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用于流域管理的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态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回顾了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提出了现阶段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不足及今后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流域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昊 《环境科技》2005,18(Z1):70-72
河流生态系统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并以河流生态系统为例,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分为系统本身特性指标和社会发展与人类健康指标两大类.着重阐述了系统本身特性中的生态指标,列举了以着生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指示生物的评价方法.最后指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浑河沈阳段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公认的河流管理目标,采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来研究城市河流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浑河沈阳段为例,将根据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参考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浑河具体情况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安徽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安徽铜陵地区河流2010年水生态调查数据,构建了涵盖上覆水体、沉积物、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等要素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指标筛选,构成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基于方差赋权的综合指数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结果表明,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60个采样点中仅2个达到“健康”等级,16个达到“亚健康”等级,33个为“较差”等级,剩余9个为“疾病”等级,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矿山开采活动、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是导致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郝利霞  孙然好  陈利顶 《环境科学》2014,35(10):3692-3701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强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本研究以海河流域2010年73个采样点的水质、营养盐和底栖动物指标为例,采用指标体系法,从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两方面评价了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较差,有72.6%的样点处于"极差"健康状态,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效应;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海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流域内底栖动物多样性低,清洁物种较少.氨氮、总氮、总磷等营养盐指标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应从控制上述指标入手,遏制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恶化.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法优于单因子评价法.  相似文献   

6.
黄艺  舒中亚 《环境科学》2013,34(8):3010-3018
生物完整性指数(IBI)已被广泛运用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中.然而,现存的IBI缺少基于分解者的评价方法.因此,基于浮游细菌的T-RFLP结果,通过对关键环境因子与候选生物参数的筛选和确定,建立浮游细菌生物完整性指数(BP-IBI)评价体系,对滇池流域入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作为参照点的11个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水源地或上游出水口样点健康状况为Ⅰ级健康(8个)或Ⅱ级亚健康(3个),27个下游入湖口样点健康状况分别为Ⅰ级健康(4个)、Ⅱ级亚健康(14个)、Ⅲ级一般(7个)和Ⅳ级较差(2个),无V级极差点.对BP-IBI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与底栖IBI、着生藻IBI和综合污染指数相比,BP-IBI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上游的来水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退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因此,BP-IBI是评价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流域—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基本类型,并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全面总结了三角洲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系统介绍了模糊生物综合指数法、河流湿地的溪流状况指数、综合评价方法、压力—状态—相应模型等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参数选取,并就景观参数指标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2011-2015年沁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水位涨落及生物多样性等历史数据,参考《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初步构建了沁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陆域生态功能、陆域生态格局、陆域生态压力和水域水生生物、水域生境结构、水域生态压力等6类17项评价指标构成。在其基础上对山西省沁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并提出了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 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建了由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数、着生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等10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 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25个采样点中有3个达到“健康”等级,14个达到“亚健康”等级,其余则为“较差”和“极差”等级,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辽河源头以及支流上游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辽河中下游河段;城市和工业排污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视角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涛  顾晨洁  梁涛  王潜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797-1805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健康性的讨论,迄今已引起多个学科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对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都各自进行过健康评价。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一个新领域,有关它的概念、评价等方面存在各种争论,故急需一种更能被普遍接受的、用来定义、分析、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以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前提,依据统计学理论,通过因子分析和正态分布理论,提出了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新视角。最后通过模拟实例对100个生态系统群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找到了其中不健康的11个生态系统。该方法能通用于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生态系统健康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