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州市土壤中PAHs和PCBs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集兰州市各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PAHs和PCBs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兰州市土壤中16种PAHs的平均质量比为5 734μg/kg,其中7种致癌芳烃的平均质量比为276μg/kg;18种PCBs的平均质量比为45.9μg/kg,其中7种指示性PCBs的平均质量比为10.8μg/kg。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苊为高生态风险外,兰州市土壤中PAHs其他组分和PCBs均处于低中生态风险。16种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为59.9μg/kg,主要贡献者为苯并[a]芘和苯并[b]荧蒽;7种指示性PCBs的毒性当量浓度为1.96×10~(-4)μg/kg,主要贡献来源为PCB138和PCB118。  相似文献   

2.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焦化废水中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含量,总结出其成分谱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在焦化废水中浓度差异较大,主要以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萘、苊、芴、菲、荧蒽、芘为主。其中萘对多环芳烃总量的贡献最大,占总量的36.70%~86.78%。焦化企业排放废水中6种多环芳烃的总量无超标现象,苯并[a]芘单体超标较普遍。  相似文献   

3.
用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16种多环芳烃组分,各组分萃取率为66%~83%,萃取效果较好。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串联可同时测出16种多环芳烃组分。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响应的组分检测限为2 5μg/L~5 0μg/L,荧光检测器响应的组分检测限为0 01μg/L~0 1μg/L。对25μg/L16种多环芳烃标液作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差均<5%,精密度好。取两个交通干线环境空气样品作TSP中多环芳烃测定,16种组分中除蒽、茚并(1,2,3cd)芘、芘、苊烯4种组分外,其他12种组分均有检出。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大气降尘中PAHs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兰州市春季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有机质中多环芳烃(PAHs)种类进行分析,采用GC/MS法检出了大气降尘中有机质USEPA优控PAHs有11种以上,含量较高的集中于萘(NAP)、荧蒽(FLUA)、菲(PHE)、芘(PYR)、[艹屈](CHR),占各采样点PAHs总量的70%以上。源解析表明兰州市各功能区大气降尘PAHs来源不仅有较高的燃煤源、交通源(汽车尾气),同时PAHs的组成与分布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采样点周围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对照有关的沉积物质量标志水平,兰州市城关区各站点都有PAHs浓度超出相应质量警戒水平,属高生态风险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隧道沥青摊铺过程环境空气中的TSP及多环芳烃质量浓度。TSP用膜法,中流量采样器采样15 min,重量法分析;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法分析多环芳烃。结果表明,摊铺机周围空气中TSP超过8 mg/m3,道路空气中TSP超过3 mg/m3;环境空气中苊烯等12种多环芳烃均有检出,苊烯和艹屈质量浓度较高,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质量浓度较低。苯并[a]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建议加强相关行业PAHs的排放水平及其健康风险研究,制定相关限值标准和沥青摊铺过程环境空气的沥青烟监测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6.
比较加压液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和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对公园地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提取效率,并对目标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作为分析方法,共分离检测出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分别为萘、苊、苊烯、氟、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结果表明:加压液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和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均可以有效提取公园地表土中多环芳烃类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分析公园地表土中多环芳烃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南宁城市内河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改进的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南宁7条城市内河的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6种多环芳烃的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测定。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多环芳烃以荧蒽为主,6种多环芳烃在水体中的总残留浓度为26.8~163 ng/L,内河水体各点位苯并[α]芘均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对干流水质存在一定影响。7个点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为118.06~416.73μg/kg,6种多环芳烃均有检出。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GC-MS方法对3家润滑油生产企业废酸油渣中的5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54种VOCs有12种被检出,检出率为22.2%,其中1,2,4-三甲苯在75个样品中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00%。54种VOCs质量分数为ND~12.5 mg/kg,其中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苯(0.6~11.9 mg/kg)、萘(1.0~12.5 mg/kg)、1,2,4-三甲苯(0.5~10.2 mg/kg)。16种PAHs有12种被检出,检出率为75%,其中萘、菲、芘、苯并[a]蒽和■在58个样品中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00%。16种PAHs质量分数为2~2 160 mg/kg,其中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25~2 160 mg/kg)、芘(10~207 mg/kg)、苯并[a]蒽(5~108 mg/kg)。同一个企业不同油样之间的VOCs和PAHs检出种类和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各目标物质量分数与总量之间并不完全相关,这与油源、生产工艺以及样品的风化程度有关。客观上,大部分样本存在不均匀性,因此桶装废酸油渣样品检测应关注采样环节,应根据样品特点采集足够的样本数,保证测定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9.
气溶胶与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广东省茂名市区四个不同功能点大气气溶胶和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研究发现 :1、气溶胶中优控多环芳烃大大高于降尘中的含量 ,为降尘的 5.97~ 1 9.3倍 ;以石化厂区为例 ,非优控多环芳烃在气溶胶中的相对含量更高 ,为降尘的 2 4 .7倍。2、气溶胶中优控多环芳烃和非优控多环芳烃的分布为随分子量增加而含量增高的趋势 ,但降尘中优控多环芳烃的高含量相对集中于萤蒽至苯并 (b)萤蒽之间。3、不同功能区由于排放源的差别所表现出的气溶胶和降尘中优控多环芳烃总量及总量比值、部分强致癌和致癌物含量及含量比值均存在差异。4、对气溶胶和降尘中多环芳烃研究可以对降尘中非优控多环芳烃降解和溶解量进行估算。以石化厂区为例 ,降尘中非优控多环芳烃比原始含量已减少76%。  相似文献   

