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加快农村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农村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对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正日趋恶化。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快,各类污染源相互交织,严重阻碍了大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上海市某郊区为例,通过对农村地区实地调研,综合分析了郊区农村环境特点、环境污染现状,并探讨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但是,几千年来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近年来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比较发达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分析了当前该区农村环境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广生态厕所、倡导自然农业以及普及农业生态工程等对策和措施,将对吉林中部农村甚至全国的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津市市环境保护局为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从今年起,将目标管理责任制引入农村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与考核办法,并已开始实施。津市市乡镇环境保护监督员是去年经市政府批准配备的。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农村环境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今年为适应改革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市环保局决定以农村环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些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农村环境保护的综合对策,可为协调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着眼制度建设,健全环保长效机制,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本文阐述了构建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五大内容:构建政绩考核机制是前提,构建环境管理机制是根本,构建资金筹措机制是关键,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重点,构建公众参与机制是动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保护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是做好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针对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状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以及管理学等方法,论述了农村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4个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府、企业、社会、农村"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阐明了"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对于加强农村环境管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随手扔"抹脏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美丽颜值,削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然而,当下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并未引起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农民根本福祉、农村文明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深刻剖析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本文对天津市大港区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通过调查大港区近年来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的做法,分析了大港区农村环保工作现状,指出农村环保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加强大港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为促进大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为例,阐述了平原区城镇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周 《环境教育》2009,(3):30-3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能否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城镇是城市联系农村的一条纽带.也是广大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对振兴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一饬“面加速了小城镇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农村的环境问题小城镇是人曰集中的地方和乡镇工业集中的地区.也是污染比较集中地区,吴县直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控制.强化管理.防治结合·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新路。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吴县直镇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文化古镇.在占地面积为1平…  相似文献   

12.
正近三年来,南通通过出台《南通市环境违法失信行为公众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南通日报》开设"曝光台""回音壁""致歉栏"等栏目,推动一批农村领域环保问题曝光和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宣传教育环节是基础,也是关键。在工作实践中,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覆盖面不广、普及率不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迫切需要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交响乐"中,全面唱响宣传教育这个"协奏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已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涵,提上国家和地方的议事日程。对农村小城镇的环境建设和管理,应当适时地予以切实加强,以使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经济、市政、社会和环境建设协调进行,这不仅是急农村自身发展之所急,亦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一、加强农村小城镇的环境管理是事关我国跨世纪的环境战略工程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迅速进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小城镇呈现蓬勃兴起的态势。目前,全国农村的小城镇已发展到55000多个,其中,县城城管镇2000个,农村建制镇12500多个…  相似文献   

14.
何晓英 《四川环境》2013,(Z1):133-137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ASG地埋式园艺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在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以来,宁夏始终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总结了宁夏农村环境保护进展,深入分析了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农村环保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是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实地调研,采用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识别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原有农村环境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问题相互叠加,并呈现综合效应,使目前新农村建设面临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非点源污染,它不同于城市和工业的点源污染。据此提出了新农村环境保护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以期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及其成果在扩大农村居民根本福祉、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2年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发文量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提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中国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经历了缓慢萌芽期、波动增长期和爆发增长期3个阶段,近年来具有较高热度。(2)通过CiteSpace关键词网络共现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农村人居环境内涵辨析、政策演变、环境治理、规划管理及评价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3)利用CiteSpace的Burst Detection功能识别热点关键词,预测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在营造制度环境、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理论、制定农村规划以及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它把"一池三改"、"四位一体"等农村能源技术与发展庭院经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机结合,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循环经济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启臻 《绿叶》2012,(6):27-32
近些年来,农村的生态环境既表现出好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归根到底依靠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科学环境理念的普及。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从科学的环境意识教育入手,农村建设的决策者也一定要懂得生态、环境文化,坚持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低碳农村建设是杭州市构建低碳试点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低碳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推进杭州市低碳农村建设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并提出了实施"三农六化"的建设思路,即农业投入减量化、农业废物资源化、农村能源再生化、农村环境清洁化、农村土地绿色化、农民生活节约化,以及推进杭州市低碳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