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江苏省近30年冰雹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江苏省70个气象台站1980-2009年间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冰雹灾害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Mann-Kendall方法探讨了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冰雹发生趋势的影响。研究表明:(1)江苏省上世纪80年代为降雹多发期,90年代明显减少,本世纪初以来又有明显回升趋势;(2)江苏省一年中降雹多发季为春、夏两季,降雹日约占全年总降雹日数的94.7%;(3)全省降雹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中北部多,南部少;(4)这30 a中发生在江苏省的降雹路径主要有四条;(5)与江苏省冰雹灾情年际不稳定度成正相关的雹日空间变异系数自东北向西南递增;(6)导致这30 a江苏省冰雹时空变化格局的主要成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背景、局地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场、地形起伏和下垫面热力属性等。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冰雹时空分布与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0-2008年高空常规探测资料和福建省内各台站冰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建省冰雹的时空分布和春季、夏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冰雹多发期,90年代中期至今呈明显减少趋势.冰雹发生的季节分布呈双峰型,高发期在3-5月,次高发期在7-9月.空间分布表现为中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是春季降雹的主要原因,主要天气型(850hPa)为低涡冷切适中、冷切适中、冷切偏南、冷切偏西、低涡冷切偏西等,冷式切变和低空西南急流是触发大范围冰雹过程最重要的天气条件.下垫面被迅速加热,快速升温,午后局地上空形成强辐合区是夏季降雹的主要原因,主要天气型(500hPa)为副热带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  相似文献   

3.
宁夏40年灾害性冰雹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00年5-9月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相应时段的NCEP/NCAR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宁夏灾害性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然后对74次有灾情记录的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等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冰雹主要分布在南部六盘山区和北部贺兰山区,集中出现在6-7月;冰雹发生于“西高东低”环流背景下;产生冰雹天气主要有平直气流、两槽一脊、一槽一脊和一脊一槽等4种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主要有切变线、低涡和冷槽,这几种系统往往是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同时也表明,在不同的环流背景下,不同影响系统造成的冰雹天气落区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宝鸡渭北冰雹地理分布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引鸽  韩景卫 《灾害学》2006,21(2):46-49
采用宝鸡渭北地区40年(1961~2000年)的冰雹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渭北冰雹的地理分布及其移动路径.结果表明:宝鸡渭北地区降雹的年、月、日变化比较显著,降雹强度与地理环境密切,北部山区降雹多于渭河川原,主要分布于泾河与千河之间的分水岭南侧及喇叭口形的谷地中,冰雹移动路径与河谷走向基本一致.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人工消雹,以及建造林带和改良土壤,从而改变下垫面条件的减轻冰雹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陕西苹果果区冰雹灾害分布特征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陕西省1961-2010年气象观测站冰雹观测数据,分析38个苹果基地县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历史灾情等方面资料,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原理,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陕西苹果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GIS技术完成陕西苹果果区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陕西苹果果区冰雹北多南少,高原和高山多于平川、盆地;延安、渭北西部果区多于渭北东部、关中西部果区;1970-1980年代是冰雹高发期且波动较大,1990年以后有所减少;降雹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冰雹日数最多,春秋次之;冰雹日变化呈单峰型,14∶00-19∶00是陕西苹果果区降雹的高峰时段,出现频次为78.7%。2陕西苹果果区冰雹灾害重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延安中西部,该区年平均雹日约2 d;中度风险区主要包括韩城、合阳、澄城、蒲城、富平北部、耀州区、淳化、彬县、长武大部及其北部所有非重度风险区,该区年平均雹日1~2 d;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关中西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该区年平均雹日不足1 d。  相似文献   

6.
基于天津地区1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冰雹观测资料,探讨了天津地区冰雹日数及持续时间的长期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冰雹影响率评价指数,分析并划定了影响天津的冰雹移动路径。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冰雹空间上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北部蓟州冰雹日数年均值达到1.1 d。在年际变化上,1961-2020年天津冰雹日数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进入21世纪后冰雹明显减少;年内各月冰雹日数呈单峰型分布,集中出现在4~10月。近60年,天津地区冰雹过程持续时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但在2015年之后持续时间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表明在这段时间虽然冰雹频次有所降低,但强度有增强趋势。受午后热对流影响,冰雹天气集中出现在13~19时,其中16时发生冰雹概率最高;持续时间多为1~5min。影响天津地区的冰雹路径主要有4条,分别为西南路径、偏西路径、西北路径和东北路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4—2019年670个冰雹过程的雷达资料,采用SCIT算法,统计分析了云南冰雹云回波移动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冰雹强对流在海拔较高、坡度变化大的区域初生,跃增阶段海拔高度不断增加,孕育阶段海拔变化较小但地形坡度变化明显,降雹前5 min地形海拔和坡度的降低则加快了降雹的出现。中短距离型冰雹强对流集中出现在海拔1 900~2 100 m、地势平坦、冷暖空气交会最频繁的滇中地区,降雹时间短,VIL差异大,局地特征明显,影响范围小;中长距离型冰雹强对流集中出现在云南西部、西南部坡度较大的山区,系统性特征明显,对流持续时间较长,常沿引导气流方向直线移动,降雹时刻VIL>20 kg/m2。研究结论对人工防雹作业点布局优化和跨区域联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治市冰雹气候特征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0—2003年长治市冰雹天气的气候背景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冰雹发生的时空尺度,地理分布,月、年际变化,冰雹发源地以及冰雹主要影响路径;利用500hPa天气图,给出了降雹的天气形势及高空冷空气的活动路径;分析了冰雹天气的0℃层高度、-20℃层高度、水汽条件和稳定度等参数;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对850hPa和500hPa高空指标站进行了选取,分析了这些站点及本站14时(压、温、湿、风)的气象要素,建立了综合性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
河北冰雹灾害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根夫 《灾害学》1999,14(2):43-46
保定地区的冰雹灾害对河北省有代表性。本文以该区气象台站、水文站、农业部门调查的冰雹资料,分析县气象站雹日与县雹日的关系、雹击带范围和农业灾害的面积特征,对农业主管部门投入防雹减灾力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天征  滕岩 《灾害学》1999,14(3):55-58
介绍了冰雹的气候特征, 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1988~1997 年的 711 雷达回波、降雹资料及有关的高空探测资料, 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参数和环境场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雹与雷达回波顶温度、回波强度、0~- 20℃之间云体的厚度、700 h Pa 上的比湿及云体的冷暖厚度之比等参数有关。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冰雹的短时预报方程, 并为人工防雹提供可作为依据的简明判据  相似文献   

