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2016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我国土壤环  相似文献   

2.
土壤环境监测是土壤环境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很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壤监测制度概念、分类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土壤环境监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使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制度的实施依据更完善,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铺垫坚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土壤环境质量关系农产品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美丽四川的建设。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区域面积广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土壤风险隐患较大。“十三五”以来,全省在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受污染土壤风险防范和治理修复试点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阶段我省土壤生态健康任重道远,“管源头、防风险、治污染”仍面临诸多挑战。文章立足于区域实际,分析了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就土壤环境质量由“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全面改善”作了谋划构思,并提出了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推动解决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地方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相继实施,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但由于工作基础薄弱、地域差异较大、污染成因复杂,土壤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本文提出应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重要抓手,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制度全面落实,加快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突出土壤环境问题逐步有效解决,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土壤环境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5.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是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7月26日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工作要求之一。2011年以来,中国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在此背景下,开展其他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可以为我国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有效参考。发生在日本的世界八大公害之一的"痛痛病"就是由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造成,土壤污染防治是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及本世纪的重要工作之一。不同历史阶段产生和发现的土壤污染问题不同,防治的对策和重点也有所不同,日本土壤污染防治针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污染物质开展防治工作。上世纪日本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主要是针对于重金属污染,而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农田土壤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防治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日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贯穿于农田土壤污染防治过程的始终,本文对日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说明了日本开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依据;解析了日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构成;介绍了日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规范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日本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监测的特点和实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成效、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6.
不同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经过十几年的修订,我国于2018年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有关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相关的综述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个国家或地区的农用地土...  相似文献   

7.
微塑料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严重影响,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已愈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较少,针对当前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降解迁移、生态效应及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括土壤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特点和迁移降解规律,确定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状态;2)总结土壤生态系统中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效应;3)分析了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影响,并揭示了微塑料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4)根据土壤微塑料的分布特点、降解迁移及生态效应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最后,对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 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做出了安排.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环境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放在与大气、水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十二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制订实施了重金属综合防治规划,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在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核心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根据当时我国土壤环境研究水平并结合土壤环境管理要求而制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该标准逐渐暴露出土壤类型和污染物控制项目覆盖面不全,与其他相关标准有部分重复、衔接性差,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适用性差等问题.因而,以该标准为核心的整个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在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其他国家和地方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方法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壤环境管理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优化方案,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修复目标值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土壤环境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土壤相关配套标准体系和土壤环境基础标准体系四大类标准体系组成.此外,基于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污染物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系列标准制订的基础.作为环境管理的基础手段,优化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可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土壤环境保护法》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土壤环境具有地域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建议尽快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法》,明确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各自的定位与关联,推动制订地方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国家则应集中开展土壤环境基准、标准制订技术规范等相关研究,为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土壤环境安全直接关系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土壤环境安全进行研究和分析,满足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我国土壤污染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安全的实际管理状况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土壤污染防治对策,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6,(10)
正广东是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全国试点,这也是我省环保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即将出台的《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会让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化,相对比较完整地从条例上去指导、规范、保障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早在2011年,韶关就已开展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虽然至今没有全面推广开来,但韶关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的一系列探索,对于推动先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土壤环境安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我国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大背景下,做好污染土壤整治工作至关重要。据统计,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壤污染,此种情况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  相似文献   

14.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相得益彰的技术规范是土壤质量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借鉴国外先进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经验,对我国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发达国家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特点,并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我国虽然形成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涵盖污染预防、调查监测、风险评估与管控、修复治理、开发再利用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各阶段的法律细节有待完善,且缺乏针对不同类型污染场地的专门立法,应加快健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此外,我国现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规范部分滞后或空白,已不能满足当前土壤环境管治的现实需要,需不断扩充和趋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构建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正式确立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须遵循的总原则和实施土壤环境管理必须全面贯彻的主线思维.对环境质量尚好的土壤采取严格保护措施,预防其受到污染,是必须坚持的优先策略.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基于土地用途,分类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是实现土壤资源安全利用的主要举措.本文在系统总结国际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经验和做法基础上,从立法、标准、调查、信息化平台构建、风险管控技术路线设计、科研基础支撑、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土壤样品库的建设是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及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土壤环境样品及信息保存的基础性设施,对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及掌握污染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阐述了基于二维码和物联网技术的样品管理系统构建思路、功能设计和模块组成,并以快速存取、查询、统计等功能的示范验证实际应用效果,为土壤样品管理及系统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全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6月21日,在环保部六月份例行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介绍目前环保部正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20年完成详查后将向社会公开结果。另外邱启文提到,目前已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2005年至2013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污染的宏观总体情况。本次详查将在已有调查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标准体系建设是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与农产品安全保障的重要保障.该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发展历程,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标准体系的最新进展.在总结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关于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标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标准体系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本土化规划发展与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范及风险阻控提供经验借鉴.该文将我国标准的建设历程大致总结为初识探索、质量管理、污染控制与风险管控4个阶段,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为指导,国家、行业、地方与团体标准为基本框架,污染防治与农产品安全保障为总体原则的多维度、层次化、全链条污染防控标准体系.针对现行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的内容,未来可通过应用导向与前瞻引领的顶层设计,强化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整体布局,满足适合我国不同阶段的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需求,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理论基础和标准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海口市新时期土壤生态质量评价和污染防治管理需求,海口市亟需布设基于海口城乡环境梯度带划定的土壤点位。通过分析海口市城乡环境梯度带、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岩、土壤类型、污染源分布等,形成了海口市土壤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并应用GIS技术完成点位布设。海口市土壤点位覆盖城市中心区、城乡交错区、农村区、自然区等4个城乡环境梯度带,基本覆盖海口市农用地主要土壤类型和主要成土母岩,布设的点位可以反映海口市不同城乡环境梯度带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再生铅项目的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评价,评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及评价区域环境土壤现状;从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两方面预测污染物铅排放对土壤环境的潜在污染,并定量分析其危害程度;并指出铅排放对人体健康及植被、农作物的危害,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