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鄱阳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阐明鄱阳湖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0年4~11月对鄱阳湖鱼类群落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鱼类72种,隶属于7目14科46属。在群落结构上,江湖洄游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25.00%,河流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19.44%,湖泊定居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55.56%。在空间结构上,沿岸带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敞水区共采集到鱼类68种,其中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沿岸带鱼类密度和生物量在各样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季节变化方面,敞水区物种数和生物量在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鱼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发现,影响鄱阳湖沿岸带鱼类群落的环境因子为水温、支流影响、离长江距离和透明度,而影响敞水区鱼类群落的环境因子为离长江距离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4年6月和12月在怀洪新河太湖新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保护区生境及渔业群落进行了研究。保护区主要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标准,TN为制约因素。保护区共分布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4种,其中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分别占41.67%、33.33%、16.67%和8.33%。现场调查共采集到鱼、虾类37种,包括鱼类33种、虾类4种,分别隶属于8目15科35属。群落结构以淡水定居性物种及杂食性物种占优,夏季优势种为日本沼虾、红鳍原鲌和刀鲚,冬季为鲫、鲢和鳙。夏季各种网具中采集的渔获物均重变幅为0.12~114.32 g,冬季为4.07~696.70 g。保护区成鱼(虾)资源密度为20.18万尾/km2和10 440.8 kg/km2,幼鱼资源密度为534.58万尾/km2和587.8 kg/km2。冬季资源密度显著低于夏季,数量及重量密度仅分别为夏季的6.94%和30.93%。基于渔获尾数的多样性特征值为:丰富度指数(R)3.812 0,信息指数(H’)1.496 0,优势度指数(D)0.409 9,均匀度指数(E)0.124 0。克氏原螯虾在保护区内广泛分布,对其危害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作为洞庭湖一级支流,澧水对洞庭湖乃至长江水系鱼类资源的维持或补充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澧水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对湖南境内澧水水系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95种(包括1种湖南鱼类新纪录,4种外来种),隶属于8目19科59属。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053%。多样性分析表明,澧水不同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处于较好或丰富状态,在空间分布上,鱼类物种数按上、中、下游依次增加,多样性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澧水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类群,即:上、中、下游类群;上游与中游类群为中等相似,与下游类群为中等不相似,中游与下游类群相似性总体小于与上游类群相似性。澧水鱼类在洄游、摄食、栖息习性等生态类型上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江段渔获物组成虽存在差异,但主要以鲤、鲫、翘嘴鲌、蒙古鲌、鲇、黄颡鱼、[XCz1.tif;%85%85,JZ]、银鮈、中华花鳅、子陵吻鰕虎鱼等湖泊定居性或山溪流水性[JP3]鱼类为主,“四大家鱼”等洄游性鱼类所占比例极低,鱼类小型化现象明显,原因分析主要与水工建设和过度捕捞有关。[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9~2010年的5~6月和11~12月在葛洲坝库区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期间共收集到鱼类6目10科55种,其中鲤科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673%。5~6月和11~12月的鱼类群落结构组成、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WTBX〗P〖WTBZ〗<005)。库区内优势种为贝氏〖FK(W1。1〗〖PS餐鱼1.eps〗〖FK)〗、鳊、〖FK(W1。1〗〖PS餐鱼1.eps〗〖FK)〗和蛇鮈,优势种个体较小,平均体长分别为914±157、2197±353、867±160和1025±223 mm。分析发现,静水缓流型和江湖洄游型鱼类是葛洲坝库区主要的鱼类类群,分别占渔获物重量的502%和465%。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葛洲坝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中度干扰。根据生态类群分析,葛洲坝库区的鱼类群落结构与三峡库区相似,但与葛洲坝坝下江段和建坝前流水环境的鱼类群落结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水文条件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临近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2004~2008年利用底拖网、插网、定置网和刺网等多种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组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05种,隶属于18目43科86属,鱼类种类组成以鲈形目和鲤形目为主;生态类型中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各37种,河口定居性鱼类25种,洄游性鱼类6种;鱼类种类组成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渡类型,鱼类食性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食性为主,凶猛性鱼类较少。