11.
使用雹灾汇报资料,对本区的雹灾受灾频率、重灾频率和成灾面积比的分布做了区划分析。结果显示:受灾频率较大的地区基本与本区的坝头地带、坝上西部及复杂山地配合;较小的地区是海拔最低的洋河谷地。重灾频率和成灾面积比的分布与受灾频率基本相反。分析原因,主要是雹块大小与海拔高度呈反相关以及生长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灾、洪灾、冷灾、雹灾、风灾和雷灾等6类,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是云南最大的自然灾害.6种主要气象灾害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旱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滇北和滇中地区;洪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南、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冷灾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滇东和滇中地区;雹灾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东、滇南、滇西北以及滇中局部地区;风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南地区;雷灾区主要集中在滇南、滇东南及滇北局部地区.旱灾以春季和初夏最为严重,洪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冷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和夏季,雹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风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雷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制的冰雹短时监测预报方法综合利用了T-lnP、天气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它把本地的降雹机制转化成对流的发生、发展、触发三指数,作为一级预报;通过计算T-lnP图上有关冰雹的层结指数,判断出冰雹强度,作为二级预报;利用雷达回波指标作为三级预报,以实现冰雹灾害天气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同时对1996~2002年本地开展的人工消雹情况进行了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4.
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中β尺度暴雨和冰雹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喜  屠妮妮  井宇  万红卫  康磊 《灾害学》2010,25(1):73-77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场,对2006年9月20日发生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和暴雨是由两块呈块状的中β尺度强对流单体造成的;地面能量比中α尺度"Ω"系统的生成,为能量的积聚和集中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地面能量比中β尺度能量比低值舌的生成,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抬升触发机制;冰雹和暴雨发生前,涡度场和散度场的耦合、影响雹暴区次级环流的形成,为雹暴的发生维持提供了动力机制;850 hPa等压面上湿正压场和湿斜压场的配合、以及湿位涡的三维空间结构,对雹暴的发生及落区有指示意义;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上,雹暴运动的前方对流层低层有中气旋生成,雹暴运动的后方对流层低层有中反气旋生成,而对流层中高层有辐散生成,且超级单体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高原上的雷暴云较其它地区容易产生冰雹,冰雹日数与雷暴日数比值最大为0.36.西北夏季大部分地方的闪电密度小于1个.km-2.a-1,夏季3个月的闪电密度有3个最强中心,新疆西部是最强的闪电密度中心,超过9个.km-2.a-1,7月中心最强,6月次之,8月较弱.  相似文献   

16.
中国1990—1996年冰雹灾害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依据《中国减灾》公布的1990-1996年月灾情信息,建立了冰雹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中国冰雹灾害的组合类型,并绘制出了冰雹灾害的空分布图和时间变化图。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 ,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 ,运用数字地图技术 ,重建了 194 9~ 2 0 0 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 :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 ,重旱灾区域在北方 ,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 ;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中部 5省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 )及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中东部。全国旱灾的范围有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全国旱灾动态变化趋向总体呈现南北分异。长江以北地区为旱灾灾次增多区 ;长江以南地区为旱灾普遍减少区或变化不明显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关电线积冰方面的观测资料太少,难以直接用于灾害评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1960-2009年现有的电线积冰和常规气象资料,在分析观测冰重和常规气象指标相关性的基础上,逐步筛选出影响冰重的主要气象指标,构建了电线积冰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常规气象指标体系,再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估算积冰量,对中国电线积冰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1)在综合考虑相关性和空间代表性的基础上,影响雨凇和混合凇冰重的主要气象指标为过程平均风速、积冰时间、过程累计降水量;影响雾凇的为过程平均风速、过程浓雾时间。(2)中国大部分地区电线积冰灾害危险性较低,中高危险区面积较小,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中高危险区呈带状分布于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山地丘陵区,北方地区则呈点状分布,具体位置与山地丘陵、江河湖泊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干旱、洪涝、霜冻、冰雹是山东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具有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等特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编码和输入,建立了山东省近600年旱涝霜雹数据库、近40年降水数据库和预报因子数据库,并编制了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包,在国际著名的SAS统计分析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旱涝霜雹超长期预报系统。本文简要论述灾害数据库和预报系统建立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应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