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以细颗粒物和臭氧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形势严峻,高浓度近地面臭氧和颗粒物污染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作为细颗粒物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综合管控对于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十分重要。我国的VOCs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十二五"开始才明确提出开展VOCs控制。为推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中国大气污染已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型的污染特征。从美国、欧洲等先进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经验来看,机动车排放是雾霾和臭氧污染的重要来源,尽管机动车尾气中所含的一次颗粒物浓度不高。但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反应后产生大量二次颗粒物,成为PM2.5的重要来源。此外,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还会产生臭氧等氧化剂,使二次颗粒物爆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大气颗粒物污染整体减轻,与此同时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臭氧已成为继PM2.5后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管理的另一主要空气污染物.欧洲作为国际上较早开始关注臭氧污染的地区之一,虽然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研究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对推进我国臭氧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全面收集和整理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资料,梳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历程,分析欧洲国家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臭氧污染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结合对我国目前开展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存在不足的分析,得出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几点启示:①加强臭氧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完善基础支撑科技能力建设;③深化臭氧污染防治科学研究;④加快长效环境行动计划的制定;⑤构建区域协调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济源市2015~2018年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监测数据,分析了日均值达标率、年均值浓度、首要污染物占总污染天数的比例变化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源市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的污染程度都呈现好转趋势;臭氧因子污染程度呈加重趋势,臭氧已成为影响该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有机污染物,空气中存在较普遍,组成较为复杂,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很大威胁。在酸雨、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复合型区域大气污染中,VOCs的污染尤为显著,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明显制约,其综合防治逐渐引得关注。本论文分析了VOCs的污染特征,并结合污染特性论述了VOCs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取得积极进展。但当前大气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解决,以颗粒物、臭氧引发的区域性复合污染日益严重。结合当前环境管理需求,从城市空气质量达标、重污染天气应对、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等方面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臭氧污染问题目前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由于区域贡献、生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防治难度较大。本文在分析近年来臭氧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地臭氧污染防治经验与相关措施,进一步梳理了南京市相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提出了促进臭氧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进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污染也较为严重,臭氧污染气体排放量逐年增高,二次污染物臭氧的含量也在不断升高,近地面臭氧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空气环境检测数据显示,颗粒物浓度下降较为明显,臭氧浓度小幅度提升,近地面臭氧浓度较高,臭氧污染成为我国主要大气污染原因之一。本文对近地面臭氧污染的特征及防御措施展开讨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挥发性有机物(VOCs)广泛存在于大气对流层,且组分多、结构复杂,在大气化学过程中充当了很活跃的角色,是生成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质,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态环境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结构逐渐转变为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例不断上升,污染类型已经从传统煤烟型污染向复合污染转变。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进入攻坚战阶段,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这两项污染物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简称VOCs)则是所有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的总称,是引起PM2.5和臭氧二次污染物生成的主要物质,是大气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个低挥发性涂料地方标准,该技术规范的出台对深圳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将产生重要意义。弥补空白,提供依据VOCs是环境大气中臭氧生成的前体物,是导致光化学污染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VOCs是深圳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据深圳市人居环境委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细颗粒物和臭氧为主的区域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大量燃煤排放的烟尘和工业生产排放的粉尘是一次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严格控制烟粉尘排放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通过系统总结了我国烟粉尘排放控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环境管理需求,从新建项目准入、排污许可、达标管理、清洁生产、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烟粉尘污染防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颗粒物和臭氧等。其中,颗粒物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部分,即PM2.5,称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气候、能见度、人体健康均可以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细颗粒物对太阳光线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可以降低能见度,导致雾霾现象的发生,长远来看还影响区域与全球气候。另外,细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肺部和血液,导致心血管和呼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港澳三地政府在空气质量监测、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粤港澳大湾区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但臭氧浓度快速增长,臭氧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要污染物.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研究及臭氧污染防控,本文综述了粤港澳大湾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臭氧污染观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回顾了臭氧监测网络建立、臭氧浓度水平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臭氧生成和污染输送的气象过程、区域臭氧来源解释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提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臭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日本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历程、措施及效果。通过借鉴日本的经验,对我国在颗粒物污染防治方面有三点启示:建立空气质量管理模式,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推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8,(7)
我国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城市区域性污染呈现的阶段,当区域性污染呈现之后,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的问题必然要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0月20-25日,凯里市首次出现持续臭氧污染事件。基于常规污染物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结合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此次污染过程中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臭氧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污染特征。在臭氧污染期间,凯里城区臭氧(O3)平均浓度达123.76±59.76μg m-3,较污染前的O3平均浓度(61.57±29.49μg m-3)大幅上升101.01%;臭氧前体物,包括氮氧化物(NOx)、非甲烷总烃(NMHC)、一氧化碳(CO)在臭氧污染期间的平均浓度与污染前的相比几乎不变;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平均浓度在臭氧污染期间上涨7.69%和10.26%。另外,风场资料显示,在偏弱的东北风的作用下,凯里市的O3浓度变化明显受到外来输送的影响。本研究探索了凯里市秋季臭氧污染的成因,为开展区域臭氧污染季节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协同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官渡区2013-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酸雨国控监测点的数据,分析了官渡区近年来的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在空气质量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颗粒物污染逐渐得到控制,而臭氧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轻度污染天数由68d下降至15d,中度污染天数由3d降至0d;首要污染物是颗粒物的天数占轻、中度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80.3%下...  相似文献   

19.
北京和旧金山都是世界知名城市。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如均为经济高度活跃的地区、知名旅游胜地和全球贸易中心;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北京的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而旧金山的细颗粒物浓度很低。当然,这只是目前的状况对比,旧金山的大气也并非一直都是如此清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旧金山地区也曾经历过严重的臭氧和颗粒物污染。但是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对污染源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旧金山的大气恢复了往日的清洁。以旧金山为鉴,北京的大气质量也有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得到大的改善。本文主要介绍旧金山在过去几十年为治理大气污染所采取的措施,以期对北京治理大气污染、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有所启示。同时,这些经验也为中国乃至其它城市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秦皇岛市环境监测站和气象站数据、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秦皇岛市2021年5月21日—23日一次臭氧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天气形势、气象条件、与细颗粒物的关系、减排措施及管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500hPa形势场为暖脊控制,地面位于低中心底部,高温高湿、持续的西南风、较长的日照时数、较高的太阳辐射、较高的静稳指数等均有利于增强光化学反应,致使臭氧浓度升高。较高的臭氧浓度,大气的氧化性增强,将促进二次细颗粒物的生成。5月21日—23日在臭氧达到峰值一段时间后,细颗粒物浓度逐渐升高,约滞后1—2小时。针对此次污染过程,5月18日7时—22日19时采取污染应对管控措施,要求强化工业企业VOCs排放管控,加强夜间NOx管控,尽量降低污染影响。此次污染为本地贡献加上风向污染传输,臭氧开始出现超标,随着大面积启动应急管控措施,减排效果明显,低于上风向曹妃甸、滦南及滦县(均在250μg/m3左右),表明本地污染管控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