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地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检测技术是通过热烟测试方法对地铁防灾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检测地铁车站站台、站厅以及区间隧道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通风排烟系统、站台门系统、事故照明、事故广播、疏散指示、闸机、扶梯的工作效果、可靠性及联动状况,判定防灾系统在火灾事故情况下确保乘客安全疏散的安全性能。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第一代地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模块化、集成化设计,研发形成新一代地铁防灾系统热烟测试技术和装置。通过模拟真实火灾,并采集各项指标参数,能准确对防灾系统防灾能力进行定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安科院交通安全研究所完成了广州地铁7号线、6号线二期工程2条线路的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工作。上述测试采用了中国安科院研制的专利产品——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现场热烟测试设备,对工程各防灾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性的安全测试和评估,为地铁安全设施的试运营提供了依据。中国安科院近年来一直致  相似文献   

3.
全尺寸火灾实验是对地铁系统的火灾安全性最有效的检测手段。为了研究地铁车站和隧道火灾烟气扩散和控制规律,及检测地铁防灾系统联动的有效性,在地铁内开展了全尺寸火灾实验研究。本文首先对全尺寸的实验设计进行了报道,设计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系统和方案,包括火源系统、测量系统及实验测试的指标参数和实验步骤。并已利用该系统在国内多个城市地铁开展了全尺寸火灾实验。在后续文章中将集中报道在不同城市地铁内不同排烟模式情况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强制通风情况下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的烟气扩散规律,在一实际地铁区间隧道内开展了全尺寸火灾实验。实验改变火源功率,在区间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启动状态下,研究了区间烟气纵向蔓延速度、烟气竖直温度分布和水平温度变化,分析了烟气火焰倾斜角,顶棚烟气温升的纵向指数变化特征。实验结果对于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流控制及防排烟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研发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技术及装置包括:面向地铁安全的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二代技术和装置、地铁灾害事故模拟多套实验测试系统、地铁隧道自动巡检机器人、地铁通风管道安全巡检机器人、地铁毒气扩散应急监测机器人、应急信息化监测预警系统、大客流监控预警系统等。新技术及装置特点:具备自动化、集成化的综合检测技  相似文献   

6.
正全尺寸热烟测试技术克服传统单体测试的局限,通过准确的定量分析,能快速高效检验轨道交通防灾系统的有效性,已在全国75条轨道交通线路上得到应用。作为地铁车站内基本安全保障设施,地铁防灾系统是地铁综合防灾能力的保证,与乘客的安全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地铁技术和验收规范体系中针对地铁各系统的检测大多是功能性的单体测试和综合联调。单体测试会根据专业划分,有关部门及  相似文献   

