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认为,在工农业生产中。毒物主要从呼吸道吸入人体。其实,这仅对了一半。近年研究表明,约有四分之一的职业中毒是皮肤吸入了毒物所致,有些毒物经皮肤吸收已成为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全国农药中毒调查表明,71.4%的职业中毒是经皮肤吸收引起的,TNT炸药粉尘甚至在国家最高允近浓度1毫克/立方米之下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白内障。 毒物是如何从皮肤进入人体的呢?这主要是由人体皮肤结构的特点造成的。一般成人约有2平方米的体表。皮肤分表皮和直皮两层,表皮含脂质多,且结构紧密,能阻止多种非脂溶性物质的自由通过,但多数脂溶性物质很容…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人的意识中,似乎只有220伏以上的电压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其实不然,低压电同样能致人死命。从某个角度讲,由于人们的忽视与疏于防范,低压电具有更大的危险性。1992年8月,某水泥厂发生一起触电死亡事故。经调查分析确认,“祸根”是一空载电压65伏、运载电压30伏的电焊钳。如此低的电压为什么会致人于死地呢?原来,在电压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人体触电受害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体电阻,人体电阻愈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就愈小,人体触电受害程度就愈轻,反之则愈重。人体电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体皮肤电阻和人体触电回路中的接触电…  相似文献   

3.
高峰 《劳动保护》2010,(11):114-115
烧伤一般包含火焰烧伤、热液烫伤、热接触伤、化学烧伤、电烧伤及皮肤的放射性损伤等。烧伤的严重程度主要从两方面判断,即烧伤面积和烧伤深度。烧伤面积是用皮肤烧伤的面积占本人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来计算。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刘茜 《劳动保护》1997,(10):47-48
假人还会出汗?原来,这种假人是专门用于防护服装测试的仪器。服装除满足美学方面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机械运动、冷、热、湿、化学腐蚀、辐射等等。衣服的保暖性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和活动标准。日常着装可根据经验和惯例自行调整,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服装的热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其性能的测试数据通常被用来评价服装系统的功能性。在理想的热平衡条件下,人体通过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应与人体散热相等。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进行,而大部分皮肤则是被服装所遮盖。服装的保暖主要取决于服装材料的性…  相似文献   

5.
烧伤是指高温的蒸气、液体、沸汤、固体等接触人体所致的损伤。这种损伤一般是指皮肤的热烧伤,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组成,包括丰富的血管网、淋巴网、末梢神经组织、汗腺、皮脂腺、毛囊等。  相似文献   

6.
对激光的特性及对人体组织的损伤进行了描述,特别是对眼睛、皮肤、皮下组织及内部器官的危害及防护办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直射的激光辐射,还是散射的激光辐 射,对人体和生物都有副作用。副作用的大小取决 于激光辐射的功率,也就是取决于激光辐射的能 量密度。为了测出激光辐射的能量密度以及估计 它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所属 苏联劳动保护中心科技研究所,不久前研制了一 种既简便又可靠的仪器──激光照射剂量计。该 仪器的工作原理是把感受到的激光辐射转换成均匀的电流,根据电流的强度测定激光的照射量。 激光照射剂量计@沈钧  相似文献   

8.
职业病危害因素除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只有进入人体,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相似文献   

9.
对激光的特性及对人体组织损伤进行了描述,特别是对眼睛,皮肤,皮下组织及内部器官的危害及防护办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激光技术从六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在不少工业领域内已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作激光切割、划线、打孔、焊接和激光全息术等。在日常生产、科研和教学中,激光也显示出实用价值。因此,了解激光对人的影响及其安全防护知识,非常必要。 一、激光对人的危 害 激光对人体损伤的机理,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有热效应、光压效应和光化学效应三种。热效应是指激光在人体某点聚焦时,功率密度达到10 9瓦/厘米2,照射区的压力可达40克/厘米2,使光能转变为热能,在瞬间产生的热量,使组织细胞发生膨胀,受照区压强可达几十至几百大气压,组织细胞即遭到严重挤压或撕裂。光…  相似文献   

11.
化工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体、成品大部分有腐蚀性与毒性;在接触与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有所损害,在生产中如果认真的掌握化工药品腐蚀、中毒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做好转化工作,可以使损害转化为无害和有利。腐蚀与中毒规律和化学药品的状态有关: 1.气态:气态药品主要是随呼吸侵入人体,经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如二氧化硫气体吸入人体就会头晕、头痛以至窒息。 2.液态:液体药品主要是通过皮肤渗透吸入体内使人身中毒,或挥发为气体,吸入人体引起中毒。 3.固态:固体药品主要是接触皮肤或粉尘(包括升华)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随饮…  相似文献   

