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智能化手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特性与优势,在知识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对新媒体传播方法与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班组安全"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安全知识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4,(4):6
正近年来,"毒地"、"毒大米"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广泛关注。土壤环境污染作为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之一,既会导致"毒大米"、"毒蔬菜"等的产生,影响食品安全;也会通过地表径流、渗透作用污染地下水,威胁公众饮用水安全。为切实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2014年1月底,国务院公布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提出在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  相似文献   

3.
土壤修复档案是涉及地质勘查、检测、测绘、施工、验收以及各阶段技术报告制修订和工程管理全过程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档案管理是否充足已经成为影响修复施工效率、土壤修复效果评估、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和土地安全利用的重要因素。我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的档案管理较为薄弱,全过程不同阶段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和完整度不高。土壤修复档案的规范管理不仅对修复项目本身强化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强化监管执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当前亟须细化和完善土壤修复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修复档案信息化水平,促进档案信息高效利用,为受污染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村饮水安全日益成为政府、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河北省历来重视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先后编制了《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及《河北省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一系列的工作为"十二五"期间开展全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调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被各国和公众所重视和关注。党的十八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将生态文明提到了历史新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战略。本文结合新修订实施的《环境保护法》所提出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新理念、新规定,提出了构建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机制的思路,旨为我国的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在我国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新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创新性地首次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单独成章,成为新法七章之一,说明对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视。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虽然已经成为环保部门对于环评质量及项目公信力的重要抓手,但是仍存在很多值得分析的问题,包括公众参与方法、有效性等。在对火电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火电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有效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又到了年货采购的旺季,您是否在市场上看过、听过、购买过"金箔酒"呢?这种相比起传统酒类价钱高出很多的新品种,是否真的十分贵重呢?近年来,一种名为"金箔酒"的酒类在市场上悄然兴起,这些价钱动辄在成百上千的酒类,因其不菲的价格、"闪亮"的外表而显得十分"高大上"。那么金箔酒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品种?是否又像其价钱和外观一样珍贵高档呢?所谓金箔酒就是指允许金箔作  相似文献   

8.
香港的环境影响评估规例体现了国际流行的"全过程控制"、"生命周期"理念.强调"公众参与",《环境规例》规定,建设方在提交《工程项目简介》时要同时在一份中文报纸上和一份英文报纸上发布相关公告,引起公众注意.重视"相邻权","评价相邻权准则"详细具体地列出各种相邻问题,对居民、公共场所包括宗教活动场所等有详细清单.对生态影响予以特别重视,并且规定违反环评规例属于犯罪.香港的环评门槛高,周期长,为环境咨询、顾问等中介机构的生存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公众意见的表达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从最初的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到今天新媒体时代的"微博"、"微信"等,反映了公众意见表达方式及其内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公众参与也越发重要,然而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公众参与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6,(6)
正近年来,随着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媒体多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即使中国核电有着30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许多公众依旧对核  相似文献   

12.
正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为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具体工作内容。土壤环境监测是各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去除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官能团丰富、稳定性高等特点,施入土壤后可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从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制、生物炭还田应用效果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物炭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并从生物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生物炭的制备工艺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展望。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可通过阳离子-π作用、离子交换、络合、共沉淀、氧化还原和静电吸附作用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但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作用效果不稳定、价格高昂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等问题,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探明生物炭与土壤互作关系、完善生物炭制备工艺,为生物炭的广泛高效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环境》2017,(5)
<正>"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高速发展,行业规模和污染防治能力不断提升,但少数企业还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实现环境信息公开也有一定差距。"——4月24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在环境保护部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规划》是保障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高效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是体现政府姿态、提振公众信心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杜良  吴涛  谭昭怡  张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16-318,326
核素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行为研究是极低放填埋场选址关键工作之一,通过核素在场址土壤中的迁移行为研究可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在建立基于Kd值的极低放填埋场安全评价模式的基础上,选择Sr、Cs在某极低放填埋场土壤中的Kd值,初步评价场址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场址土壤对核素Sr、Cs具有较强的阻滞性能,填埋场周围环境与公众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壤环境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它,就没有一切”。土壤作为作物载体,它的环境质量直接维系着农产品安全,对人民身体健康影响深远。在我国所面临的人口、粮食、生态环境问题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更为严峻的同时,确保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安全是保障整个生态环境安全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因此,土壤污染及其环境安全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土壤环境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家将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级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目前,全国上下关心安全生产的氛围越来越浓,各级领导"为官一任,确保一方平安"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从总体上来说,全国的安全氛围还是不错的,但是,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企业、石油化工企业还时有重特大事故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认识和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大力度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现代养殖业中,各种抗生素先后在江河湖海各种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检出,且发现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的证据越来越多。评价分析土壤和水的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为污染土壤和水体的修复和生产安全的蔬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环保和农产品安全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核电是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公众沟通是减少核能神秘性和恐惧性的有效手段,是普及核能知识、增强公众信心的必要过程。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章节专门对公众沟通做出了规定。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核安全公众沟通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核安全公众沟通中尚存在法律执行、政府公信力建设、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开展核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各"安全社区"建设还都没有考虑地震安全建设,而地震安全已经是当今城市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在北京市昌平区积极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与合作研究,探索出了"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内容和评估标准,为制定全国"城市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