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为世界遗产仅是遗产保护和价值阐释、传播的起点,但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OUV)的评价问题一直存在着全球视野和本土意境下的阐释差异.文章以中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录的三清山、九寨沟、江南水乡为例,阐释突出的普遍价值OtV(概念+十项评估标准+完整性和/或原真性+足够的保护和管理机制),提出了将国际语境与本土语境有机结合的OUV评价新标准.首先,OUV虽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评选世界遗产时的主要依据,但在挣脱国家界限特别是要求当事国按照OUV的标准、惯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价值丢失的问题.其次,虽然OUV是由UNESCO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得出(显然定性、无分值的),但通过强化量表设计过程的逻辑判断和理性对待信度和效度问题,OUV可以通过liket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OUV能够被公众理解和欣赏.再次,OUV的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既存在共性特征,亦存在差异特征(即价值丢失部分),并表现为不同的用途,遗产地的管理者如能将OUV的世界语境与本土化语境有机结合,能够避免价值丢失问题的出现.建议三清山在“奇峰怪石、峡谷幽云、植被生态、高空栈道”的OUV世界语境基础上,同样需要重视“道教名山”的本土化语境.建议江南水乡严格保护水乡古镇的外围水乡地域环境,它们对于理解江南水乡的OUV,特别是其完整性、原真性的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遗产地的管理者同样需要综合看待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江南水乡案例生动的诠释,专家评价有其科学性和严肃性,“建构的原真性”、“后现代的原真性”,亦或是“存在的原真性”,它们永远不可能替代“客观的原真性”.考虑到OUV的阐释,公众评价同样有着重要的用途,特别是其社会教育意义、精神信仰和国家认同意义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江南古镇不仅在传统景观、人工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古镇的功能上持续发生演变,而且体现出水体景观艺术化和水网功能的时尚化、开放空间利用方〖JP2〗式的城市广场化和公园化、古镇居民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现代城市商业街模式和行为商业化,以及现代生活与传统物质空间之间的冲突等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和特点。立足于古镇的原真性保护,在城市化过程中古镇应保护和延续农业社会聚落特征,强化古镇时空异化过程;规划景观遗产隔离廊道,保护江南水乡区域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护古镇水乡文化的原真性,营造和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体验;合理调控容量,降低聚集密度和强度,控制服务设施和规模,再现诗意生活场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与整体保护机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该区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该区域不仅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而且其赖以存在的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使江南六镇的保护出现孤岛化现象。依托江南水乡文化遗存的区域景观整体的研究,探讨了古镇及区域景观体系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公众参与和文化宣传是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国家公园文宣现状,从公众参与与公众科学、科学传播和分众传播的角度,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议题设置、内容生产、平台建设、信息互通、福祉共享等方面提出宣传建议,为提升国家公园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服务国家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空气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而空气污染治理也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治理的最具显示性的领域,是公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衡量。现有研究缺乏从多个视角定量分析空气质量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本文使用2016年中国民生调查微观数据,匹配空气质量客观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空气质量对我国城镇居民环境质量评价、个人生活评价、政府行政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空气污染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的环境满意度,表明居民的主观满意度可以反映空气质量的客观情况;②空气污染显著降低生活满意度,表明空气质量是影响居民"获得感"的重要方面;③空气污染是影响居民对政府评价的负面因素,表明空气质量治理作为"看得见"的治理,其治理水平极大地影响居民对于政府工作的评价;④个体针对空气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判断不仅取决于短期内状况,一段时期内的平均空气质量对主观满意度的影响更强;⑤个体的各类主观满意度存在异质性,其中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等对满意度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其一,公众的主观满意度具有信息价值,政府治理绩效的客观提升会得到公众的积极评价,能提高公众的福利水平和获得感。其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公众对于政府治理的相关信息的可获性大大增强,公众参与是发展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公众对于发展治理的主观评价,并且通过提升客观治理绩效回应公众关切,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率,而且有助于打造责任型、回应型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复制的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从中国建筑遗产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现状中发现其存在着自然威胁、人为破坏、政府制度疏漏及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科学监管、法律法规、民众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八大园区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拥有双重身份——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充分认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双重身份对本地区及其他双重身份地区的管理和保护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全球范围比较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古人类活动遗址特征和板内造山带地质遗迹特性。其次分析了其双重身份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由此为双重身份地区的管理提供三点启示:1发挥双重身份的优势;2建立交叉管理体制;3社会、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水乡古镇,它们多以水建镇,以水成市,创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具有较高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古建筑学等方面研究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乡古镇旅游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并已成为华东地区旅游的特色品牌之一。然而,随着旅游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浙江乌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其优美的人居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较高的资源品味;优越的地理区位、精品战略和高投人高产出战略的实施,使得乌镇旅游开发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知名度迅速扩大,乌镇也因此成为旅游界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其发展倍受国内外游客及历史文化界人士的瞩目。同时由于开发历史较短,乌镇旅游开发还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亮点和特色、社区参与不够、旅游设施难以满足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等现实问题。