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离不开农村环境治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刚刚出台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让乡村环境优雅、整洁美丽,是全面  相似文献   

2.
刘艾鑫 《环境保护》2021,49(8):64-66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美学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导向。本文把生态美学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生态美学在实际项目中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健康审美品位、审美能力的同时,把乡村景观各要素统筹协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基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东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为建设美丽东北、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合力完成的乡村自我蜕变,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物质与精神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以"美丽就是经济、乡村就是风景"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特色实践。本文分析了滕州市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特色,探讨了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因素,并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是低气味涂料的推动力 很多人都亲自参与过“装修”房子,选择涂料是其中的一件大事。涂料是否环保更是大家选择的重要标准,那么什么样的涂料才是对人体无害的环保涂料呢?根据大家的经验,无刺激性气味是首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在惠州的具体化,惠州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农村垃圾、污水、绿化问题,统筹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逐步实现"今年见成效,2017年水变清、村变绿,2020上水平、上档次"的阶段性目标。——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  相似文献   

6.
正春日和煦,阳山县黎埠镇处处鸟语花香。这个山区小镇,每逢节假日都能迎来不少自驾游客。近年来,黎埠镇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升温,在美丽乡村建设"竞比"中,黎埠镇被认为是推行力度最大、效果最明显的乡镇之一。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在清远已成遍地开花之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建设美丽中国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乡村环境、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六合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治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六合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经验,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剖析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湖北长江三峡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梳理总结秭归县产业绿色发展型、巴东县保护融合发展型和宜都市廖家湖环境污染治理型三个案例地区的经验做法与成效,探索新时代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从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三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中国美丽乡村的首创地。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由此拉开了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历经15年奋斗,浙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实现基本覆盖,规划保留村实现农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以来,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与小康社会的建成,为我国面向未来再出发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我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美丽乡村逐渐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视阈下,如何发现兼具视觉美、生产美、生态美与文化美的乡村景观,如何发掘普通村落的存在价值,对打造美丽乡村具有明确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薛荣娟 《环境工程》2022,(5):266-267
<正>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化,我国愈发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致性,坚持在各个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多年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为了平衡该矛盾并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战略被提出并投入实践,成为美丽中国视域下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之路。本文将结合《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十讲——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一书,思考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现实意义,并基于对部分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推动乡村发展与生态治理的融合,以期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笑不要钱     
<正>哈哈店长:小伙伴们,笑话正排着队等着你们来检阅,不好笑,不要钱哦!老师:汉字是很美丽的,三个"日"是"晶",三个"水"是"淼",三个"人"是什么?同学们:"众"!老师:不错!那三个"木"是什么?同学们:"森"!老师:三个月是什么?同学们:不知道……老师:三个月是一个季度啊……同学们崩溃了。我对妈妈说:"天天在家吃,都吃腻了,要不我们今天去外面吃?"妈妈想了想,点了点头,然后给我盛了一碗饭让我一个人去院子里吃。  相似文献   

13.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近期,国家围绕乡村振兴,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4.
朱江 《环境保护》2023,(13):66-67
<正>乡村振兴背景下,将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建设美丽乡村,优化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既可以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期待,也可以促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乡村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研究》是由李莉著,2021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著作。该书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科学规划乡村景观,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着力打造自然、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夯实乡风文明基础。通读全书,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5.
段韶华 《环境工程》2022,(3):324-325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大战略下提出的构思,是以改善乡村面貌、推动乡村形成持续性发展模式为主要目标。乡村景观规划与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入手点,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制定可行的策略,具体如下:一是宜居性策略。乡村景观规划终究是为“人”服务,而不是追求表层次的美观,如果乡村景观规划对乡村人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则要立刻停止。实现宜居先要塑造健康环境,例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要有专项渠道与设备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由国家环保总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持召开的《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论证会,这是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省人民企盼的一件喜事。解振华局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出席这次会议,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各位院士和专家,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程》2021,39(1)
<正>在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驱动下,打造兼具视觉美、生态美与文化美的乡村景观,有利于构建打造宜人、宜居、宜游的乡村空间,增强乡村的温馨感和谐感。因此,应当重视乡村景观规划,以期实现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图一为某乡村民俗广场景观设计。如图所示,该乡村民俗文化广场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位于乡村空间的一片空间地带,紧贴生活区域,集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加入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当地的农耕文化元素,营造了美丽舒适的乡村景观环境。具体而言,在广场内部景观设计方面,汲取中国传统园林景观手法,打造出体育运动区、民俗文化展示区以及舞台区三个空间区域,各个区域相互分离又相互关联,错落有致且变化丰富,使乡村景观功能更为多元。广场周围种植大量本土植物,  相似文献   

18.
<正>"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区各部门也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逐步发展生态宜居乡村的建设道路,以先进的理念发展生态宜居乡村,看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性,这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作  相似文献   

20.
(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对于深入揭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加强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