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分析了涑水河水质多年来的污染状况,论述了涑水河水质污染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及农作物的危害.提出了工程治理,解决水源问题;排污治理.解决污染问题;加强管理,开展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实行目标责任等治理改善涑水河水质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盐湖区姚暹渠和涑水河是运城市的重要河道,河道的安全运行不仅能够预防洪灾,确保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还能为农民提供灌溉等,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确保河道的高效管理和安全运行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河道管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山西运城遥测地震台网及山西省数字流动地震观测仪记录的2005年1月31日至2月28日在山西省运城盆地范围内发生的7次高频地振动波形进行分析处理,精确划出了振动范围,并结合本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分析震情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佳亮 《环境》2010,(11):36-39
在所有为"绿色亚运"所做的努力之中,广州亚运城是反映广州人居环境改善成果的一面镜子。这座被誉为"节能环保之城"的亚运城坐落于广州南部风景独特的莲花山风景区的南麓、莲花山水道西岸,用地面积2.73平方公里,绿地率高达54.2%,包括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亚运公园七大部分,贯穿其间的是广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各项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场馆利用通风采光完成节能降耗、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有效避免了垃圾收集过程中的视觉和嗅觉污染、火炬燃烧不产生有害燃烧物……可以说,亚运城是一座颇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之城,是对生态建筑含义的完美演绎。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6,(12)
正山西运城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内陆湖之一,有上千种鸟类在此栖息,每所都会吸引了众多游人和摄影爱好者。图为2016年11月26日,8只火烈鸟在冬季的盐湖觅食嬉戏。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目前已有的关于生态经济区划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运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情况,选取了运城经济、社会、环境三类指标。利用建立的生态经济区划模型进行探讨,对运城市进行生态经济区划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经济区划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色经纬     
何煜芳 《环境》2011,(7):42-44
[绿色搜索]中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832座国家发改委6月13日对外称,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日处理能力1.25亿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210%和108%。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4%,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同期,中国90%以上的设  相似文献   

8.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1,(7):71-71
我国去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升至77.4%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消息称,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处理能力1.25亿立方米/日,  相似文献   

9.
绿色搜索     
《环境》2011,(7):42-43
中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832座 国家发改委6月13日对外称,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日处理能力1.25亿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210%和108%。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4%,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山西运城盆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高砷高氟地下水污染区。在对运城盆地七级镇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地下水和钻孔沉积物开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中砷的物质来源以及控制高砷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硅酸盐、碳酸盐矿物以及少量铁氧化物和黄铁矿等,沉积物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为碳酸盐结合态/吸附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是地下水中砷富集的主要物源;研究区地下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微生物活动较弱,属于典型的氧化性弱碱性高砷地下水,在此环境中沉积物中微量黄铁矿的氧化性溶解成为地下水中砷的主要物源,此外由于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和水解作用使地下水中富集大量HCO~-_3,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为HCO_3-Na型,而地下水的弱碱性环境和较高浓度的HCO~-_3会通过竞争性吸附导致沉积物中吸附态砷的溶解或解吸附,促进了地下水中砷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基于PPI的河段水体潜在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婷  武晓峰 《环境科学》2010,31(11):2619-2626
提出了一种预报河段水体潜在污染的方法——河段潜在污染指数法(riversection 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R-PPI),并在北京市山区3个典型小流域进行应用.河流水体污染是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在治理工作开展前需要确定重点污染河段、区域和污染源,而基于河流水质监测的水质评价方法难以确定重点污染源.因此引入了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PNPI)法,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扩展、土地利用分类比对和土壤渗透性分级3个方面改进,得到潜在污染指数(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PPI),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段潜在污染指数法.通过在3个小流域的应用研究可知,该方法具有所需监测资料少、操作简单、便于确定重点污染源、综合性强等特点,可为流域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北京凉水河流域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分析表明:1)地下水水质在100m以浅相对较差,但到2017年为止,水质保持稳定.2)浅层地下水与平原区河水同位素相对富集,且落在同一条蒸发线上;但整体上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不同,据此推断山前冲洪积扇河水入渗是区域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下游地下水主要受到侧向径流影响.3)同位素平...  相似文献   

