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我们因启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与应用>项目的需要,考察漳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该场位于龙海市九湖镇九龙岭324国道旁,距市区15公里,占地587亩,总投资7627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其中可生产BPY生态有机肥200吨,焚烧100吨,卫生处理后填埋100吨,日处理垃圾渗透液500吨,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把垃圾处理场建设成为花园式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相似文献   

2.
科技前沿     
《安全与健康》2005,(3):50-51
小城镇垃圾处理有了新技术福建泉州、福州等地应用锅炉一体化垃圾焚烧炉对小城镇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情况,日前得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题调研组的肯定。福建泉州经济开发区曾苦于垃圾处理难,最近应用福建丰泉环保集团开发的带压力蒸气锅炉的垃圾焚烧炉对垃圾就地进行资源化处理获得成效。这种装置每天可焚烧垃圾25吨,每小时可产生高压的6吨蒸气供周边的一家工厂使用,该厂因此停用燃油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沿渤海百年一遇高潮淹没区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风险,采用垃圾填埋场和验潮站的位置数据、百年一遇高潮位数据和GEBCO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地图制作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并叠加百年一遇高潮淹没区图和垃圾填埋场分布图,得到百年一遇高潮淹没区内共有15座垃圾填埋场的结果.15个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风险评估表明:1)曹妃甸区危废和固废处理处置中心环境污染风险很高,东营市河口区生活垃圾(含石油)填埋场、大韩庄垃圾填埋场和尖子沽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风险中等,盘锦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营口市永远角垃圾填埋场和军粮城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风险低,大连市金州西海岸垃圾填埋场、东营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营口市同方生活垃圾处理厂、唐海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港生活垃圾填埋场、东营市河口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汉沽垃圾填埋场和昌邑市第二生活垃圾场环境污染风险为很低;2)曹妃甸区危废和固废处理处置中心、大韩庄垃圾填埋场和尖子沽生活垃圾填埋场应修建隔离堤进行保护;东营市河口区生活垃圾(含石油)填埋场的垃圾应清运至东营市河口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处理;营口市永远角垃圾填埋场封存的垃圾应清运至营口市同方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组成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综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垃圾处理方式将仍以填埋为主;堆肥也会占有一定比例;焚烧法由于其对垃圾减容减量效果好,无害化程度高,并能回收部分能量,加之我国城市垃圾中有机组分逐渐增高,热值相应增加,同时能用于填埋的土地越来越少,将成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多方面分析了城市垃圾对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的工艺选择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在前分选、发酵堆肥、后分选、焚烧、有机复混肥生产、建材生产等工艺选择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为其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多方面分析了城市垃圾对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对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的工艺选择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在前分选、发酵堆肥、后分选、焚烧、有机复混肥生产、建材生产等工艺选择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为其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问题也同步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使城市垃圾最大限度的做到"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国每年生产垃圾达到115亿吨,已经成为世界上持有垃圾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垃圾处理实践中,填埋、堆肥和焚烧是其常用的方法,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是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提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后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最高容许浓度的参考标准,对有代表性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产品浸出液中的危害成分质量浓度进行了检测,并根据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及GB 87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主要危险成分最高容许质量浓度配制不同溶液,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产品浸出液中危害成分可能达到最高容许质量浓度时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产品浸出液中总铬质量浓度为0.032 mg/L,六价铬质量浓度为0.027 mg/L,钡质量浓度为0.64 mg/L,而铜、铅、镉等其他危险成分均未检出,危险成分质量浓度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及GB87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根据相关标准配置的溶液各组毒理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经无害化处理后浸出液毒性降低。为规范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提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后浸出液中危险成分最高容许质量浓度可参考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或GB 87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填埋、堆肥和焚烧3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以其占地少、见效快、无害化程度高、能够利用热能等特点,正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成了约140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对该类锅炉进行定期的内部检验,确保其长期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入手,结合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提出了几点能有效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应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卫生填埋法是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浓度高的渗滤液,若不加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极大.为了控制和治理垃圾渗滤液,就需要对垃圾渗滤液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以垃圾降解的生化反应机理为基础,综合考虑对流、弥散、扩散、吸附和有机物生物降解等作用,建立了垃圾渗滤液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模型,并对其一维数学模型进行解析求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学习借鉴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先进经验,结合武汉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适用于武汉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钻孔取样的方法,利用垃圾气体甲烷浓度、垃圾生化产甲烷能力等两项参数,通过综合指数计算评价方法对大型渣土消纳场内不同深度生活垃圾的稳定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渣土消纳场内大部分区域生活垃圾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对场地复用造成影响。少数区域生活垃圾含量较高,处于中度不稳定状态,地基处理应适当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调查及其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阐述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特点,并提出了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强垃圾填埋场管理、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垃圾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关系着人口、资源、环境是否能协调发展.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各角度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介绍每种方法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应根据本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垃圾成分及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垃圾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不足,结合垃圾生物处理特点,设计了集混合菌群降解、生物过滤除臭、污水回用及植被绿化于一体的立体处理体系。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中具有显著的潜势:既使生活垃圾在食物链外形成安全的闭路循环,防止有害物质向人居环境入渗;同时,处理设施的立体化、终产物的生物转化以及即刻的市场效应,有效地增强了系统的消纳能力,缓解了传统处理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压力。该系统对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垃圾产生量与人口和GDP有直接的关系,针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垃圾产生量与人口增长的规律。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法,分析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不足。结合垃圾生物处理特点。设计了集混合菌群降解、生物过滤除臭、污水回用及植被绿化于一体的立体处理体系。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中具有显的潜势:既使生活垃圾在食物链外形成安全的闭路循环,防止有害物质向人居环境入渗;同时。处理设施的立体化、终产物的生物转化以及即刻的市场效应,有效地增强了系统的消纳能力。缓解了传统处理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压力。该系统对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