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18,(1)
正@夜半钟声看风云:不要做脱离现实和民情的事情,能源库有多少,难道不知道吗?硬推煤改气,结果全国缺气,供应不上。@左岸有风来:今年冬天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和今年的改革有很大关系,必须支持煤改气,循序渐进,会有好的结果的!@国际期货研究院于江: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去年还在担忧天然气阶段性过剩,今年又开始闹"气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5,(8)
<正>在我国,天然气气价是跟石油价挂钩的,但在国际上这两者之间的价格目前并不挂钩。煤和天然气的开采量、消费量都不在一个量级水平,煤多气少,我国长期用煤的能源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记者:天然气与传统能源相比优势在哪里?阎常峰: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天然气是能源里非常好用的  相似文献   

3.
正你通常很依赖家里墙壁上的电插座来保持室内凉爽、制动玩具和保鲜食品,但你对传输到你家中的电力又了解多少呢?1.问:为什么电力被认为不是一次能源?A.它没有其它能源强大。B.它是由其它能源产生的。C.它不是最普通的能源。D.它不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能源。答:B.它是由其它能源产生的。电力被认为是二次能源,它是由其它能源转换产生的,例如:煤、天然气、核能、风能或太阳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行业改革也不断推进。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废气空气污染排放,充分提高能源利用率,把煤进行粉碎后进行加压气化最终获得天然气是一种良好的转化手段。但在煤制天然气过程中,工艺流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煤制天然气过程中的工艺优势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晚石炭世-二叠纪沉积岩中的煤储量占世界之首。这些煤产出并释放出天然气,但油的生成量却很小,比较起来,诸如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委内瑞拉及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湖、河、三角洲及半咸水沉积物中沉积的有机质,已产出大量蜡质油,另外,在世界范围的三角洲地区,还产有天然气及凝析油。为何在沉积物中呈浸染状分布的陆相有机质所产出的油比仍属于陆相沉积的石炭纪-二叠纪煤层产出的油多?答案似乎在于氢含量及运移的难易程度上。当有机质和煤的氢含量比碳含量高时即可成油,氢含量低于碳含量时则主要生成天然气。世界上大多数煤的氢含量都很低,而呈浸染状分布在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质,其氢含量都很高,因而后者能生成较多的油。此外,与沉积岩中浸染状干酪根相此,油、气更易吸附在煤上,这就使得油从煤中迁移出比由通常的页岩生油层中迁移出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6.
<正>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明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将继续保持供应紧平衡局面。天然气供应能力将提升,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煤改气"等政策推动下,部分地区需求增速超过基础设施建设增速,需求高峰期仍将存在供应紧张形势。去年冬天我国天然气供应频频告急,今冬气荒会否重现?国际油价起起落落,明年走势如何?大型炼油化工装置纷纷投产,市场竞争如何演化? 12月  相似文献   

7.
<正> 在含煤地层分布地区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地球化学普查时,鉴于煤具有高的生气能力和强的吸附特性,研究气态烃的扩散和渗透运移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本项研究的目的,旨在在含煤地层的上覆地层中查明剖面不同部位特有的天然气地球化  相似文献   

8.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不宜在严重缺水的西北部地区集中发展煤制气产业。李俊峰认为,煤制天然气的耗水量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每干立方米耗水量高达7吨以上。我国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的项目大部分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等西部水资源贫乏地区,发展煤制天然气实际上会对当地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7年入冬以来,北方一些地区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民用"煤改气"导致"气荒"的说法广泛传播。本文从天然气供求关系视角出发对"气荒"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认为:一是民用"煤改气"成为2017年冬"气荒"的导火索,但它不是"气荒"的罪魁祸首,不应为"气荒"背锅。清洁取暖政策是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应当不折不扣、有条不紊地执行到位;二是2017年"气荒"有其特殊性,但更有其必然性。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存在矛盾、对外依存度较高、天然气价格和管网及储气设施基础能力建设薄弱等综合因素,是导致"气荒"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城市煤改气工程的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o X  Peng Y  Guo X 《环境科学》2002,23(5):121-125
国内大城市以PM10和SO2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十分严重,因而天然气作为煤的清洁替代品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天然气作为宝贵的战略资源多被用作化工原料,而对是否应将其作为城市民用燃料存有争论。本研究以北京和重庆为案例城市,对大城市中实施大规模的“煤改气”工程进行了详尽的费用-效益分析(CBA)。其中,采用Rowe与Ostro的剂量-反应函数详细估算了天然气替代煤后产生的外部效益。结果表明,在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使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能有效降低非点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低空污染物浓度,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因而具有显著的效益-费用比较优势。最后,本文对激励天然气在大城市的推广提出了环境经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