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多利亚湖是一个国际性水域,为沿岸社区提供着很多极其重要的环境服务,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该湖泊受到周边人类各项相互关联的活动越来越显著的压力,例如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工业污染、富营养化和泥沙淤积等.本文分析了维多利亚湖过度捕捞和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修复和减轻该湖的环境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渔业捕捞产值、船舶数量与功率及渔业就业人员状况等角度,对资源衰退背景条件下舟山地区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舟山地区的海洋渔业资源在当前高强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下,面临着渔业资源衰退与枯竭的危机。同时,对大规模过度捕捞、严重的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混乱渔业资源产权与作业生产秩序等造成舟山渔业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从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优化捕捞结构、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海洋法制、明晰资源产权、加快产业升级和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着手,保障舟山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导致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逆向发展.采用EwE5.1(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对南海北部大陆架分别建立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9~1992年)、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7~2000年)和21世纪初期三个代表时间段的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模型.通过三阶段的流量、生物量、生产量、捕捞量、系统总流量、总循环流量以及Finn's循环指数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近20 a的过度捕捞导致系统与渔业资源逐渐"退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休渔政策对此有一些缓和作用,但总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介绍了海洋的过度捕捞,尤其是瑞典鳕鱼的过度捕捞.讨论了如个体捕捞配额、归类及海洋保护区等政策手段.所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需要对现行政策手段的结构进行一些调整.关于资源衰退的信息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反而受到渔民们的抵制.渔民们希望增加捕捞量,同时不断地的获得"政治权势集团"的支持,"政治权势集团"显然更加关心(短期)就业率.所有的争论都发生在不够关心这一问题的普通公众和不甚合作的国际官僚机构的视野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要做的最重大的改革就是要加强渔民们的权利和义务.渔业资源的整体性必须给以绝对的优先权,但通过给予渔民最大限度的具有财产特征的捕捞配额,用渔业资源中更大的利害关系和利益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渔业捕捞是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也是约占全球海洋面积2/3的公海(即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上规模最大的开发活动,是公海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公海渔业自1950年后迅速发展,目前已遍及至少48%的公海面积。与此同时,过度捕捞,破坏性的捕捞方式,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的渔业等问题也被带到了这片"全球公地",对公海生物和栖息地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实地调研,认为拦网养殖、湖滩地种植、过度捕捞、沿湖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等是渔业资源不断减少主要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浅议南通市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的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南通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结果表明,南通海域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因为陆源排污、围填海工程以及过度的捕捞与养殖.针对南通海洋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拉帕戈斯海参捕捞危机是由于大量的移民涌入、激烈的经济竞争以及软弱无力的管理机构所造成的一个典型例子.短时期内,海参捕捞已经成为加拉帕戈斯地区最有煽动性的争议问题.就对新的海洋资源进行高效捕捞来说关键因素并不是渔民本身,而是新的捕捞技术、银行贷款和水产市场.这说明造成每年海参捕捞危机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不仅仅因为不断增多的渔民加大了海参的捕捞量.本文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和渔民注册登记数据分析了该群岛人口的增长情况.还通过一项民意调查来确定人们对海参捕捞和有关规定的态度.定性的采访揭示了海参繁荣的历史,同时海参监测信息也提供了年海参捕捞量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9.
陈峰 《自然资源学报》1988,3(4):348-355
在概述我国海域主要的资源生物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在70年代中期以前,随捕捞力量的增加,我国海洋总渔获量增长较快;但此后,尽管捕捞力量仍继续增加,总渔获量增长缓慢。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污染以及其他不利的环境因素变化是导致总渔获量缓慢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渔获量,应在加强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外海(包括远洋)资源,并着重发展海洋农牧化。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东山岛西埔湾港养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东山岛西埔湾港养生物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资源种类逐年减少,年渔获量急剧下降,渔获个体趋于小型化,资源已明显衰退。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是导致西埔湾总渔获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保护资源和提高渔获量,必须控制捕捞力量,改善港养环境条件,并采取季节性开闸纳苗和放流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亚湾典型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亚湾典型生态系统状况调查表明:过度捕捞,乱捕及违禁捕捞使大亚湾水产资源大幅下降,传统的渔汛早已不复存在;岸线、海滩过度开发、非法盗猎、航道阻隔、海域环境污染和诸多人为误捕、滥杀和破坏产卵环境等原因,大亚湾绿海龟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港口开发和水下爆破等致使珊瑚礁群落的优势种发生改变及石珊瑚出现白化现象;大型海岸工程的建设和过度对滩涂的围垦养殖,导致大亚湾红树林多以小簇或单株零散分布,红树林生态系统已处于一种极不健康的状态;大亚湾地区的滨海湿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工湿地面积逐渐增大,天然湿地林相退化严重,湿地的外貌和结构日趋简单,降低了湿地生态和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口增长是不断扩大的分母,它会使每个人分到的资源份额缩小。影响到水的短缺、粮田转向非农使用、交通拥挤、垃圾围城、过度捕捞、国家公园摩肩接踵、依赖进口石油及其它等,这些都会降低我们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3,(7):8-9
近30年来,城镇化建设、气候变化、干旱、工业污染、过度捕捞,导致湿地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甚至丧失。拯救湿地,使其重生,已经演化为一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和赛跑。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逐水而居,依赖湿地生息、繁衍、发展,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进入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人类仍然与湿地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14.
