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  相似文献   

3.
1 976牟1 977牟1 978牟1 979牟1 980年1 981牟1982牟1 983年1984牟1 98S年1 986牟1 987牟1 988聋1989牟1990年1991皋1992牟1993年1 994年199S牟1996牟1997年1 998年1 999年2000年2001牟2002牟2003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关注臭氟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没有破坏的发展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沙漠化青年、人口、环境环境与和平环境与…  相似文献   

4.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历年来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 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 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 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  相似文献   

6.
1972年 6月 5日 ,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开幕。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同年召开的第 2 7届联大 ,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 ,决定把今后每年的 6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 1974年开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提出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历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1976年 水 ,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 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 新的十年 ,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它们所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涉及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概述语。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基本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当今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重大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生物多样性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已使大量生物物种在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其利用价值之前就已经消失,这是人类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莫大损失。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经常不顾后果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在过去的4亿年当中,平均每27年才有一个高等植物物种消亡,而联合  相似文献   

8.
1 “持续发展”——人类的希望 面对近年来全球性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热带雨林的破坏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的发生,对社会经济已造成极大的损失,使人类开始认识到只有确保环境生态资源的平衡性,才能达到经济的持续发展。过度的使用地球环境资源,只会破坏环境回复性与生态平衡。 回顾国际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环境保护运动,其实是对“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工业急速发展造成的贫富不均和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9.
张凯 《环境保护》2012,(15):15-18
政府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的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从大地到海洋到天空,处处都能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痕迹。人  相似文献   

10.
河口、港湾和近岸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背景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引言 近年来,海洋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海洋环境科学,并得到迅速发展。1969年由联合国下属六大组织(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委员会、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和原子能委员会)共同组成的海洋污染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给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发生诸如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害海洋活动(包括渔业);破坏海水的使用素质或减少舒适程度等有害影响”。具体地说,海洋重金属污染就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平衡遭到破坏,随之而引起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生命代谢平衡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可是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具体的环境是否被重金属污染,或者说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姜爱林  陈海秋 《环境》1996,(6):26-27
多年来,我们一直忽视了对破坏耕地行为的严厉打击,以致这类违法行为愈显猖獗,这不能不引起立法者的关注。现实和实践经验警惕着我们:只有把破坏耕地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才能依法予以惩治,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等都有赖于土地的供给。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生存。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人与自然日益严重的道德冲突,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使命,人类构建的新的生态伦理,应当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新的生态伦理的主要规范 1、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有赖于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肆意破坏生态平衡,将会对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3.
通辽市职业教育中心环保班的同学们: 你们好! 来信收到了,看到你们充满朝气的照片很高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一个问题。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没有选择的余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  相似文献   

14.
俊红 《环境保护》1992,(11):42-44
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大气的组成,那也许会使气候发生迅速变化.自然界的温室效应保持地球表面温暖.如果没有大气中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温室气体,太阳照进来的红外线将散发到外层空间.人类活动不仅增加了自然界中的温室气体,也增加了新的红外线吸收气体——如化工产品氯氟烃.在近10年里,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有所增加.全球气候是否在转暖?80年代肯定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热的10年,90年代仍旧炎热,但目前科学家还  相似文献   

15.
前言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在国际上被确定下来,还是近些年来的事。自一八七三年英国伦敦毒雾事件以来,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出现各种重大的公害事件。这就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破坏环境。如何防止、治理这种对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环境保护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也正是由此而出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生存方式,只有人类才能将其所学习的宝贵知识传给同类和子孙。这样,每个新生的一代,都能够使他们所学习的东西更加完备,不断增加新的知识。这其实是一种新的进化方式——由知识的积累和交流而来。 随着文化的发展,人类有了新的力量,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他们渐渐觉得人类已不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自然的主宰——是宇宙一切事物的中心,开拓自然是人的职责,征服自然是一种天命。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和工农业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生态环境。这种改变一方面有利于创造财富、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又因为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曲靖部分贫穷落后的山区,人们的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从眼前的温饱和脱贫的需要出发,还在盲目毁林开荒,矿产的滥采乱挖仍在继续进行,森林覆盖率的锐减,水土流失的严重性还没有被认识。这种恶果已使一些地区的人民吃尽了苦头。曲靖是云南的煤焦基地,煤炭工业是  相似文献   

18.
郑秀亮 《环境》2011,(8):44-45
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出现了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低毒、无腐蚀性、性质稳定、不易燃烧,而且容易被液化的气体。它被合成之后,曾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工业生产领域,对科技和工业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成了受人尊崇的"英雄"。然而,历史走过50多年之后,科学家发现,它竟是直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怕凶手。这个昔日的"英雄"和今日的"凶手",就是氟利昂。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2,(7):1-1
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新的大陆和绿洲可被发现,保护资源环境、实现永续发展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一个绿色繁荣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贫困和愚昧,没有歧视和压迫,没有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人为破坏,而是达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友好的平衡和谐,让现代文明成果惠及全人类、泽被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球的远古年代,地球上的人类诞生之前,地球除了水域,就是绿地——山也葱葱,地也葱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自从人的出现,地球也就出现了灾难——人类在世代的延续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利益,世世代代吞噬了绿地——把树砍了,把草翻了……人口居住的相对集中,城市规模的日益发展,土地身价百倍,一切的绿地不是用来进行房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