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山地灾害的重要致灾因子,而岷江流域又是山地灾害典型分布区。为此,本文采用1979-2018年流域及其周边47个地面气象站点日值观测资料,综合考虑了海拔高度和距海岸线距离等因素对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ANUSPLIN空间插值,利用线性趋势、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增暖背景下岷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11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流域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检测了降水异常年份,提取了旱涝急转出现频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流域气候变化对典型山地灾害事件的影响。分析表明:1979-2018年,岷江流域普遍增暖,上游山区升温幅度更为突出;年、季降水量整体均呈增多趋势,降水增多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且以流域上游、中游西部山地增幅最大;流域高山站点有极端降水量增多、降水强度增大的趋势或突变,流域中下游站点则多表现为极端降水减少、降水强度减弱;降水异常变化与西南涡,特别是更加频繁的九龙涡活动有关;流域由旱向涝急转发生的频次显著增多。上述温湿组合与极端降水变化均加大了岷江流域山地灾害发生概率,使得灾害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岷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岷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比较强烈及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泥石流灾害,掌握其特征是防灾减灾所必需,对促进岷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跚  彭培好  刘勤  田丛珊 《灾害学》2016,(4):210-214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灰色关联及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理空间技术识别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及覆盖度与山洪灾害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植被覆盖时,岷江上游山洪灾害潜在危险性较高,并存在空间分异,干流及一级支流的中下游潜在危险性较高,而干流上游及小姓沟、黑水沟部分区域其值较低;2根据灾害发生实际情况,该区域的植被具有减洪能力,缓解程度与潜在危险水平存在相关性;3不同植被类型及覆盖下,植被的减洪能力也存在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堵河影响因素研究——以岷江上游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金山  沈兴菊  谢洪 《灾害学》2007,22(2):82-86
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选取堵河型泥石流沟4条、堵塞型和不堵河型泥石流沟各2条,在详细分析和比较8条典型泥石流的流域特征、一次有代表性的泥石流过程的泥石流流体特征及沟口处主河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专家问卷调查,得出了与泥石流堵河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它们是:泥石流规模、堆积区主河宽度、泥石流沟床比降、泥石流流量、入汇处主河流量、泥石流颗粒级配、入汇处主河比降、泥石流粘度、重度、泥石流沟与主河夹角、泥石流暴发频率等。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龙洞沟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洞沟发育于岷江上游四川茂县境内,沟口地带属干旱河谷区.该沟流域面积14.52 km2,沟长9.15 km,相对高度2 534m,沟床比降23.7%,沟内滑坡发育,形成泥石流的地形和松散固体物质条件充分;偶尔出现的高强度、短历时暴雨是泥石流形成的水源条件和激发因素.该沟主沟为低频率泥石流沟,以中-大规模和特大规模泥石流为主,中-大规模泥石流约30~50 a一次,大-特大规模泥石流约50~100a一次;支沟泥石流活动频繁,但多为小规模.泥石流流体性质,支沟的几乎均为粘性,重度可达2.0~2.3 t/m3,而主沟的则以稀性为主,重度一般为1.3~1.6 t/m3.泥石流治理采用土木和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土木工程包括谷坊17座,拦砂坝5座,主沟排导槽1 054 m,支沟排导槽198 m;生物工程按流域生态功能分区进行,在分出的5个生态区实施造林398 hm2,退耕还林还草40hm2,林地封禁、抚育779 hm2,果园改造、更新40 hm2,生物谷坊10座.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城市供水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保障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供水发展水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城市家庭走向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城市供水面临很多问题,内涝积水和净水工艺尚未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城市供水的发展,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因连日强降雨,发生灾害性特大泥石流,完全中断都汶公路的交通,并冲入岷江形成堰塞体,致使河水改道,冲进映秀新区使数十幢房屋成为孤岛,严重危胁到灾后重建的胜利成果。研究红椿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变形破坏机制、类型规模及防治对策,对防治高地震烈度泥石流灾害、确保灾后重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以红椿沟特大型泥石流为例,在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条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断路堵江的具体原因,预测了泥石流发展的趋势,对重要物源点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了红椿沟泥石流的形成及堵江除丰富的震后松散物源、强降雨外,还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红椿沟特大泥石流是从其上游甘溪铺支沟开始启动、汇集溃决,随后带动主沟物源冲入岷江,与岷江上游烧房沟泥石流冲入江中物质在江中汇集,形成堵江。红椿沟内物源丰富,必须加强防治,防止泥石流的再次危害。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3)
上世纪70年代初,在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家意外发现坝址附近有一地层断裂带通过。当时,这一情况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后,周总理立即点名调将,请来各方专家汇集于现场,共同探讨研究,妥善处理了这一技术问题,使得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期间,周总理曾多次谆谆教导水利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能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缓解内涝。目前,国内正热火朝天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有些成效,但也存在问题。切不可片面地认为海绵城市就是铺一些透水砖、修几个蓄水池,它的意义远不止是排水。我国城市发展中,水多、水少、水脏等水问题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正是为了迫切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9 年 8 月 20 日汶川县绵虒镇登溪沟暴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导致沟口房屋、国道和高速公路损毁,交通中断长达数月,同时大量冲出物质堵塞岷江河道,使岷江河道改道左岸,水位抬升,形成链式灾害。基于登溪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致灾特征以及泥石流事件前后现场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进行了分析,采用配重法和形态调查法计算获得泥石流的容重和动力特征。结果表明,登溪沟泥石流是短历时强降雨、有利的地形条件及地震作用产生的丰富物源以及沟道强烈侵蚀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灾模式可总结为降雨快速汇流?沟道物质启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沿程铲刮裹挟?岸坡坍塌堵溃?泥石流规模放大冲出沟口的运动过程,泥石流事件前后影像解译显示坡面物源和沟道物源随着时间产生了显著演化,流域内物源仍然丰富。汶川地震虽已过去十年以上,泥石流活动性仍然较高,因此针对登溪沟泥石流活动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以期加强对强震区震后中长期泥石流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地调查及CFD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水沙冲刷作用对山区桥梁墩柱磨蚀损伤的影响。调查了岷江上游13座跨江桥梁的墩柱磨蚀情况,测得了磨蚀深度、磨蚀分布模式以及材料表面硬度。根据调查,基于临界速度和弹性模量的线性相关假定,对Finnie冲蚀磨损模型进行修正,并构建了水沙两相流模型,以桥墩表面混凝土的磨蚀厚度和磨蚀面积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桥墩形状与尺寸、河流水深、流速、含砂率、沙粒粒径等因素对桥墩磨蚀损伤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圆形墩柱抗磨蚀能力最好;桥梁墩柱的磨蚀损伤程度与河水含砂率基本呈线性关系但受水深的影响较小;水速对最大磨蚀厚度影响非常明显,却对平均磨蚀厚度影响较小;含沙量相同,粒径越大,对桥梁墩柱的磨蚀作用越大;岷江上游混凝土圆形墩柱的平均磨蚀厚度可按3~5mm/a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监测网传感节点的布设是泥石流预警中重要的环节。以岷江上游作为研究区,讨论区域降雨量垂直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传感节点布设规则,并在七盘沟流域进行实例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岷江上游传感节点从西北部、中部、东南部布设,西北部在小于3 650 m处,传感节点布设于海拔2650 m处,大于3 650 m的区域则在同一范围内布设于高海拔处;中部区域传感节点布设于同一区域范围内高海拔处;东南部区域(典型示范区:汶川县七盘沟)在小于5 162 m,布设于海拔4 238 m处,其余区域布设于高海拔区域处。  相似文献   