关于南四湖水产养殖与水质改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5月、8月和11月赴南四湖针对天然捕捞区、临时禁渔区和围网养殖区采样分析,并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其在保持良好水质前提下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于1997年4月22日发表关于环境问题的第一个年度报告。报告包括气候变化、有毒化合物、物种灭绝、森林消失和海洋退化等5个方面。所列举的数字包括:70%的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全世界每年向大气排放230亿吨二氧化碳,使地球温度升高;每天估计有70种生物物种永远消失。美首次发表环境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16.
我们研究莫里的人口动态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持续利用问题.莫里是加纳中部靠近海岸角的一个有2万人口的以捕鱼为生的小镇.莫里的情况说明人口动态和渔业资源之间的关系要比"马尔萨斯过度捕捞说"复杂得多.这其中的原因包括:西非沿岸上升流不断变化的生物物理特征;全年中捕捞活动性质和数量上的变化;市场状况和鱼产品的异地需求;捕捞活动有规律的迁移以及规范当地和迁移目的地渔业资源使用的制度.莫里的人口和资源的关系可能是渔业资源和经济变化影响了人口迁移而不是人口压力影响了渔业资源.渔业管理政策必须考虑当地渔民影响之外的过程和因素.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渔业中心和国际珊瑚礁行动组织近日联合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到2002年10月份为止,全球范围内已有400多处珊瑚礁面临消亡的危险。气候变化、过度的渔业捕捞和无节制的海底旅游活动正在使世界上的珊瑚礁面积逐渐减少。全球珊瑚礁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礁石的大  相似文献   

18.
瑞典四大湖(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哈马伦湖)的鱼类资源极其丰富,分布有红点鲑、鲑、鳟、白鲑、河鲈、梭鲈,、白斑狗鱼和鳗鲡等经济物种.研究表明,筑坝、航运、富营养化和过度开发等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会对湖中的经济物种产生影响,导致湖中原有物种资源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由于近年来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上述湖泊中原有鱼类组成中的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一些物种消失了,一些新的物种在湖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富营养化、鳗鲡和龙虾丰度的改变以及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在某种情况下是大湖的渔业生产引起的--在一个捕食者和竞食者同时存在的环境中,如果食物资源非常充足,鲑科鱼类以及梭鲈等鱼类在生活史上会倾向于在性成熟状态下生长,但在常规可捕规格的选择性调控下,这些物种会因产卵群体太小而导致资源量急刷下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东海区一直是中、日、韩三国海洋渔业的传统作业渔场。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东海区的主要经济鱼类总体上已严重衰退,需紧急加以养护。东海区多数经济鱼类的洄游经过中、日、韩三国近海,养护与管理好该区的渔业资源,需三国共同参与,这也顺应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在东海区的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三国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东海区渔业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目前东海区进行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还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分近期和远期实施不同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方案,近期实施以控制捕捞努力量为主体的管理方案,远期实施以总可捕量(Totalallowablecatch,TAC)制度为主体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Bayes方法的渤海渔业资源动态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来自于黄渤海渔政局的内部统计资料,采用基于Bayes方法的Pella-Tomlinson模型对渤海渔业资源动态进行了科学评析,评析结果显示:渤海渔业资源的环境容纳量为3.5×106~5.5×106 t;渔业资源综合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为0.9~1.6;1979年渔业资源年平均生物量为2 332 523 t,尔后持续上升到1985年的最高值4 251 292 t,1985年以后又持续下降到2002年的最低值2 250 709 t;渤海渔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MSY约为140×104 t左右;支持MSY所需的捕捞努力量约为817 771 kW, 到1991年捕捞努力量增加到963 564 kW,此时已超过获得MSY时需要的捕捞努力量,即从1991年开始出现捕捞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