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3年2月26日和1994年9月7日在浙江宁波鄞县发生了ML3.9和ML4.7地震。本文使用华东地区部分台站的地震记录资料给出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其主要结果是: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约为北东600;3.9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SSW,破裂速度为2.7km/s,破裂尺度为0.39km;4.7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NWW,破裂速度为2.3km/s,破裂尺度为0.41km。最后讨论了破裂长度异常在强余震预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6日,安徽省定远县发生M4.2地震,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05点18分50秒;震中为32°32'N,117°37'E(图1),震源深度约10 km(据江苏省地震台网测定).震中区震感强烈,少数房屋出现裂缝,个别棚屋和少数烟囱倒塌.安徽的合肥、宿州、蚌埠、淮南、巢湖、淮北和江苏的南京、宿迁、扬州、淮安等部分地区有震感.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2月1日1时29分(当地时间2018年11月30日8时29分),在美国阿拉斯加(北纬61.35度,西经150.0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距最近城市安克雷奇约18千米。截至12月1日10时,共记录到余震78次,其中4.0-4.9级地震9次,5.0-5.9级地震3次,最大余震为5.8级。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是一次正断型地震。此次地震发生于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的俯冲带的阿留申弧东段。  相似文献   

5.
瞬间劫难     
2003年8月16日傍晚,辛劳一天的农民和牧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6.
海底大地震     
赵叶 《防灾博览》2004,(3):34-35
您以为只有陆地才经常发生地震吗?不,在深深的海底,也经常发生地震。据统计,全球80%的地震都集中在幽深的海底,特别是在太平洋周围海洋平均深度4000米以上,终年暗无天日的海沟里以及它附近与群岛区的深渊中尤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灾害学》1998,13(1):66-66
1998年1月5日09时36分,在陕西省泾阳县发生了Ms4.8级地震。经陕西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基本参数为北纬34°25′,东经108°57′,震源深度14km。震后我们收集了陕西及邻近地区23个记录地震台站的初动P波符号,求出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图1)。与地震考察结果对比,初步认为1节面为断层面,错动方位约72°,仰角17°,是以水平剪切为主的左旋走滑运动。本文得到丁用玉研究员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图1径阳4.8级地震断层面解的赤极投影图(震源球上半球投影)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王平$陕西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8.
东风水利电力站位于黔西部鸭池河上游,距鸭池河镇西南约2km的峡谷地带。该电站是贵州省开发乌江设计建立12级梯级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第二级高坝型大型水电站。水库于1994年4月蓄水,到1995年3月31日在水库大坝坝址及库区一带(微观震中为北纬26°54′,东经106°17′)发生一次震感特别强烈的ML2.5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中烈度达Ⅴ度。本文叙述了地震概况,分析了地震的成因。认为水库诱发地震不仅与库水有关,而且与环境构造的蠕动和不稳定岩体的滑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测定:2011年1月1日前后,在江苏省建湖、阜宁交界地区发生了一次有感震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_L3.5,时间为2011-01-01 T17:07,地点位于建湖(ψ_N33°30′,λ_E119°50′,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8,(5):8-11
8月11日2时12分 在千岛群岛(北纬48.42度,东经154.8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8月12日22时58分 在美国阿拉斯加(北纬69.64度,西经145.53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相似文献   

11.
地电异常的映震范围是地电台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震源建立模型,找出了它的能量分布随震源距的变化率-能量密度梯度。地电台必须在一定量值的能量密度梯度的地方才能观测到地电异常。结合六合台地电的映震异常。确定了六合台地电对不同震级地震的控制范围。本文还对能量密度梯度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个概念是对震源条件的定量描述,因此对其它一些前兆手段也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腾冲火山区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区地震与非火山区或者说一般构造区地震的震源参数有何差异?本文使用2002-06-13~09-13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火山区地震资料,用波谱分析方法测算腾冲火山区地震的震源力学参数。对其中33个地震分析得出:腾冲火山区的地震震源浅,震级偏小;地震矩M0在8.32×1010~8.96×1012N·m之间;震级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式为logM0=0.98ML+10.48,与姚安构造区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震源位错半径在0.124~0.418km;地震应力降在(0.005~0.277)×105Pa,仅为姚安构造区地震应力降的1/5。这些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存在浅的岩浆体活动,在该区无大的应力积累。  相似文献   

13.
选用了江苏省地震遥测台网的4个台站所记的南黄海6.1级地震6个余震的资料(经A/D转换后得到的数字化记录),根据尾波观测的经验公式,采用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法,得到各地震的震源因子和各台站的场地因子。由于尾波能有效地消除震源辐射因子和单一路径的影响,因而易于得到较多的资料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系统地计算和确定了1668年郯城地震的震源参数,讨论其特点进而提出了计算地震断层动摩擦阻力和应力的公式,给出了衡量地震断层破裂彻底度的判别指标和主震后强余震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收集整理了1993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建立M5地震和M6地震两个样本组,选取发震断层、震源复杂性、视应力3个参数,使用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地震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性质的地震归为同一类,研究孤立型、主余型、多震型地震的某些特征性质。结果表明:1孤立型地震性质:震源错动方式简单,应力降高或很高,视应力低或很低,震源区介质非均匀程度低;2多震型地震性质:对于走滑断层地震,震源错动方式复杂,应力降低或很低,视应力偏高或很高,震源区介质非均匀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当前地震预报面临困难的两种原因,以至对震源过程和前兆物理机理的认识只是定性的、肤浅的,必然是不确定的。根据近年来文献与资料的报导,提出现代地震学发展的趋势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开展超深科学钻探研究,发展大动态宽频带的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和建立地震预报实验场。为推进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提出在三个方面应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对南黄海6.1级地震序列和主震震源参数进行了初步推算和分析。对该次地震前的长期和中短期地震学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作了总结,提出了长中短结合和注意异常指标的独立性及抓时空强异常综合分析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01年9月26日凌晨,日本北海道东海岸地区连续发生三次强烈地震和18次余震,其中最为强烈的两次震级是里氏8级和7级,是北海道9年来首次遭遇如此强烈的地震,也是2001年以来全世界有记录的最强烈的地震,距震中约960公里以南的东京市也有震感。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地震中的受伤人数多达479人,有一名61岁的男子丧生。地震给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下扬子地区(北纬29°—34°,东经118°—124°)的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两者的关系,并据此划分了区内的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