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洋倾废管理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专 《交通环保》1995,16(4):25-29
本文参阅国际海事组织的资料,对产生背景、海洋倾废的来源、对海洋倾废的控制措施、海洋倾废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执行公约的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频繁的海洋倾倒活动以及倾倒物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海洋倾废需求日益增长,海洋倾废管理相关制度政策亟需完善。美国和英国作为较早进行海上倾废活动的两个国家,在海洋倾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梳理和比较美国、英国与我国在海洋倾废管理机制、法律法规、数据管理、现场监管、处罚标准、倾倒费用六方面的异同,对我国海洋倾废管理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议,为新形势下我国海洋倾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倾废活动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海洋倾废活动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海洋倾废活动的现状;海洋倾废活动的科学技术研究;海洋倾废区的监测与管理.同时,依据海洋倾废活动的现有水平和发展动态,该文提出了几项战略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对流-扩散理论出发,给出了海洋倾废中悬浮颗粒在海底初始沉积的预测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对北黄海V号试验倾废区碱渣倾倒中悬浮颗粒的初始沉积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洋倾废中悬浮颗粒的初始沉积范围随倾倒时间的不同而变化,且悬浮颗粒的最大沉积量产生在离倾倒点特定距离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声学探测技术首次在我国海洋倾废研究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声学探测系统实时探测排海废弃物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用此原理和方法可将该系统应用于其它研究领域,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工程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非法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行为日益频繁且愈发严重。海洋倾废活动监管作为“十四五”时期的海洋重点专项项目之一,亟需推进“互联网+”非现场监管的新模式。为了做好海洋倾废非现场监管工作,全国海洋倾废监督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便极具必要性。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体系,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功能模块包括许可证审批、监督管理、需求侧管理、船舶作业信息管理、统计分析、基础信息等。系统主要从海洋倾废主体和海洋倾倒区域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信息化手段对疏浚物、渔业加工废料等废弃物的倾倒许可证进行审批把控;另一方面基于船舶轨迹对海洋倾废船舶进行自动判别,有效掌握海洋倾废情况,及时追踪违规作业行为,实现非现场监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外海洋倾废历史、现状以及管理实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海洋倾废法规、实行倾倒许可证制度、监督管理倾废活动等是控制、减少危险废弃物倾倒污染海洋的有效措施。论述了海洋倾废管理中涉及的废弃物分类及其分类标准,按科学、合理、安全和经济的原则选划倾废区,追踪废弃物入海后的行为和归宿,监测与评价倾废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等诸多的科学技术问题。还分析了我国固体废弃物向海洋倾倒的趋势,提出了加强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所产生的废物越来越多。加拿大利用海岸线长的特点,将部分废弃物倾弃于海里,达到了处置废物、清洁环境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加拿大近年来开展海上倾废的一些情况,同时介绍了加拿大在控制海上倾废方面所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东海区一直是中、日、韩三国海洋渔业的传统作业渔场。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东海区的主要经济鱼类总体上已严重衰退,需紧急加以养护。东海区多数经济鱼类的洄游经过中、日、韩三国近海,养护与管理好该区的渔业资源,需三国共同参与,这也顺应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在东海区的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三国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东海区渔业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目前东海区进行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还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分近期和远期实施不同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方案,近期实施以控制捕捞努力量为主体的管理方案,远期实施以总可捕量(Totalallowablecatch,TAC)制度为主体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其他国家制定疏浚物海洋处置管理控制标准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我国海洋沉积物污染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程序等,构建了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的评价程序.该评价程序加快了我国海洋倾废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填补了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评价程序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营养盐等物质大气入海通量的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黄、东海海域大气营养盐和硫酸盐气溶胶干、湿沉降方面的工作 ,估算出南黄海及东海海域各个季节营养盐和硫酸盐的大气入海通量。分析结果表明 :南黄海及东海海域营养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和降水中的离子浓度都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基本上冬季最大 ,而夏季最小 ;氮盐和硫酸盐的沉降以湿沉降为主 ,而磷酸盐以干沉降为主 ;大气沉降与河流输送相比 ,NH4 和PO43 -以大气沉降为主 ,而SiO3 2 -和NO3 -以河流输送为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及近中国海春季沙尘气溶胶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北京和近中国海气溶胶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沙尘气溶胶浓度呈现显的年示变化,该变化与沙尘源区及主要输送通道上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气溶胶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计算了北京春季沙尘气溶胶家度。结果表明1971-1995年北京春季沙尘气溶胶浓度总体呈递砬趋势,但进入九十年代,这种递减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发表的2005~2015年的文献数据,讨论了黄、东海表层二甲基硫(DMS)和叶绿素a (Chl-a)浓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夏季DMS和Chl-a浓度高于冬季;由南至北,年均DMS和Chl-a浓度逐渐升高,且四季间的差异变大.黄、东海表层海水DMS和Chl-a、温度的统计分析表明,春、夏季Chl-a和DMS浓度存在指数关系,而冬季Chl-a和DMS浓度则存在线性关系;不同Chl-a水平下,温度对DMS浓度的影响存在差异.黄、东海表层DMS浓度与Chl-a浓度及温度的多元统计模型结果显示:DMS浓度随着Chl-a浓度增加而增加;在中心温度为21.31℃的温度区间内,DMS浓度较高,且Chl-a浓度越高,这个温度区间越窄.  相似文献   