13.
滨河湿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其与河水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河湿地的发育与退化过程受河流水文过程的显著影响.以黄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盂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湿地地下水位变化(特刖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野外定位观测,深入分析了滨河湿地地下水水位与洪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滨河湿地地下水位受河水水位影响显著,地下水位的波动幅度与河岸距离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指数关系,调水期内这...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江地处寒冷地区,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之久,其环境污染特征与国内其它大江河有着明显的不同.冰封期有机毒物污染加重是松花江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特征;松花江流域存在着工业企业的点源污染和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研究表明,松花江流域的有机毒物污染是以点源污染为主;有机毒物对江水中CODMn的贡献值极小,甚至不产生贡献.江水中CODMn值不能反映出有机毒物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5.
河网城市不透水面快速扩展,已成为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理解掌握区域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十分必要。以国外研究为重点,从不透水面的识别技术方法、 流域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状况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 不透水面在流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和河流管理应用等三个方面,回顾了不透水面研究的主要进展,特别对不透水面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阈值效应进行了较细致梳理。从研究区域、 研究视角、 研究方法、 决策应用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当前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河网地区较为特殊的水文地貌特点,提出了河网城市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任务,认为必须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方法问题包括:不透水面实地调查方法及与有效不透水面转换、 汇水单元及其多尺度体系、 压力响应体系构建,以及数据分析技术方法等。最后以上海地区为案例,分析了河岸带尺度上的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这一研究体系框架试图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可实际操作的方法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顶超大型矿区长期矿业活动对矿区水系沉积物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北大沟河流沉积物中Cd含量低于南大沟;沘江不同河段沉积物中Cd含量差异较大,矿区上游沘江段沉积物中镉含量较低(平均值低于10 mg·kg-1),池江下游污染段沉积物中Cd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值为266 mg·kg-1).沉积物中Cd污染系数最大(R为21.9-45.2),高于zn(R为4.9~9.7)和Pb(R为2.7~4.6).地累积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矿区水系沉积物污染元素按污染强度分为:Cd>Zn>Pb.南大沟和沘江矿区下游段部分沉积物达到严重污染,北大沟大部分河段沉积物为重污染,少数河段沉积物为偏重污染或中度污染,沘江金顶段上游河段沉积物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从南大沟汇入沘江口段到下游温庄村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河流干涸、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城干涸河流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模式。借助遥感、GIS技术、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研究区域--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提出了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的“绿色滹沱”模式,即:河道中心区--乡土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最后,还提出了滹沱河区域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建议。论文为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区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潮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关键因子识别及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GIS技术、ArcSWAT模型与分析技术相结合,以农耕养殖程度较高的北京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流域近20年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异情况进行模拟,识别影响非点源污染流失的关键因子,进行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年均负荷量分别为563.3,28.7t/a,氮磷负荷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丰水年以地势较高且农业耕作活动频繁区域为主,平水年和枯水年表现为靠近河道的农业用地与畜禽养殖区为主.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11种不同因素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程度表明,施肥量是影响氮磷输出的最主要的因子,坡长、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坡度是影响氮磷输出的次重要因子;针对潮河流域长期传统耕作以及化肥过量施用的现状,土壤有机磷的含量也会对总磷的输出产生一定的影响.潮河流域可划分为3个污染控制区,第1类:污染控制区(以近河道耕种区为主,面积186.74km2),第2类:污染治理区(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区为主,面积23.09km2),第3类:生态修复区(高坡度强降雨区为主,面积1365.25km2).该研究结果可有效提升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效率,为水源地流域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湖河道水深对底泥营养物质再释放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中的底泥作为二次污染源,是影响河道水环境重要因素.太湖河口及调水区河流底泥氮磷的释放扩散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用直水槽模拟河道的水动力条件改变,通过实验研究总磷、总氮在不同水深条件下水体中的浓度变化情况,探究底泥中营养物质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释放规律.本文从水流底部切应力和底部压强的角度,分析研究上覆水中总磷、总氮的平均释放速率.结果显示上覆水中的总磷随着底部切应力的增大,平均释放速率增大,随着底部压强的增大,平均释放速率减小,即与水深的变化成负相关;总氮则随着底部压强的增大,平均释放速率增大,即与水深的变化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12年-2015年对省内松花江干流及部分支流开展了藻类群落研究,监测区域河流的藻类植物主要由硅藻门和绿藻门植物组成,河流中大部分断面的优势种为硅藻门植物,符合河流的群落分布特征.湖库中,优势种类多为绿藻门植物,个别断面采集到的种类数量极少,总体来看,监测区域内物种丰富度较高,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多样性指数显示,个别断面为轻-中污染,水域整体多样性较好,分布均匀,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年际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