10.
气溶胶采样点位于广州近郊主干道(广佛公路)边缘及两侧.采样分两种时间类型,一种为白天和夜晚分别采样,另一种为连续24h采样,连续采集三天,以作对比研究.使用仪器为国产大体积采样器.样品经超声波抽提和层析柱分离得到正构烷烃、芳烃(AHs)和极性组分等三种有机组分.对PAHs进行GC-MS分析,气溶胶中具有较高含量的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茬、苯并[b]荧蒽、苯并[]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一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通过TSP研究认为,主干道的机动车排放和扬尘是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多环芳烃从机动车排放出后在迁移扩散过程中因质量数差异而发生分离效应.通过对比可知,该区域测点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极大程度地高出环境背景区.  相似文献   

11.
对淮安市5个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区域土壤中PAHs的平均质量比为1 641 μg/kg,城市附近区域--淮海南路旁农田、大运河畔城南农田、北京新村土壤中PAHs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3 421 μg/kg、1 730 μg/kg和1 779 μg/kg,其污染特征因子为苊、菲、荧蒽、(艹屈)、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远离城市的区域--洪泽湖畔农田、洪泽湖大墩岛农田土壤中PAHs质量比较低,分别为716.3 μg/kg、560.9 μg/kg,污染特征因子为芴、苊、菲、(艹屈)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淄博市16家代表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风险商值(RQ)法对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为1.35~35.89 mg/kg,平均值为11.48 mg/kg,不同有机污染物百分含量排序为邻苯二甲酸酯>苯酚类>卤代烃类>PAHs>硝基苯类>胺类>氯苯类>苯系物>硝基酚类=氯酚类>醚类。与其他地区相比,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各类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总体处于中低水平。此外,同一区县内的不同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相近、种类及分布特征相似,不同区县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差异显著。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极少数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萘、苊、芴、芘、苯并[b]荧蒽、总PAHs(∑PAHs)处于高风险水平外,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PAHs单体、∑PAHs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测定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的大气气溶胶样品16种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通过索氏提取气溶胶样品,抽提物经硅胶层析柱分离,使用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样品绘制标准曲线,以外标法对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所得数据浅析了多环芳烃污染来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大气中由于汽车尾气排放和煤的燃烧造成的多环芳烃污染均存在。  相似文献   

