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一直存在诸多问题,旅游资源法律体系建设不足既是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改善这些问题的根本手段。旅游资源法律体系建设既是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依法兴旅与依法治旅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现行旅游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旅游资源法律体系建设环境,构建我国旅游资源法律体系,以《旅游法》为基本法,包括旅游资源保护制度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制度,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公约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所构成。虽然我国旅游资源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不和谐、法律规范体系不和谐、法律层次体系不和谐、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不和谐问题。建立内外和谐的旅游资源法律体系,需要从适应性、系统性、层次性、可适用性四方面完善相关立法,整合协调法律体系内外部关系,健全我国旅游资源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三、环境资源市场管理的政策加强环境资源市场的管理,可以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法制建设等途径。其中加强环境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处于优先的地位,因为政策是行动的指南,政策是法规的基础。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市场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该逐步制定如下政策:1、环境资源权属关系政策。明确环境资源及其产品的各种权属关系,划清环境权、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界限,这对于加强环境资源市场的管理、搞好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流动无国界的、整体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立法权限的规定和地方环境立法的实际状况来看,地方环境立法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不仅省级权力机关可以制定地方性环境法规,而且较大市的权力机关也可以制定地方性环境法规;不仅省级和较大的市的权力机关可以制定地方性环境法规,而且省级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还可以根据国家坏境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地方性环境规章,作为权力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从并创至今已经二十多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由环境保护法规与相关的环境和资源法规、国家法规与地方法规相结合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并负责统一实施的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省政府颁布(未含省政府工作部门颁布的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法规、规章共四十多部。这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美国关于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包括联邦级和地方级(州、市。县和其他地方自治体)的法律、法规。在联邦一级,除《国家环境政策法人《资源保护回收法》(RCRA)、《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CERCLA)等国会立法外,联邦环境保护局(EPA)还制定了上百个关于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分离、运输、处理、处置、回收利用的条例、规则、规范、标准、指南等。这些法律、法规中对危险废物管理,规定了若干法律制度。1、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EPA制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条例》规定,所有危险废物的经营者,包括生产者、运输、处理、贮…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以及物质和精神产品中的精华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目前我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当前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任务是建立一个具有统一协调功能的组织机构,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制定和法律监管制度,并建立合理的运营机制。只有系统性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使我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水环境、特色旅游项目、景区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从宏观调控、法规法律、资源调查和保护、地区联动和环境教育等角度,提出了环巢湖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每月动态     
《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列入《国务院2009年立法计划》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2009年立法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将制定、修订,或提请全国人大委员会审议。按照《工作计划》,为了规范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行为,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今年将提请审议《能源法(草案)》。为了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今年将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按照《工作计划》,国务院今年还将制定、修订一些与能源、资源和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或提请全国人大委员会审议。其中包括,《煤炭法(修订)》、《矿产资源法(修订)》、《节约用水条例》、《太湖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排污许可证条例》、《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和《极地活动管理条例》等。  相似文献   

9.
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钻井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对钻井污染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地介绍了美国的相关环境管理法规体系。重点论述了与钻井排污有关的资源保护与补偿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等,总结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若干法规、标准制定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1):26-26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为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环境和经济利益而附加的贸易条件和限制措施。它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  相似文献   

11.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8,(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对《环境保护法》等一批重要立法的修改,以及细化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等一系列新的制度的立法探索,使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不断严格、不断严密,但目前已经取得的环境立法成就,仍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最严密"存在一定差距,急需转变立法思维,根据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对现行环境、资源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整合。而以制定《环境法典》为抓手,是未来建成最严格最严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攻坚重器。  相似文献   

13.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为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环境和经济利益而附加的贸易条件和限制措施。它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绿色壁垒的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规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强化了环境监督管理,促进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高了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推动了我固环境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我国环境立法的发展概况虽然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保护山林、水道、动植物等内容的法律,但是环境法作为独立的法律出现却是现代的事情。我国环境立法是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四十年代末到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持续农业的法律内涵、农业自然资源的普遍特征及中国资源立法现状分析,建议制定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法规,以确保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庆 《绿叶》2014,(5):11-15
过去三十余年,我国陆续颁布了近30部与环境相关的法律,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换环境法律体系,但与之相对的却是整体环境质量的下降,可谓徒法不能自行。因而,如何让环境法能发挥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功效,是比制定和颁布法规更为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7,(10):10-10
中国的环境立法源远流长。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很快。1979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97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自1949年新中国成主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梁文婷 《绿叶》2013,(7):27-32
近年来,随着环境事件频发,我国的环境立法有了显著推进。但是,总体而言,环境立法严重滞后于环境变迁的现实,是导致应对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始终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需要转变立法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来完善和制定法规。2013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强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环境的关切。不断出现的污染事件让我们无由不去反思应对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为何一直收效甚微,而其原因之一即在于:我国现行的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一直处于事后立法、应急立法、疲于应对的状态。因此,若要更好地预防  相似文献   

19.
杨春洪 《绿叶》2014,(7):57-61
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与生态破坏"的提出,新《环境保护法》凸显其生态价值观以及对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然而,通过立法推动环境资源领域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行动方面,新《环保法》未能从整体上为环境资源管理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框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对其基本原则的认定在学界观点颇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环境责任原则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完善的过程,体现了环境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应该作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应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贯彻该原则,以发挥其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