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述了河西走廊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结果表明 :栽植 3a紫花苜蓿鲜草产量 5 5 2t·hm-2 ,折干草 2 4 8t·hm-2 ;与对照比较 ,0~ 2 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 90 .6 5 g·kg-1 ,>0 .2 5mm团粒结构增加 1 7.2 3 % ,孔隙度增加 7.93 % ,容重降低 0 .2 1g·cm-3,pH由 8.4 5降至 8.2 0 ;全盐含量降低 4 .6 3 g·kg-1 ,脱盐率达 70 .3 6 % ;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荒漠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我国荒漠化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荒化的危害及其对环境的压力:(1)大量土地资源丧失;(2)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3)加剧了全球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吕贻忠  马兴旺 《生态环境》2003,12(4):473-477
土壤养分的变化与荒漠化植被演替有密切的关系,当草地生态系统演变为以灌丛为主的生态系统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增强,形成以灌丛为核心的“肥岛”;风蚀是造成荒漠化土壤养分迁移的重要动力,而降尘对荒漠化表层土壤养分具有富集作用;如果降尘作用大于风蚀作用,土壤养分将增加,如亚马逊盆地通过降尘每年获得的磷为1-4kg/hm^2。水蚀也是荒漠化地区土壤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灌丛生境每年径流的损失量比草地生境的径流损失量大得多,而且草地生境发生荒漠化时其灌丛的入侵可能与土壤氮素的损失有关。在荒漠化地区,火烧可导致凋落物中43%的全氮在燃烧中逸失,火烧后土壤的侵蚀模数增加,频繁的火烧会导致灌丛草原的“肥岛”消失。对荒漠化地区自然土壤的农业开垦一般导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下降,风蚀作用加强而往往导致土壤退化;但经过恢复植被和土壤改良,表层土壤养分可明显提高。目前专门针对荒漠化土壤养分循环的模型尚未报道;但荒漠化地区主要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荒漠草原地区,针对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C、N、P、S等养分循环已经有不少模型,如EIPC模型、SPUR模型、CENTRUY模型等;它们也可以用来揭示荒漠化土壤的养分循环以及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把这些模型进一步与GIS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上土壤养分的变化与荒漠化的关系更有现实价值。文章从多方面概括了风蚀、水蚀、火烧、植被演替、农业措施对荒漠化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目前荒漠化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和荒漠化土壤养分循环的定量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选择17种不同结构的园林绿地复合系统,对光照、温度、湿度和防尘效应进行测定,综合评价这17种园林绿地复合系统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的作用.结论是:乔、灌、草园林绿地复合系统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的作用最大,表4参7  相似文献   

5.
生物复混肥后茬土壤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生物复混肥后茬土壤的生物效应 (主要是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作物生长性状),在对香蕉 (Musa paradisica ) 枯萎病防治作用研究结束后,让其盆栽土壤闲置了半年, 然后再分别对其各试验处理的土壤施等量的尿素 (N 0.2 g﹒kg-1土壤), 进行种植玉米(Zea mays L)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生物复混处理的对后茬作物玉米生长呈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复混肥的后茬土壤能显著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玉米苞棒重,比对照增加66.11%~73.40% 的生物重量和96.96%~128.96% 的苞棒重,比有机肥增加16.45%~21.56% 的生物重量和44.21%~67.63% 的苞棒重; 比生物有机肥增加9.49% 14.30% 的生物重量和7.51%~24.98% 的苞棒重.与对照相比,具有使土壤细菌、耐高温细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总数增加和使真菌下降的趋势;与其它施肥处理的相比则显著增加耐高温细菌数.比对照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能增加土壤诱导呼吸以及基础呼吸 诱导呼吸,降低呼吸商.  相似文献   