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调查水域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一些重要的物种更是濒临绝迹。保护区水域鱼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稀有性和很高的科研价值,同时其生态系统也较为脆弱,并已受到严重威胁,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湖南境内澧水鱼类资源现状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洞庭湖一级支流,澧水对洞庭湖乃至长江水系鱼类资源的维持或补充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澧水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对湖南境内澧水水系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95种(包括1种湖南鱼类新纪录,4种外来种),隶属于8目19科59属。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0.53%。多样性分析表明,澧水不同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处于较好或丰富状态,在空间分布上,鱼类物种数按上、中、下游依次增加,多样性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澧水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类群,即:上、中、下游类群;上游与中游类群为中等相似,与下游类群为中等不相似,中游与下游类群相似性总体小于与上游类群相似性。澧水鱼类在洄游、摄食、栖息习性等生态类型上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江段渔获物组成虽存在差异,但主要以鲤、鲫、翘嘴鲌、蒙古鲌、鲇、黄颡鱼、、银鮈、中华花鳅、子陵吻鰕虎鱼等湖泊定居性或山溪流水性鱼类为主,"四大家鱼"等洄游性鱼类所占比例极低,鱼类小型化现象明显,原因分析主要与水工建设和过度捕捞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鄂西北地区的鱼类多样性和鱼类群落结构,于2007~2012年先后对鄂西的八卦山自然保护区、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南河自然保护区、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及漳河源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个自然保护区共有鱼类79种,隶属4目15科51属。鲤形目鱼类为6个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群,共56种,占总数的70.89%。6个自然保护区的鱼类食性和生态类群相似,鱼类食性均以肉食性和杂食性为主,草食性鱼类较少;定居性鱼类占主体,河湖洄游性和喜流水性鱼类较少。渔获物分析表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鱼类丰富度指数(D)最大,为2.60,八卦山自然保护区鱼类丰富度指数最小,为0.91。多样性分析表明,同一水系的保护区之间的β_c值和β_R值均比处于不同水系的保护区之间的β_c值和β_R值小;处于同一水系的保护区相似性系数(C_j)较高,处于不同水系的保护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C_j),这很好的诠释了处于同一水系的自然保护区在地理环境上的连续性,而处于不同水系的自然保护区之间出现了地理环境的分化隔离。目前水电开发和过度捕捞是该地区鱼类最大的威胁因子,建议强化渔政管理,并建立鱼类人工繁育基地,以减缓水电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恢复天然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8.
依据鱼类的繁殖习性及其早期发育阶段的适应特征,将长江中的8目17科90种鱼类划分为3个行为类型,13个繁殖共位群。其中鲤形目鱼类的86.9%属于无亲体护卫型繁殖类群,多为适应长江干流环境的漂浮性产卵类群以及适应湖泊定居的喜石性产卵类群与喜植性产卵类群。与现有的分类系统相比较,鱊亚科的全部种类仅局限于同一个繁殖共位群中,而鮈亚科的种类则分布于5个不同的繁殖共位群。对不同水系繁殖共位群的组成进行了比较。此外,讨论了不同繁殖共位群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2020年4~6月和11~12月,在三峡水库干支流8个典型江段开展外来鱼类的种类组成、相对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在三峡库区干支流江段共采集到鱼类108种,隶属于8目21科,其中外来鱼类16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4.81%;(2)在外来鱼类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其中短颌鲚在除乌江江段以外的其他7个采样江段中均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布范围为2.05%~18.71%;太湖新银鱼在支流小江和大宁河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83%和8.39%;尼罗罗非鱼仅在支流小江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为1.56%;(3)外来鱼类在干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其在支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其中外来鱼类在支流小江江段渔获物中的体重百分比最高,为12.30%;在大宁河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最高,为57.55%。鉴于目前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物种的资源状况,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种群数量进行管理与控制,从而避...