14.
冬季黄东海颗粒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1~2月对黄东海大面调查的资料,分析研究了黄东海颗粒有机碳(PO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冬季黄东海POC的浓度范围是2.49~1 658.96μg/L,平均浓度为125.88μg/L。在垂直方向上,POC由上而下随着水深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到底层后浓度又升高。在平面分布上,POC整体上呈现西部近岸浓度较高、东部离岸浓度较低的特点;POC的高值区集中在浙江近岸海区,特别是浙江舟山群岛南部近海,POC浓度非常高,这是受陆源输入和沉积物再悬浮的共同作用。在周日变化上,受潮汐作用和海区生物活动的影响,东海陆架中部海域除底层以外,其它各层POC在午后、傍晚、凌晨出现浓度的高峰值,而西南海域,除了底层外,其它各层均表现出全日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5.
黄海和东海生源要素的化学海洋学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东、黄海地区化学海洋学方面的调查结果,概述了东、黄海海区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河流输入和大气沉降对东,黄海生源要素的贡献,以及沉积物与上覆海水的营养盐交换。  相似文献   

16.
东、黄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98年5月、2000年10月及2001年5月东、黄海海区3个航次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讨论了东海西北部、南黄海沉积物中BSi的分布、埋藏及其与水体初级生产力、硅藻丰度的关系.测定表明,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含量介于0.21%~0.70%,海区BSi的分布与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一致.在长江口海区,BSi的积累与河口区水体中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近20年来长江口海区沉积物中BSi含量的变化记录了长江径流以及长江输送N、P、Si营养盐通量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鑫  张洪海  杨桂朋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0):1119-1125
于2011年12月—2012年1月对我国东海、黄海表层及不同深度海水中c(DMSOd)(DMSOd为溶解态二甲亚砜)和c(DMSOp)(DMSOp为颗粒态二甲亚砜)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来源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c(DMSOd)和c(DMSOp)分别为(10.10±7.54)和(8.72±7.80) nmol/L,其水平分布明显受调查海域中浮游植物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垂直分布上,c(DMSOd)和c(DMSO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浅水层(3~20 m). 相关分析表明,c(DMSOd)与c(DMS)(DMS为二甲基硫)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c(DMSOp)显著相关(R=0.442, n=41, P<0.006),说明冬季表层海水中DMSOd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细胞内DMSO的释放,而不是DMS的氧化(光化学氧化和微生物氧化). 另外,c(DMSOp)/ρ(Chla)与盐度呈正相关(R=0.532, n=46, P<0.004),说明盐度的改变会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变化,进而影响c(DMSOp).   相似文献   

18.
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黄河和东海海区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描述了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黄、东海溶解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随着水温的变化,不同季节这一差别有所不同。黄、东海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495.4和420.3μmol/L,测定范围分别为90.2-681.9和133-9-692.8μmol/L。以长江口以东H断面为例,描述了夏季溶解氧的断面分布特征,在20-30m水层出现一氧跃层,30m以下垂直分布比较均匀。文中还深入研究了东海陆架区黑潮水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春季黄、东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无机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5月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的数据,结合现场生物、化学和水文等参数,探讨了该海域DIC的分布特征、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东海表层海水DIC和TA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918.8~2 196.1 μmol/L和2 127.0 ~2 420.7μmol/L...  相似文献   

20.
黄、东海溶解态无机砷的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2000年10月和2001年5月航次黄、东海的无机砷进行了测定.两个航次中黄、东海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8)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21.和12.~23.nmoL,L,亚砷酸盐(As3 )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2.4和0.1-9.2 nmoL/L,2000年秋季TDIAs和As3 的含量明显低于2001年春季.长江对黄、东海的影响非常显著,是主要的物质来源之一.黄海溶解态无机砷的平面分布表现为沿岸和东黄海交界处高,黄海中部冷水团区含量较低.东海自长江口向西南琉球群岛沿伸的PN断面中,TDIAs和As3 的分布存在明显的梯度,自长江口向中央海区递减,然后由于受到黑潮水入侵含量又开始升高.东海陆架区As3 的含量、分布受到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表现出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