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德昌县凉峰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论述了四川德昌县凉峰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触发因素和泥石流灾害特征.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泥石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泥石流及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希林  赵源  苏鹏程 《灾害学》2005,20(3):73-77
论述了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泥石流形成环境、触发条件和泥石流特征.分析了泥石流危险度,着重评估了"8.24"泥石流灾害损失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刘希林  苏鹏程 《灾害学》2004,19(2):23-28
通过对1990年和2000年四川省泥石流灾害易损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泥石流灾害风险度10年来的变化情况.攀枝花市、泸州市、眉山市、绵阳市、广元市、宜宾市、广安市、巴中市和凉山州的泥石流灾害风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特别是眉山市、广安市和巴中市增幅较大.通过对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定量计算,得出了2000年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攀枝花市和雅安市为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灾害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倪化勇  刘希林 《灾害学》2005,20(4):18-22
复杂性是各个学科面临的共同难题,分形理论作为解决复杂性问题的有力工具被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泥石流灾害中的应用也得到不断深入研究.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泥石流发生机理、泥石流堆积、泥石流沟谷形态和水系的发育演化以及泥石流预测四个方面论述了分形理论在泥石流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将分维作为表征泥石流灾害系统的有效参量,揭示了泥石流灾害中的某些规律,反映了泥石流的一些本质现象.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预报分类及其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泥石流预报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广泛、多样.但在众多的研究中,使用的都是内涵宽泛的泥石流预报概念而未进行细化和分类.为了促进泥石流预报研究的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归纳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泥石流预报分类方法和体系,确定了不同类型泥石流预报的具体内涵,并对不同类型泥石流预报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沟谷泥石流运动过程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运动过程是泥石流运动力学核心内容之一.以新疆天山公路K630泥石流为原型,选取几何相似比1:650,推导了泥石流质量、固液两相流速和泥石流冲击力相似比,以流通区为核心,建造了沟谷泥石流试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泥石流运动具有显著的阵流特性,阵流间隔时间为10s左右,其间嵌套2~3次弱阵现象;阵流期间,泥石流流速和冲击力均较大;从流通区的源头至沟口,流速呈现非线性增大趋势,且泥石流体中固液两相流速变化趋势相似,弯道处泥石流超高现象显著;泥石流运动初期由于泥石流体中固相和液相混和搅拌不均匀而呈现稀性泥石流特征,随后粘性特性增强.这些现象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干沟泥石流是一条典型的下游集中补给型泥石流沟,其物源的启动、流通与堆积在700 m范围内完成.以2005年干沟泥石流过程为例,应用三种计算公式对该沟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发现,三种公式计算结果差别不大,并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结果.根据干沟泥石流流量计算和形态调查对比分析,认为2005年干沟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堵溃效应,且前期降雨对泥石流的发生影响较为明显.在对干沟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计算、物源补给特征及形成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干沟在2005年后易形成高频泥石流,对该沟泥石流开展监测预警尤为必要,提出了该沟泥石流监测预警方式并予以实施,可为干沟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浙江泥石流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浙江泥石流的个例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浙江泥石流发生的气象特征.重点分析了触发泥石流的降水及天气形势特征,包括灾害发生前10天及当天的降水特征,强降水与泥石流发生时间、发生规模的关系,泥石流发生的不同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许多重大工程建设涉及泥石流灾害的问题.讨论了工程活动、泥石流及山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工程活动往往受到泥石流、山地环境的制约,同时它作为活的因素,又积极地影响着泥石流和山地环境,促使其产生次生演化,泥石流和山地环境的次生演化常会对工程活动产生次生制约.泥石流的发生会危及工程和人类的安全,破坏地表,破坏生态环境;人类工程活动若不遵守自然规律,过度向山地索取,必将导致山地环境退化和泥石流的广泛活动及频繁发生,甚至引起泥石流活动范围扩大和成灾规律改变.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模型实验预测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模型实验预测旨在确定一次泥石流可能堆积泛滥的最大范围.通过泥石流不同冲出量、堆积区坡度和容重的31次模型实验,获取了泥石流堆积面积.最大堆积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实验数据.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一次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模型,并由实验资料确定了模型的修正系数.在云南和甘肃的应用实践表明,预测模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在我国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预报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刘希林 《灾害学》2000,15(3):7-11
以地州市为基本区域单元,给出了四川省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度的定量评价结果。其中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地区和攀枝花市为泥石流高风险区,与以上四个地州市具有泥石流高危险度密切相关。风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与危险度和易损度的相互关系亦在文中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在1989-1999年期间,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9亿元.对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的评判是首先按北京山区各区县的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划分风险区,然后对各风险区进行灾害危险性和灾害易损性评判.在危险性评判中,按各风险区的泥石流危险度等级赋予危险度评判指标值.在易损性评判中,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4个因素作为评判指标,并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评判.第一层次是经济易损性与社会易损性评判,第二层次是泥石流灾害易损性评判.最后用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出各风险区的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度,并由此绘制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3.
从泥石流体流变特性的分析入手,深入地探讨了蒋家沟泥石流阵性流的淤积和冲刷特征。其冲淤变化特征与泥石流体的浓度特性和规模大小的发展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这些分析,可以将泥石流的危害划分为侵蚀和堆积两大类,并可能进一步完善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旦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滥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东川市城区为实例,模拟了100年一遇超标准泥石流泛滥成灾过程,并作出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流速分布图、最大泥深分布图和危险范围内的危险度分区图.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数学模型在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汶(川)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活动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必要前提。板子沟、桃关沟、登基沟和彻底关沟是岷江两岸的大型泥石流沟,严重威胁着沟口公路桥梁的安全。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登基沟、桃关沟和板子沟均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危险度分别为0.74、0.69和0.68,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可造成重大灾难和严重危害。彻底关沟泥石流危险度为0.50,属中度危险。板子沟、桃关沟和彻底关沟均为低频率泥石流或高含沙洪水,平均20~50年发生一次;登基沟泥石流(包括高含沙洪水)发生频率稍高,平均5~10年发生一次。研究表明,如果板子沟和桃关沟内人工采石的强度能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上述4条沟的泥石流活动会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美姑河牛牛坝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沙江支流美姑河牛牛坝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沟分布面积广、发生频率高。调查结果表明库区现有不同类型泥石流沟31条,其中属于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4条,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15条。本文对流域面积较大、活动性较强的12条泥石流的容重、设计流速、流量、冲出量等重要工程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水库蓄水后的泥石流沟状况与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在水库施工期泥石流灾害对工程建设有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靠近库首的泥石流对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水库蓄水后,库区泥石流活动程度有所降低,不会明显影响水电站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论泥石流及其学科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泥石流性质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从而导致对其学科性质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纵观近70年来与泥石流发展有关的学科,通过对50余部代表学科成熟度的中外学术教材和专著的透视可知,地貌学是孕育泥石流的母学科,在泥石流这一学科生长点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新兴的灾害学与其结合得最紧密,从而诞生了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灾害地貌学或称地貌灾害学,泥石流学科性质即定位于此,本文虽是仁者见仁,难免管中窥豹,其目的旨在引起同行的讨论和争鸣,以促进泥石流学科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危险等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在文献[1]泥石流危险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文中首先根据有关资料建立了评定因子的隶属函数以及各因子在评定泥石流危险性中权重的模糊子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提出了确定泥石流危险等级模糊向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