12.
从事棉纺、隧道、金属研磨、水泥生产等作业的职工,由于在飘浮各种灰尘、烟尘等环境中作业时间较长,导致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睛及皮肤危害,使正常的身体机能受损,并引起其它病变。轻者眼珠周围发生红肿、发痒、产生流泪;长期刺激肺部,则发生咳嗽等症状。对接触铅、砷等有毒物质者,粉尘则进一步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肝、肾、肺等器官,造成中毒。如这种有毒微尘一旦被皮肤吸收,便引起体内中毒,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粉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高度发展的进程中,化工厂、发电站、水处理厂、锅炉室、遂道、封闭式停车楼以及其他区域可能涉及到有危险的毒气的耗费和产生.甚至在最低的浓度水平下。毒气被人体吸入、摄取或通过皮肤吸收都能引起窒息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汞生产均以火法为主。汞的毒源主要是金属汞蒸气,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空气,其次是含汞废渣、废水也污染环境。金属汞进入人体有三种渠道:一是呈汞蒸气形态通过呼吸道进入。二是呈液化态金属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主要是用带汞的污手吃食物或抽烟等所致。三是汞微粒穿过皮肤进入(由于皮肤破裂和穿戴被汞污染的劳保  相似文献   

15.
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作 为溶剂在工业 生产中应用比 较广泛,一般 从石油中提炼 出的以碳氢 化合物为基的 溶剂或脱脂 剂,都可能含 有正己烷。如 制鞋、家具装 配、胶粘墙纸。 皮革制品和雨 衣的生产以及 汽车轮胎修补 和植物油提取 过程,都要使 用这种溶剂。 正己烷属低毒类,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对神经产生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时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甚至痉挛和麻醉等症状。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成下肢肌肉麻痹。麻痹前可有轻度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虚弱、体重减轻和下肢无力等症状。皮肤过量接触,可…  相似文献   

16.
四氯化碳中毒 四氯化碳又叫四氯甲烷.是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微甜气味,不燃烧,易挥发,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遇火或烧红的物体时,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工业用的四氯化碳不纯,含有硫化碳、硫化氢、盐酸、光气、有机氯化合物和硫化物。 四氯化碳蒸气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蒸气和液体均可经皮肤吸收侵入人体。口服四氯化碳液体胃内吸收较少,主要在小肠吸收。因此,在接触四氯化碳时,要防止它从呼吸道、皮肤、口腔进入人体,特别要防止从呼吸道和皮肤的进入。 四氯化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对肝…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吗?香蕉被称为“智慧之果”。它是市场上最容易获得的水果,它不仅能供给人体丰富的营养和多种维生素,还可以使皮肤柔嫩光泽、眼睛明亮、精力充沛、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8.
冬季,很多女士喜欢用增白粉蜜、增白奶等来美容,但要注意,有的增白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增白化妆品中含有的有毒化合物主要分成两类:一是无机汞盐类,多以汞的氯盐或磺性形式加入增白化妆品中。汞离子能干扰正常酶催化的由酪氨变成黑色素的反应,从而使皮肤增白。但无论有机汞还是无机汞,在与皮肤接触时都很容易被吸收。皮肤搽上这种化妆品五小时内有百分之六的汞被吸收。如果长期用这种化妆品,皮肤吸收的汞元素将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 另一类是氢醌类增白剂,属于苯酚的衍生物,它影响色素颗粒的形成及沉着,对黑色细胞有损害,可以有一些增白剂效果,但高于百分之三的氢醌可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变态性接触过敏,造成皮肤红斑、水肿等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19.
衣物干洗后不应立即穿在身上,因为,刚从干洗店取出来的衣物上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越浓,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越大。这种气味来自于干洗剂。目前,大部分的干洗店在干洗时都是用一种叫高氯化物的化学品作为活性溶剂。这种化学品主要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人体长期暴露在这种化学品之下,容易引发肾癌。在干洗的过程中,这种化学品被衣物纤维吸附,待衣物干燥时又从衣物内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影响近处的人体,这种影响儿童特别严重,因为儿童对高氯化物尤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在木材加工作业中,有的工人出现斑疹、流鼻血等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些树种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成分。这类树种除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外,还含有萜烯、甾核、生物硷、醌、酚、黄铜、丹宁、碳水化物、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树种不同,所含的化合物的种类也不同。其含量一般木材约为 2-5%,而南洋木材的含量有的可达20%,心材部分更高。木材加工中人体吸入或汗湿的皮肤接触到这类木材的粉尘,便会引起斑疹、湿疹、皮肤搔痒、打喷嚏、流鼻血等症状,还能引起哮喘、胃痉挛、视力障碍等。在特异体质的人身上,则表现为变态反应性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