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浅谈镉柱还原法测定硝酸盐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英 《福建环境》1996,13(3):34-34
介绍发镉柱学原法测定硝酸盐氮时,用控制PH边柱流速、镉柱的再生处理及水前处理来提高镉柱的这原效率,并提出镉柱学原法测定硝酸盐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的亚硝态氮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出现的亚硝态氮积累问题,试验分析在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两个体系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以及磷源对二者的影响,从而探究硝酸盐生物修复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碳源不足的情况下,硝酸盐还原菌对碳源的竞争能力强于亚硝酸盐还原菌,此时将会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碳源充足时,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以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还原速率的1.7倍。磷浓度也是影响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磷源后,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未添加时的1.16倍;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未添加时的1.23倍。  相似文献   

3.
Maimo  J 张英香 《环境工程》1992,10(6):58-61
本文介绍能同时测定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自动流动注射分析(FIA)系统。其方法是依据亚硝酸盐与偶氮染料的反应。样品分成两股液流:(1)一股用氮试剂直接处理,送入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流通池,得出正吸收光度值,直接测定样品中的亚硝酸盐;(2)另一股经过镉还原微型柱,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用偶氮染料试剂处理后的混合溶液送入同一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参比池,得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吸光度总和的负峰值。根据二值的不同,计算原样品中硝酸盐含量。将配备RS232C接口的数字电位计与分光光度计寄存器输出端相联接,使本方法实现自动化。电位计用作Amstrad128微机的数据采集接口。编制出专用程序,可以进行(1)连续试验数据的储存;(2)数据处理以计算校准曲线,并自动报告样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按常规镉柱还原法测定饮用水中硝酸盐氮,其方法操作复杂,样品还原连度慢,还原效率不稳定,因而不能适应快速分析要求。齐齐哈尔市卫生防疫站研制的ZG-1型振荡镉柱可在5min内同时还原多个样品,大大加快了饮用水样中硝酸盐氮的分析速度;另外,由于采用了电动仪器自动控制样品还原的全过程,使测定条件一致化,从而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对硝酸盐的测定已报导过约12种以上的方法,但基本上还是以分光光度法为主。而分光光度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常用的还原剂有二苯胺、二苯基联苯胺、番木鳖碱、硫酸肼和Zn、Cd镉汞齐、Cd—Cu、Zn—Cd等。 在我国《海洋污染调查规范》中选用了Zn—Cd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但该法操作比较繁琐,且还原率较低,很难准确地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含量。 我们参照K·格拉斯霍夫(Grasshoff)关于用Cd—Cu还原的方法测定了海水中的硝酸盐。在装有镀铜镉屑的还原柱内,硝酸盐被定量地还原成亚硝酸盐,反应式为: NO3-+Me(固)+2H+→NO2-+Me2++H2O 生成的亚硝酸盐与磺胺重氮化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然后以分光  相似文献   

6.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可由氨氮氧化产生,也可由硝酸盐氮还原产生,随水环境不同而异。亚硝酸盐氮在水系中不稳定,在含氧和微生物作用下,可氧化为硝酸盐氮,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氨氮。目前尚未见有关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形成与归趋方面的文献报道。S水库是某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几年来由于上游水下断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导致春夏之际水库水氨氮浓度升高,有时高达2.5mg/L,亚硝酸盐氮在自来水中的浓度也相应提高,且亚硝酸盐氮浓度随水样放置时间而变化,这一点对凡能引起自来水停留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7.
本报告提出了一种快速、灵敏且精确的流动注射方法,用以测定天然水中的硝酸盐。在镀铜镉柱中,硝酸盐首先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3—氨基—1.5萘二磺酸反应,生成偶氮酸。此酸在碱性介质中,生成荧光性盐。注射速度约为30ml/小时,2×10~(-5)μ硝酸盐注射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检出限(S/N=3)为1×10~(-3)μ硝酸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汞一镉柱还原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该方法的最佳选择条件。  相似文献   

9.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取得较好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并与镉柱还原法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不稳定。根据水环境条件,可被氧化成硝酸盐,也可被还原为氨,硝酸盐在无氧环境中也可受微生物作用而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失去血红蛋白在体内运送氧的能力,出现组织性缺氧症状。亚硝酸盐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某些深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分布对于理解氮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现场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分析方法及其检测范围、检测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生物圈中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气中的氮在闪电时生成亚硝酸盐、硝酸盐,并随雨水转移到水、土壤里,为植物所利用。合成为植物蛋白质。动物通过摄食将之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蛋白质被水,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氨,再经硝化菌的作用生成亚硝酸盐、硝酸盐见下图。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河涌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中的三氮转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室内和室外条件下氨氮转化十分迅速,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没有出现明显的累积现象;而在培养箱中,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则出现明显的累积现象。此外还研究了光合细菌对水体三氮转化的影响,发现其在室内和室外条件下有利于水体中的三氮转化,而对培养箱条件下的三氮转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前言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也是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它是环境监测中的一个常规项目。测定水体中硝酸盐氮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镉柱还原法、戴氏合金还原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15.
镉柱还原法在养殖水体硝酸盐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镉柱还原法测定养殖水体的硝酸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养殖水体中含量较高的浊度、盐度和有机物对测定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柱还原法测定精确度高、重现性好,浊度、盐度和有机物对测定无显著影响。研制的简易镉柱制作简便,可用于养殖水体中硝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汞 -镉柱还原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该方法的最佳选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硫/石灰石自养反硝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上流式硫/石灰石生物自养反硝化法的各种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滤柱原本中需投加少量的磷酸盐.当温度为22℃时,滤柱的临界硝酸盐体积负荷为5559NO3--N/m3·d。12℃时,临界负荷为380gNG3--N/m3·d.滤柱若在高于临界负荷下运行,则不可能达到完全反硝化出水中存在亚硝酸盐.若在低于临界负荷下运行,反硝化效率为100%,亚硝酸盐在滤柱底部产生,而在滤柱上部还原为氮气,出水中不存在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18.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内因 ,而工艺参数等运行条件的变化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外因 ,提高氨氮去除率是去除亚硝酸盐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缺氧环境下,应用附着生长反应器,通过降低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进水底物负荷,对废水中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52.5、20和20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95.5%和80%,实现了兼养脱硫反硝化氮、硫、碳的同步去除.随着底物负荷的增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逐渐变小;硝酸盐降解对进水负荷冲击的适应性强于亚硝酸盐;与增加进水负荷对反应器带来的冲击相比,缺氧环境的破坏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降解影响大;去除硫化物的60%被生物氧化为单质硫;缺氧反应器中发生了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作用,自养反硝化占主导地位,异养反硝化的发生力度为21.76%.  相似文献   

20.
缺氧附着生长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硫除碳运行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巍  赵庆良  刘颢 《环境科学》2008,29(7):1855-1859
在缺氧环境下,应用附着生长反应器,通过降低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进水底物负荷,对废水中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52.5、20和20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95.5%和80%,实现了兼养脱硫反硝化氮、硫、碳的同步去除.随着底物负荷的增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逐渐变小;硝酸盐降解对进水负荷冲击的适应性强于亚硝酸盐;与增加进水负荷对反应器带来的冲击相比,缺氧环境的破坏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降解影响大;去除硫化物的60%被生物氧化为单质硫;缺氧反应器中发生了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作用,自养反硝化占主导地位,异养反硝化的发生力度为2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