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人们对有毒鱼类的认知,结合8年的调查数据和已有资料对嘉陵江中有毒鱼类的种类、分布和食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嘉陵江中有毒鱼类共计18种,隶属于4目6科17属,随着分类水平的变化(从目、科、属到种),有毒鱼类在不同分类级别下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嘉陵江有毒鱼类中仅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鳜(Siniperca chuatsi)分布于中下游,其余16种有毒鱼类分布于整个嘉陵江干流。Jaccard’s相似性分析表明各江段有毒鱼类分布的相似性极高,卡方(χ~2)检验结果显示各江段有毒鱼类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嘉陵江分布的有毒鱼类共4类,包括卵毒鱼类2种,血清毒鱼类1种,胆毒鱼类9种以及刺毒鱼类7种,其中鲇(Silurus asotus)既属于卵毒鱼类也属于刺毒鱼类,胆毒鱼类全部来源于鲤科鱼类,暂没有发现皮肤黏液毒鱼类。这18种有毒鱼类共包含7种食性类型,主要以杂食性和肉食性类型为主,分别占有毒鱼类种类数的38.89%和33.33%。通过本研究可知,有毒鱼类在嘉陵江中分布广泛,有毒鱼类种类和类别较多。该研究促进了人们对嘉陵江有毒鱼类相关知识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嘉陵江有毒鱼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上海地区蚜虫类昆虫组成情况,在野外标本采集及查阅已有文献资料基础上,得到了上海地区蚜虫物种信息数据库。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部位及寄生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上海地区蚜虫类昆虫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共记录蚜虫8科46属75种,分别占中国已知蚜虫科、属、种数的61.5%、17.2%、6.8%,其中蚜科蚜虫仅占该科中国已知种数的10.0%。上海地区蚜虫寄主植物类群较多,涉及44科83属。蚜虫寄生部位多样化,其中根部寄生的蚜虫目前仅发现于瘿绵蚜科和根瘤蚜科,取食嫩梢、茎和叶片等部位的蚜虫涉及多个科。蚜虫的寄生方式分为不形成虫瘿、形成虫瘿以及形成伪虫瘿3种,上海地区蚜虫的主要寄生方式是不形成虫瘿,且仅在叶片这一种寄生部位形成虫瘿或伪虫瘿。上海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决定了该地区蚜虫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而且上海地区气候环境适宜蚜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渔业特点及资源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鄱阳湖对南矶山自然保护区鱼类的采样和调查,记录鱼类58种,分别隶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鲤科鱼类37种,占总数的63.79%,其余各科共21种,占总数的36.21%。与以往记录相比,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以及鱼类个体均小型化。此外,统计了主要鱼类的平均体重、生物量和K值,并探讨了鱼类资源衰竭和个体小型化的原因和保护对策。 较准确地反映了现阶段鄱阳湖西南水域渔业资源的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13.
嘉陵江干流鱼类群落生态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群落生态结构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发现,嘉陵江干流分布鱼类有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5属。依据所摄取食物类型的不同,这些鱼类可以划分为浮游动物食性、浮游植物食性、着生藻类食性、水生植物食性、水生昆虫食性、软体动物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8种食性类型。使用相似性指数和相似性分析方法,对嘉陵江上、中和下游的鱼类组成及群落生态结构组成分析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鱼类物种逐渐增加;(2)整个嘉陵江干流中,水生昆虫食性的鱼类占3141%,肉食性占1923%,着生藻类食性占1859%,软体动物食性的占1154%,浮游动物食性占1026%,杂食性占641%,水生植物食性占192%,浮游植物食性占064%;(3)从上游到下游,肉食性鱼类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以水生昆虫和着生藻类为食的鱼类所占比例则逐渐减少,相似性分析表明,嘉陵江各江段鱼类群落生态结构组成的差异不显著。嘉陵江干流鱼类群落生态结构的组成和变化与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产漂流性卵鱼类是表征河流连通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长江上游泸州江段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是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的关键区域,同时是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洄游通道。为精确评估金沙江梯级工程蓄水后坝下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了解长江上游泸州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探究环境因子和水文过程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于2019~2020年5~7月在长江上游泸州江段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对采集到的漂流性鱼卵和仔稚鱼进行时间变化分析,并对卵苗密度与水文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2 153颗鱼卵,1 703尾仔鱼,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18种鱼类,隶属于2目3科15属,两年优势种群均为吻鮈(Rhinogobio typus)、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和铜鱼(Coreius heterokon),分别占比为52.25%、13.51%、9.91%和25.44%、17.98%、29.39%。2019和2020年鱼卵密度平均分别为0.31和0.78ind./100 m3,产卵高峰均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析鱼卵密度...  相似文献   

15.