13.
清代综合治理黄河下游水患的常用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有光 《灾害学》2000,15(1):73-78
对清代防汛、抢险、堵决、浚河等方面“以水治水”的科学治河策略与方法加以钩稽与总结 ,目的是为当今治理黄河提供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1998,(4)
1931年大洪水.1931年7月,长江流域降雨量超过常年同期雨量的一倍以上,致使江湖洪水盈满,8月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均发生大水,上下游洪水相遇造成全流域大水.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4600m3/s,汉口站最高水位28.28m,使沿江堤防多处渍决,洪灾遍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中下游淹没农田333万多hm2,灾民达2800多万人,因灾死亡14.5万人.1954年大洪水.1954年6、7月份,强降雨带长期徘徊于长江流域.8月上半月,暴雨出现在四川西北部和汉江流域.长江上游形成大洪水下泄,与中下游洪水相遇,出现了历…  相似文献   

15.
霍有光 《灾害学》1999,14(4):59-64
利用清代在治黄斗争中留下的历史文献, 对清代治理黄河的系统科学思想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总结, 目的是鉴古知今, 为当代治理好黄河提供借鉴与创意。  相似文献   

16.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艾族自治州汶川县南部的三江乡境内,因岷江支流寿江上游的西河、中河、黑面河在此处汇合,故称三江。三江景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着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尤其是三江流域的一段独具魅力的漂流区,更令人向往。  相似文献   

17.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3,(4):23-24
1933年8月25日,地处四川西部的茂汶晴空万里,炎热异常。下午3时50分,突然晴空一声霹雳,即刻地动山摇,河川易位,叠溪7(1/2)级大地震发生了。在成都到九寨沟的路上,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悍然高耸成宽约300米高160米的埝坝(与长江三峡大坝的高度相近),致使湍急的岷江3处断流,形成了逶迤20余里,宽4里,深98米的堰塞湖泊——大小海子;沿江村庄悉数被吞噬,死亡6800余人,损失  相似文献   

18.
在风景如画的川西,沿岷江乘车上行五六个小时,有一片神奇的海水会出现在你的视野中,这就是我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茂县有名的景观——叠溪海子。 叠溪海子那清湛的湖水恰似大自然赐与羌族少女的梳妆镜;叠溪海子那嶙峋的怪石,构成了龙凤狮虎之石林、神秘的野鹤山、王垒洞;叠溪海子周围不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气势磅礴的雪山,  相似文献   

19.
赵萍 《防灾博览》2011,(4):90-95
(2011.6.11—2011.8.10)客车翻下20米悬崖险掉入岷江6月13日,一辆客运班车与一辆旅游巴士在汶川索桥村相撞,客运班车翻下20米山崖。造成3人死亡,23人受伤。印度发生撞车事故6月13日,印度艾哈迈达巴德附近的讷迪亚德镇发生一起撞车事故,造成5人死亡,15人受伤。  相似文献   

20.
堵江滑坡坝的溃坝方式模拟与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堵江滑坡坝的溃坝方式决定了溃坝洪水的流量、演变及其对下游生态、地质的影响。实地调查岷江上游分布的大量古堵江滑坡土石坝后,重点对扣山古堵江滑坡坝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坝体的几何特征、溃口形态进行了野外勘察,并用坝体土石样品进行了室内大型土工试验。考虑湖水、坝体渗流和岩土体的耦合作用,采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古堵江滑坡坝的稳定性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该天然堵江滑坡坝的溃决方式为漫坝瞬时全溃,溃坝洪水将对沿岸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