6.
红壤性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土壤,面积占全国水田面积的利%左右[1];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油莱一双季稻三熟制[2].但据估计,目前南方红壤区2/3的稻田在冬季末加利用[2],因此,研究油菜对红壤性水稻土的生物培肥作用,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开发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新型修复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型生物资源的应用将推动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实验,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ssei FS10-C)、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供试生物,设置添加灭活菌剂-无紫花苜蓿(CK)、添加灭活菌剂-种植紫花苜蓿(A)、接种木霉菌剂-种植紫花苜蓿(TA)、接种木霉菌根瘤菌复合菌剂-种植紫花苜蓿(TRA)4种处理,探究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及其微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培养,微生物不仅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而且在紫花苜蓿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PAHs降解率。TA处理中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加了5.88%,而TRA处理进一步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其生物量增加了11.15%;A、TA和TRA处理下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17.02%、25.62%、32.93%,显著(p〈0.05)高于处理CK(5.67%)。此外,接种菌剂处理(TA、TRA)对土壤中高分子量PAHs具有更好的降解效果,A处理土壤中4-、5(+6)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18.13%、24.74%,TA处理为21.41%、28.34%,而TRA处理则为21.29%、30.11%。同时,紫花苜蓿能够通过其根际效应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相较于CK处理,A、TA、TRA处理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3.20%、34.58%、32.65%,A、TA、TRA处理AWCD值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CK。通过木霉、根瘤菌与紫花苜蓿联合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PAHs,而且能够恢复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和稳定性。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修复手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近年来,随着土壤污染的逐渐加重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出,生物炭作为重要的土壤改良剂以及对污染土壤修复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以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生物炭具有疏松多孔的性质以及巨大的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强烈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转化能力;生物炭的碱性对于改良酸性土壤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具有很大的潜力;生物炭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有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但同时又可以保护被吸附的有机物免受微生物的降解,对不同的微生物影响不同;生物炭可以对蚯蚓等土壤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对其土壤环境效应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刺激法对石油污染荒漠土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刚  王婷  卞卫国  莫宏玉  张洁  辛朋 《环境化学》2014,(12):2214-2215
利用生物法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是一种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物产生的绿色修复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国内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对干旱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作非常欠缺.本研究以干旱区石油污染荒漠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不同水平的营养元素,以刺激土壤微生物活性,探讨生物刺激法修复干旱区石油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修复效果,为建立面向干旱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1材料与方法1.1土壤来源实验土样采自克拉玛依油田采油过程中污染的表层20 cm荒漠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pH 7.4,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1.3%、0.02%、0.03%.砂粒(0.05—2 mm)、粉粒(0.05—0.02 mm)、黏粒(<0.002 mm)含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IFC化肥增效剂在盆栽小白菜上的应用试验表明:与单独施用碳铵处理相比,施用碳铵 IFC化肥增效剂可使小白菜鲜重增加8.97%(P<0.01),干重增加3.45%(P<0.05),吸氮总量增加8.70%(P<0.01),NO-3-N含量降低30.10%(P<0.01),但含氮率无明显变化.IFC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好于常用氮肥增效剂双氰胺.适量施用IFC化肥增效剂使土壤氨化强度略有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反硝化作用,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富磷型生物炭肥在西南紫色土区的合理利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对紫色土理化性质以及樱桃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后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均显著提高,樱桃萝卜莲座期和肉质根膨大期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21.72%~43.47%和0.22%~28.42%。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处理樱桃萝卜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7.20%~44.17%和20.63%~83.31%,樱桃萝卜的磷、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且樱桃萝卜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樱桃萝卜Pb和Cd含量分别降低6.12%~44.49%和4.19%~13.31%。施用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能够显著改善紫色土理化性质并提升樱桃萝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的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的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的物化性质导致的纳米金属的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的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的生物效应和可能的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的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洁  孙可  韩兰芳 《环境化学》2021,40(6):1643-1658
考察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重金属形态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变化是土壤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重金属形态变化是衡量其生物有效性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将生物炭添加到土壤-动植物系统中,并评估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有利于推进生物炭应用于土壤改良及重金属修复.因此,本文首先收集了大量关于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含量变化的数据.统计发现,生物炭添加下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铜(Cu)污染下施用生物炭对蚯蚓生长和Cu富集的影响机制,将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暴露在包含铜污染和不同热解温度(300℃和600℃)和施用比例(1%和3%)的水稻生物炭的人工土壤中,进行为期45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显示,Cu胁迫下,施用生物炭均不同程度抑制了蚯蚓的生长,促进了蚯蚓对...  相似文献   