鉴于此,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公众越来越重视污染治理问题,并积极地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公众对环境污染的监督本质上是一种监督式的环境参与行为,为了促进公众的环境监督行为,政府颁布了诸多公众环境参与政策以保障公众环境监督权利的实施。本文以2006—2014年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国家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众监督行为以及公众环境参与政策对于工业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公众监督行为与政策间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从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来看,以环境来信和政协提案衡量的公众监督行为与工业"三废"的治理效率相关程度不强,但在国家层面上公众的环境来信行为能够显著地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效率;公众环境参与政策在这两种情形下,对工业污染治理效率均呈现出促进作用,说明政府颁布的公众环境参与政策更具强制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率具备一定的正面效力,能够减缓环境条件的恶化速度。另外,从国家级的公众环境参与分析结果来看,政策对环境治理效率具有长期影响效应,当期开始便会对污染物的治理效率产生最大的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力会不断的削弱。公众参与政策和环境来信之间存在良好的交互作用,并且当期的政策同样能影响未来1~3 a的公众监督行为。政府颁布的政策能促进公众的环境来信行为,公众的环境来信行为同样有助于政策的完善与实施,两者的交互效应能够对环境治理产生正向作用。所以,面对环境问题,在坚持政府自上而下领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公众自下而上的环境参与诉求。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在建的10个国家公园之一,于2020年完成阶段性试点任务.2021年,我国将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原则是"生态保护第一",主要目的 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在这一背景下,梳理了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过程的主要问题,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在行政区域调整、管理体系完善、关键生态过程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议和管理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环境治理模式历经了"政府单一管制"与"政府监管辅以公众参与"两个阶段,目前正走向"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新阶段。在当下中国的环境治理实践中,已呈现出若干政府、企业、公众三者共治之端倪。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构建环境多元共治体系的关键在于政府、企业、公众三类共治主体应当在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即在政府、企业、公众三者之间构建一个"配合与协作"机制。但本文认为:①政府、企业、公众三类共治主体自身均存在客观不足型和主观过当型两种原生缺陷,客观不足型原生缺陷包括政府的监管能力不足、企业的履责能力不足和公众的参与能力不足,主观过当型原生缺陷则包括政府的监管力度失范、企业的逐利本性难遏和公众的无序参与凸显。②政府、企业、公众三者的客观不足型原生缺陷可以通过"配合与协作"机制得以解决,但对于三者的主观过当型原生缺陷,"配合与协作"机制则显得相对无力,因而需要另行构建一个可以应对三者主观过当型原生缺陷的新机制。故本文建议:①未来中国应当在维持"配合与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公众三类共治主体之间的制约关系,另而构建一个可以应对三者主观过当型原生缺陷的"限制与制衡"机制。②通过"配合与协作"机制与"限制与制衡"机制的双轨并行,规避三类共治主体的治理行为失范风险,确保中国环境多元共治体系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出现了前所末有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现象,严重制约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构建解决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矛盾的有效机制,成为政界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课题.从中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的主要资源与环境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的理想框架,通过进一步评价我国在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公众参与3个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分别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政府--社会"三足鼎立的制度结构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的理想日标,也是适应世界资源环境保护发展的潮流.最后提出协调政府和市场作用、构建市场运作平台、营造公众参与氛围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景观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系统的风景名胜区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通过对风景名胜区的实地调查及数据、资料的研究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综合利用专家咨询法、灰色系统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构建系统的风景名胜区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风景名胜区景观多层次的特点,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运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以重庆市金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运用两种模型分析计算的结果一致,与金佛山属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相符。该项研究为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价值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甘肃中东部地处黄土高原西南缘,发育丰富的塬、梁、峁等黄土地貌以及大量的黄土地层剖面。黄土剖面出露厚度大,分布区域集中,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通过构建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定量分析了黄土剖面的资源价值,为黄土剖面的科学研究、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下雾霾天气愈发严重,全国各省市相继推出一系列雾霾治理政策,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涌现,一方面政策大力支持环保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因此研究雾霾相关政策如何引导公众参与绿色投资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本文根据雾霾污染程度及政策力度两个指标,将中国省级区域划分为高、中、低雾霾敏感区,基于"风险感知-态度-行为"理论框架,设计里克特5级量表,对高、中敏感区人群按照雾霾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和绿色投资意愿三个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低敏感区投资者的绿色投资意愿进行对照分析,共收集有效问卷517份,利用SPSS和AMOS等软件进行数据测算以及模型拟合,研究雾霾风险对公众绿色投资意愿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敏感区投资者来说,绿色投资意愿与纯粹的风险偏好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在风险偏好与雾霾风险感知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公众绿色投资意愿与雾霾风险感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对照分析表明,低雾霾敏感区与高、中敏感区的绿色投资意愿同样强烈。公众的绿色投资意愿的表现为:公众投资者期望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愿意接受低于常规收益的雾霾治理类投资产品,并看好环保类股票的投资价值。这表明充分披露雾霾天气情况,提高绿色金融产品标的资产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以及加强监管等,都有利于促进公众的绿色投资意愿,且该意愿在全国范围内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引导各地区绿色投资的协调发展具有良好前景。