14.
对兰州市春季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有机质中PAHs种类的分析,检出了大气降尘中有机质USEPA优控PAHs有11种以上,含量较高的萘、荧蒽、菲、芘、,占各采样点PAHs总量的70%以上。源解析表明,兰州市各功能区大气降尘中PAHs来源不仅有较高的燃煤源、交通源(汽车尾气),同时PAHs的组成与分布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采样点周围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环境标准样品是监测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中国受天然基体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的制约,尚未拥有自己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标准样品。为制备符合中国重点流域沉积物类型及多环芳烃浓度水平的沉积物标准样品,对中国6个重点流域的沉积物进行了采样,获得了制备多环芳烃标准样品的原料。分析常温及冷冻2种干燥方式对多环芳烃的影响,为制备大批量多环芳烃标准样品提供数据支持。对11个点位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6种优控多环芳烃化合物浓度,结果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样品中多环芳烃检出率在99%以上,江河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浓度区间为664~2.91×103μg/kg,湖泊样品最高值达到1.25×105μg/kg,其主要污染源是化学燃料的燃烧。为中国制备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标准样品积累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福建省茶园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AHs的总量在0.622~812.0μg/kg之间,平均值为48.4μg/kg。其组成以3环的为主,4环次之,主成分分析和PAHs特征参数分析发现,福建省茶园土壤中多环芳烃主要以燃油、木柴和煤燃烧来源为主,部分样点存在油类排放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茶园土壤中多环芳烃已具有不利生物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
淮南市秋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7年秋季在淮南市五个采样点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品,用色谱-质谱法分析多环芳烃中16种优控污染物.结果显示,交通区PAHs浓度最高;PAHs以四环为主,二环所占比例最小;PM10与ΣPAHs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苯并[a]芘成显著正相关;采用比值法对准南市PM10中的PAHs进行来源分析,得到PAHs主要来源于交通源及燃煤排放.  相似文献   

18.
中国表层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国6个重点水体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各化合物含量范围分别为长江6.20~163 ng/g、淮河7.90~249 ng/g、海河12.1~401 ng/g、松花江5.75~152 ng/g、太湖29.1~2 810 ng/g和滇池19.1~795ng/g;16种多环芳烃的总量分别为:长江1 147 ng/g、淮河1 723 ng/g、海河2 595 ng/g、松花江793 ng/g、太湖12472 ng/g、滇池3 714 ng/g,属中等污染水平。利用特征分子比值法分析结果表明6条水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均可能以燃料(包括柴油、汽油、煤、木材)燃烧以及焦化污染为主。淮河和滇池还可能存在轻微石油泄漏污染。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分别对6条水体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估表明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在这些水体表层沉积物中不存在,但长江、淮河、松花江、海河均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风险主要来源于荧蒽和菲。太湖和滇池水体中存在的潜在多环芳烃风险种类较多,风险主要来源于菲、荧蒽、芘、苯并(a)蒽、苊和蒽,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较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高风险区域底栖生物的受损状况、污染来源和途径,以制定合理的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空气中PAH的污染及其粒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气颗粒物粒度分级样品中多环芳烃(PAH)的分离测定结果,阐述了沈阳市苯并(a)芘(Bap)的污染现状,Bap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规律以及Bap同其它16种PAH的相关关系,并推算出Bap在呼吸道各主要部分的沉积分数  相似文献   

20.
燃煤电厂烟气降温过程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燃用褐煤与烟煤无烟煤的2个电厂为例,研究2个电厂烟气降温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转化特征。研究表明,萘、菲、苯并[a]蒽和苯并[a]芘4种多环芳烃在烟气降温过程中呈过渡分子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萘、菲、苯并[a]蒽和苯并[a]芘在不同的电厂随飞灰粒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吸附特性不同,颗粒的粒度影响多环芳烃的形成与吸附。在烟气降温过程中飞灰表面吸附的萘、菲、苯并[a]蒽和苯并[a]芘含量随着飞灰粒径的变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