15.
镉(Cd)作为最重要的土壤污染物之一,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Cd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受到广泛关注.目前,Cd污染土壤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多基于总含量,往往高估其健康风险.近年来,以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作为评价基础的研究受到广泛认可.本文系统分析了体内外方法(动物模型、体外胃肠模拟方法和肠细胞模型)测定Cd生物有效性的优...  相似文献   

16.
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何孟常  云影 《环境化学》2003,22(2):126-130
通过室内模拟对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分布、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锑矿区土壤中含有高浓度锑污染 ,其存在状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 ,其次是Fe/Mn结合态、有机 /硫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可交换态和水溶态占的比率最小 .不同溶剂对锑的提取率不同 ,NH4NO3对锑的提取率最高 ,其次是EDTA ,HAc和H2 O ,NH4OAc对锑的提取率最小 .土壤中锑主要以五价锑的形态存在 ,几乎占总锑量的 90 %以上 .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锑的浓度比较高 ,一般在 2 5— 1 3 2mg·kg- 1 ,中等可利用态占土壤总锑的1 6 2— 8 2 6 % ,生物不可利用态锑的浓度占 88 2— 97 91 % .  相似文献   

17.
石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with 41 references on bioremediation of oil or oil products contamina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Many aspects are discussed,such as the types of remedied soils,the degraded pollutants,separation and selection of strains for oil degradation,effects of the added nutrition or other substances,and some available techniques of bio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18.
土壤钙的生物有效性及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李金英  曾晓舵 《生态环境》2002,11(3):319-322
根据国内有关土壤钙素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土壤钙的生物有效性.土壤钙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钙在土壤中的固定、移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钙肥的施用原则.其施用原则应该是平衡且适量。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杀菌剂戊唑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采用半静态法分别研究了戊唑醇原药和其6种不同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及戊唑醇原药对斑马鱼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97.4%戊唑醇原药、25%戊唑醇水乳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0 g·L-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50 g·L-1戊唑醇乳油、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96 h-LC50分别为8.73、3.35、6.44、9.68、4.60、0.892和6.81 mg·L-1;选择97.4%戊唑醇原药进行斑马鱼生物富集试验,在9.00×10-2和0.900 mg·L-12个处理浓度下连续暴露8 d,相应的富集系数(BCF8 d)分别为27.7和25.4。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毒性划分标准,除250 g·L-1戊唑醇乳油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属于高毒,其他剂型均为中毒,且戊唑醇属于中等富集性农药。该研究为戊唑醇田间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施用生物炭肥对黄连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树种,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黄连木人工林施用生物炭肥试验,探讨了黄连木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对生物碳肥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生物炭肥处理对黄连木生长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地径、树高、冠幅、比叶面积平均高于对照30.09%、55.08%、23.07%、25.03%,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生物炭肥对黄连木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与施用量相关性不紧密。通过光合试验发现,不同炭肥处理黄连木光合速率Pn值平均高于对照14.25%,除胞间CO2浓度(Ci)外,黄连木叶片的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各处理都高于对照,说明各生物碳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黄连木最大荧光效率(Fv/Fm)在不同生物炭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T2处理的Fv/Fm值最大为0.750,略高于对照。PsⅡ(Photosystem II)的活性(Fv/Fo)也是T2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值比对照增加14.73%,达到3.006。除T2处理的可变荧光Fv值显著高于对照外,其它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处理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综合而言,适量的生物炭肥(T2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连木的Pn值以及叶片Fv/Fm和Fv/Fo值,有效改善黄连木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而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