同时投资者对绿色投资不存在先入为主的风险水平判断,在合理的引导下,绿色产业可能获得平等或更多的融资机会。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有资质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及绿色股票;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推出环保类投资理财产品,丰富绿色投资市场的产品种类,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让公众投资者拥有更多参与绿色投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继千年发展目标(MDGs)之后联合国期望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发展问题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约束性的目标指标体系。科学地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是确保实现SDGs的关键,也是各国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之一。受制于发展的不充分性与不平衡性,不同国家及地区在实施SDGs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目标演变为基础,梳理了MDGs到SDGs的变化过程,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机构间专家组(IAEG-SDGs)提出的全球指标框架及动态发展分析了全球层面落实SDGs的进展情况,指出了当前中国实施SDGs的机遇与挑战。以全球指标框架为基础,统筹国家相关规划和政策行动确定的关键指标,考虑中国当前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相关指标的权威性及频度,对接SDGs语境下17项目标、169项子目标、231个指标的考核基础条件,对SDGs相对应的国内考核指标进行筛选,提出了构建SDGs中国本土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思路,建立了由142项指标组成的SDGs中国本土化指标框架体系。对接当前城市尺度可持续发展相关评价与考核基础,衔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立的目标指标,对中国本土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城市层面的二次本地化,建立了由71项指标组成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评估的现实需求,确定了23项关键指标,建立了由人类健康福祉指数、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指数及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可持续性指数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技术体系,以推动SDGs在中国从理念到实践、从目标到结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与赔偿过程涉及刭环境、社会和经济领域,具有复合性.以多元化视角讨论环境资源价值评估与赔偿过程,并提出相应的社会学范式.指出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赔偿者或接受赔偿者可能借用所拥有或使用的环境资源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或中间人的寻租行为,不合理定价,引发矛盾;可能导致行为变迁;政府在制定赔偿政策时.未能有效地进行政策评价,导致行为的结果和期望不符合;个人缺乏公共需求信息或缺乏物质和符号激励,导致具有环境正外部性的产品供给不足.进而提出改进的总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鼓励建立市场运作的第三方经济影响评价机构,鼓励NGO的发展,一定社会控制条件下的公众参与以及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的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评价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对河口生态管理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而鱼类优先保护次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是珍稀鱼类保护的基础。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由物种濒危系统、遗传价值系统和物种价值系统3个子系统及其指标集组成的鱼类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等级和标准。为克服权重确定的主观随意性,基于信息熵原理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在此基础上,引入理想点法进行鱼类优先保护多目标决策评价,进而建立了鱼类优先保护次序的评价模型,最后以建立的模型对漳卫新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在河口生态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消费的目标是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即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环境恶化、废弃物和污染物,使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和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效率提升、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可持续消费的国际政策措施,各国积极制定可持续消费战略与行动计划,从国家层面采取监管类、经济类、信息化类、自愿协议类等政策措施,国际组织还提出了"消费和生产方式变化核心指标体系"和"可持续消费指标框架"以评价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实践。综合各国的可持续消费政策,其内涵包括通过进一步促进资源与能源效率提高,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扶持可持续创业活动、调整现有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而推动建立可持续生产模式,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脱钩。可持续消费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对发展中国家避免发展中的低效率和高污染陷阱,更加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因此,通过回顾与比较欧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可持续消费政策措施,得出了可持续消费国际实践带给中国的政策启示:为推动中国实现可持续消费,需要明确可持续消费战略定位,制定可持续消费战略与行动计划;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立可持续消费和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中国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具体实践;由于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对于推动可持续消费具有重大作用,应鼓励企业投资和加强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正面临严峻的人口流失、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不可持续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短板。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求,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演变与发展形势分析基础上,该研究瞄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3个基本维度(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从乡村生产要素、自然要素、社会要素与乡村治理四个方面讨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核心目标,即: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力,保障乡村发展质量,建设公平和谐乡村社会,形成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尝试阐释“什么样的乡村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这一核心命题。借鉴当前国家和城市层面SDGs进展情况的评价经验和评估范式,讨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和评估方法。聚焦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方向,在SDGs本土化探索经验分析基础上,统筹国家相关战略、规划和政策行动确定的关键指标,识别筛选了乡村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SDGs考核指标,构建了由136项指标组成的乡村可持续发展基础指标库。考虑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评估的现实需求,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