7.
<正>地铁防灾系统是火灾发生时地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地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技术可以在地铁开通前,通过一次试验,检测地铁各防灾系统的联动情况、工作效果和可靠性。近年来,该技术和装置在第一代基础上又进行了升级,通过自动化、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实现精确控制,目前已经在国内地铁广泛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所经过5年的研究和实践,自主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热烟测试技术。防灾系统安全性测试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的关键内容,对于线路开通后的人员防护至关重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技术用于在线评判事故状态下城市轨道交通整体防灾安全性能,检测内容基本涵盖FAS系统、BA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风排烟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所经过5年的研究和实践,自主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热烟测试技术。防灾系统安全性测试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的关键内容,对于线路开通后的人员防护至关重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技术用于在线评判事故状态下城市轨道交通整体防灾安全性能,检测内容基本涵盖FAS系统、BA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风排烟系统、疏散指示系统、闸机、屏蔽门、PIS系统、应急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所经过5年的研究和实践,自主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热烟测试技术。防灾系统安全性测试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的关键内容,对于线路开通后的人员防护至关重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技术用于在线评判事故状态下城市轨道交通整体防灾安全性能,检测内容基本涵盖FAS系统、BA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风排烟系统、疏散指示系统、闸机、屏蔽门、PIS系统、应急照明、供电切非、电梯、自动扶梯、警铃、应急广播等系统。该技术实现对各系统的防灾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了解在不同通风模式下地铁十字换乘车站站厅火灾发展规律,通过在8A编组地铁十字换乘车站公共站厅层开展1 MW规模的全尺寸火灾实验,对不同通风模式下换乘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火灾场景下的烟气前锋到达时间、烟气扩散与沉降范围和楼扶梯处温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换乘线路A线站厅层发生火灾时,受到出入口自然风以及站厅层空间结构的影响,站厅内形成了由站厅北侧向南侧方向的风压,有效抑制了烟气向B线站厅扩散;通风排烟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烟气扩散速率,控制烟气扩散范围和沉降高度;针对此类结构车站站厅的防排烟设计,应综合考虑通风、出入口位置和空间构筑物对火灾烟气扩散的影响,确保火灾过程中人员疏散路径和楼扶梯处烟气层高度和烟气温度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烟气在地铁车站隧道内的蔓延特征,及在车站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区间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及车站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联合排烟情况下烟气控制效果,在一地铁车站隧道内开展了全尺寸火灾实验.实验研究了车站隧道顶部横向排烟作用下的烟气扩散规律,及烟气的温度变化,分析了屏蔽门开关状态下烟气与空气的卷吸混合特性,及区间风机的气流组织对通风排烟的影响.实验结果对于地铁车站隧道火灾防排烟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测研究的科研机构,拥有地铁火灾及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引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评测技术发展,专注于轨道交通全过程的安全评价和检测、建筑物消防安全评估、火灾实验及模拟、复杂地铁火灾通风排烟、大客流疏运监控预警及疏散仿真、防灾系统热烟测试、施工围岩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了解在不同通风模式下地铁十字换乘车站站厅火灾发展规律,通过在8A编组地铁十字换乘车站公共站厅层开展1 MW规模的全尺寸火灾实验,对不同通风模式下换乘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火灾场景下的烟气前锋到达时间、烟气扩散与沉降范围和楼扶梯处温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换乘线路A线站厅层发生火灾时,受到出入口自然风以及站厅层空间结构的影响,站厅内形成了由站厅北侧向南侧方向的风压,有效抑制了烟气向B线站厅扩散;通风排烟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烟气扩散速率,控制烟气扩散范围和沉降高度;针对此类结构车站站厅的防排烟设计,应综合考虑通风、出入口位置和空间构筑物对火灾烟气扩散的影响,确保火灾过程中人员疏散路径和楼扶梯处烟气层高度和烟气温度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聚苯乙烯(又称PS)装饰材料因其价格低廉、易成型、性能优良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车辆中,地铁路线建设过程中的路基填压、隔热防水、防冻处理等方面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聚苯乙烯材料。为了充分了解聚苯乙烯材料燃烧烟热特性,以PS装饰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火焰传播量热仪和YQR烟气测试平台,通过燃烧环境的改变,研究PS装饰材料的点燃特性和燃烧烟热特性。试验发现,PS装饰材料的热响应参数为61.3 s~(-1/2)。在FPA试验条件下,空气流速增加对PS的pHRR和SPR起初均有促进作用,但是空气流速达到一定阈值后,对pHRR和SPR具有降低作用;空气流速对PS的THR的影响较小,但是对PS的烟气释放总量影响较大。PS属于易燃材料,燃烧热高达28.4 MJ/kg,其在燃烧中放出大量烟和热,烟气成分中CO为主要有害气体,在做PS烟气防护时应重点考虑CO的防护。  相似文献   

16.
<正>受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2015年8月18日-19日,中国安科院交通安全研究所在广州火车站地铁站开展了全尺寸火灾热烟测试和疏散演练。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同时开展了灭火排烟和救援演练。广州火车站地铁站为已运营的2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车站,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大面积站厅通风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疏散能力以及各防灾系统的联动状况。测试结果将为未来地铁车站的大面积站厅的通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5月16日至7月27日,受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地铁二号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委托,中国安科院交通安全研究所先后在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0号线工程、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昆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呼和浩特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展了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测试采用了中国安科院研制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7月17~20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与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联合开展了全尺寸实体热烟测试实验。实验分别在站台、站厅和区间隧道不同位置,通过不同火源功率的燃烧,对各设备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工作效果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于2002年成立了新一代地铁研究委员会,旨在站在使用者和经营者立场上探讨新一代地铁系统的概念。该研究会得到了日本资深学者、国土交通部、地铁经营者的大力支持。成立以来,研究会进行了关于“列车无人驾驶机制”(一种短编组、短间隔的运行机制,每列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实吊顶以及镂空率格栅吊顶装修形式的典型地铁车站站厅,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计算出不同镂空率吊顶在不同火源功率下的烟气层高度,分析评估镂空吊顶对烟气层沉降和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发生360 s内,格栅吊顶的蓄烟作用有助于将烟气层维持在安全高度,且随着镂空率增加维持烟气层在安全高度的效果越明显。但是镂空吊顶上方由于烟气温度较高,容易对吊顶内的各类设备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