2016年5~6月对汉江上游平川段11个采样点开展鱼类多样性及水环境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29种,隶属于3目5科25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21种,物种占比72.41%),其次为鳅科(5种,物种占比17.24%)。汉江上游平川段鱼类鱼种多样性水平分布呈现中间段低两端段高的特点,鱼类多样性垂直分布符合随海拔升高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的规律。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分析了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水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格局的影响。NMDS结果显示该河段各个站点鱼类群落分布并未出现明显的聚类特征。CCA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中电导率,五日生化需氧量,pH和硫酸盐浓度对平川段鱼类群落结构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流域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16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小江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1科;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4.86%,其中黑尾■Hemiculer tchangi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黑尾■构成小江主要经济鱼类。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显示:两次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0.45(为中等不相似);特有种鱼类退化明显:主要经济鱼类组成发生了改变;土著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适应于静水或缓流水环境的鱼类呈上升趋势。推测水坝建设、过度捕捞及不合理的采砂活动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建议,合理设置水坝(汉丰湖)调水机制,对于保护该水域土著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3年5月和9月对金沙江上游支流赠曲的鱼类资源和裸腹叶须鱼的食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赠曲现有鱼类10种,隶属2目3科5属,其中鲤科鱼类7种,占70%;鮡科2种,占20%;鳅科1种,占10%。赠曲裸腹叶须鱼的食物组成包括53种(属)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硅藻门是出现率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和数量百分比最高的饵料生物;水生昆虫是质量百分比最大的饵料生物。裸腹叶须鱼的摄食强度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差异,雨季末期的摄食强度较低。食物中植物性饵料相对重要性随着裸腹叶须鱼体长的增长而增加。综合而言,赠曲的鱼类组成较为简单,鲤科鱼类是优势类群;裸腹叶须鱼属杂食性鱼类,且摄食强度存在季节性差异。为保护赠曲鱼类,建议在赠曲梯级水力开发过程中做好鱼类栖息地保护或再造等生态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6月、9月和12月按季度对涪江支流老河沟的14个样点进行了鱼类群落结构调查和分析。共采集鱼类11种,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形目鱼类7种,占物种数的63.64%。沿上游源头到下游的纵向梯度方向,老河沟鱼类的种类数和丰度均逐渐增加,具极显著性差异,而鱼类种类数和丰度则无季节差异性。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和多维尺度分析(MDS)表明,当Bray-curtis相似度矩阵值为40.77%时,老河沟鱼类群落分成上游、中游和下游3组。利用相似度百分比分析(SIMPER)确定,引起3组差异性的特定鱼类是宽鳍鱲、尖头、似()、齐口裂腹鱼、贝氏高原鳅、红尾荷马条鳅和青石爬鮡。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海拔、底质类型、流速、溶氧、总溶解固体、水温、电导率、河宽、pH值和水深等环境变量是老河沟鱼类群落时空格局差异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2014~2016年在岷江下游干流开展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1种(亚种),隶属于3目11科51属,其中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6种。不同调查江段鱼类组成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宜宾和乐山江段相似性指数最低,70%;宜宾和屏山江段相似性指数最高,9219%。岷江下游干流江段主要经济鱼类为鲤(Cyprinus carpio)、光泽黄颡鱼(Pelteobaggrus nitidus)和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在岷江下游整个江段渔获物中各占1610%、1396%和1232%。对调查到的71种鱼类产卵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粘性卵鱼类和漂流性卵鱼类分别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828%和2707%。不同调查时间和不同江段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其中5~7月份调查到的鱼类多样性指数高于10~12月份调查结果;乐山和犍为江段间鱼类均匀度Pielou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调查结果看,岷江下游干流段鱼类种类丰富,渔获物数量较高,但受岷江下游梯级开发的影响,资源前景不容乐观,需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动植物主要门类已知种(或属)和特有种(或属)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态系统类型多 ,物种多 ,遗传资源丰富 ,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哺乳类的已知种有 581种 ,特有种有 1 1 0种 ,占总种数的 1 8.93% ;鸟类的已知种有 1 2 4 4种 ,特有种有 98种 ,占总种数的 7.88% ;爬行类的已知种有 376种 ,特有种有 2 5种 ,占总种数的 6.65% ;两栖类的已知种有 2 84种 ,特有种有 30种 ,占总种数的 1 0 .56% ;鱼类的已知种有 3862种 ,特有种有 40 4种 ,占总种数的 1 0 .46% ;被子植物的已知属有 31 2 3属 ;特有属有 2 4 6属 ,占总属数的 7.5% ;裸子植物的已知属有 34属 ,特有属有 1 0属 ,占总属数的 2 9.4% ;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