水平化学发光的理化因素很多,如温度、氧的作用、光照影响、pH值影响以及许多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清除剂、抑制剂等。研究表明:生物系统的低水平化学发光与脂质过氧化有关,而活性氧可说是这种低水平化学发光的推动力。生活在水和大气中的生物体受到各种污染因素危害必定引起生物体内部的生理反应的变化,从而也就会引起这种低水平化学发光的改变。利用这种现象可  相似文献   

14.
青岛港大气环境中颗粒物 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颗粒物按其沉降速度和粒径的大小或分为两类: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能较长时间地飘浮于大气中,通常称为飘尘;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在重力和降雨的作用下能很快地降落到地面,所以称为降尘。 青岛港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矿粉、粮食等散粒物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燃料燃烧排放产生的煤尘,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微粒及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扬尘。 监测结果表明,青岛港区1989年悬浮颗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二氧化硫是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可在叶片上产生可见的或不可见的伤害。农作物受二氧化硫伤害,可使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农作物受病虫害、药害或干旱、施肥管理不当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均会造成叶片上出现伤害斑点的现象。这与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伤害、往往难以用肉眼区分。因此,有时必须用化学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16.
王军玲 《环境保护》1991,(10):16-1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在许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诸多环境要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环境因素,而且也是某些因素产生的前提,如人体健康的受损、植被景观的破坏都是由于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如有毒气体、粉尘等)而引起的。但是就我国目前所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来看,存在着摞列数据、较为偏重实验性和技术性,而针对性较差的问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大气污染源分析应包括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锦州湾海域水体中重金属锌、铅、镉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及其各形态分布特征,其特征变化动态表明,该海域中重金属以可溶态为主要存在形式,其中以水合氧化物为重要清除载体.重金属除周边岩石风化物质的自然背景值外,主要来源于沿岸工厂排废.水体中重金属是在潮流水动力作用下,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产生迁移和转化.三种元素形态转化强度 Zn>Pb>Cd,它们污染程度为Cd>Zn>Pb.通过多元回归计算求得重金属与环境因素 pH 值(X_(PH))、Eh 值(X_(Eb))、氯度(X_(cl))、溶解氧(X_(DO))、化学耗氧量(X(COD))的多元一次方程.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宏厦桥花岗岩体的风化壳(简称本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探讨了地下水中溶质的来源。研究发现:就本区而言,地下水中的溶质以Ca^2+、Mg^2+、Na^+ + K^+、HCO3^-为主,属超淡、极软、弱-中性的重碳酸型水,但不同地下水类型、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溶质的组成特征不同,因此又存在差异性和水平分带性;与邻区相比,表现出花岗岩风化壳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典型性;与花岗岩对照组比较,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与河流对照组比较,表现出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的溶质来源于岩石风化析出、大气降水输入和生物作用输入,贡献率分别为62.4%、21.6%和9.1%;岩石中含量越高的矿物,贡献率越大,溶解度越高的矿物,贡献率越大;金属阳离子和可溶性SiO2,都来自岩石的风化析出(Na^+有11.7%来自海水蒸发进入大气后随大气降水输入);阴离子和游离CO2都来自大气降水和生物作用输入;大气降水输入的C1^-、SO4^2-、NO3^-、F^-,部分来源于海水蒸发,部分来自大气污染,C1^-、NO3^-还有少部分来自生物作用。大气污染物输入地下水的绝对量虽小,但酸性强,对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作用不小。  相似文献   

19.
X-1X171200601867大气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李德文(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应用生态学报/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5,16(12).-2454~2458环图Q-61对流层大气中CO2和O3浓度变化可对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产生一定影响,而植物VOCs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影响低层大气的化学组成,促进光化学污染的形成,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具有潜在的影响。文中总结了大气CO2和O3浓度单独及复合作用对植物VOCs排放规律的影响。并对今后植物VOCs排放规律及多…  相似文献   

20.
采集了上海市石洞口地区2010年春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使用ICP-AES和FESEM技术分析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特征,比较了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与3种工业纳米颗粒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染毒剂量为25、50、100和200μg.mL-1时,大气颗粒物水溶组分和不溶组分及工业纳米颗粒均可以抑制A549细胞生长活性并能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ROS),且大气细颗粒水溶组分生物活性最强,在上述染毒剂量下对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3.31%、18.15%、20.43%和23.78%.在纳米尺度的颗粒物染毒组分中,纳米NiO的生物活性最强,在上述染毒剂量下对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1.81%、15.12%、17.62%和19.44%.因此,大气细颗粒物水溶组分是最主要的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