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问题。会议提出,要在经济发展和效率优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实际上,与城市低保对象一样需要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还有农村扶贫对象、低保对象(特困救助对象)和五保对象,可以统称为“城乡低收入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收入拉开差距,可以刺激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益;收入差距过大,又会影响社会稳定。本文用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城镇居民工薪收入的调查资料,分析工薪阶层的收入分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缩小收入差距;通过立法引入竞争机制,约束垄断行业收入,规范收入秩序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探讨我国当前低收入问题要基于三个基本的判断:第一我国现阶段部分劳动者收入偏低的问题是在总体平均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发生的,所谓的低收入问题是指部分群体收入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是一种相对的低收入。第二,低收入问题与高收入现象密切相关,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研究低收入问题离不开对高收入现象的剖析。第三,研究低收入问题应采用广义的收入概念,即不仅要包括劳动收入,还要包括其他现金和实物收入,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水平。按照这种理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待遇的相对降低事实上也是收入的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5.
今年三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各代表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热烈讨论,而其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问题更是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和分析苏州市就业和工资收入情况,制约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因素可归纳为:就业结构上,从事低工资收入水平传统行业的人员比重较大;高工资收入的人才群体仅占30%;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和工资指导价位调控作用有限;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水平有待提高。因此,为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应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就业、建设创业型城市、开发引进人才的步伐,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创业带动就业、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还应加快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待遇调整。  相似文献   

7.
刘学民 《中国劳动科学》2013,(12):M0002-M0002,5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做了新的部署,为更好理解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我们邀请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学民,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莫荣,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金维刚,谈学习《决定》的体会,供广大读者,特别是劳动保障领域的实践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无锡市自1995年起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提高低收入职工工资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因规定不明确,给执法造成困惑;有的对某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故意“走样”,曲解立法本意。本文针对最低工资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讨论,以求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最低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成为我国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抓手,且呈现出增长提速,调整频率加快,占平均工资比例缓慢回升等特点,各地区间差距也在缩小。但目前最低工资仍存在标准偏低、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今后要加强宏观指导,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证其始终维持在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方面。社会保障是在市场初次分配后对收入分配机制的补充性再调节,可从影响劳动者生产率、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要素市场资源配置灵活性等方面间接影响到初次分配。要发挥好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就应保持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平衡;逐步调整财政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比例;在新型城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发挥社会三次分配的作用,优化社会保障与社会慈善的衔接配合。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党上下都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深化研究和认识这一问题,关系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系到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关系到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就此谈一谈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刚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成为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这三大问题尽管各有侧重,但都直接或间接与城乡社保问题相关。尽管目前城镇社保制度还有诸多有待完善的环节,而农村社保制度的“短缺”矛盾已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3.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全会提出的九大目标任务中,其中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决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国民财富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不同群体对于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却差异很大,存在较严重的分配不公,已成为影响下一步我国经济增长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优化收入分配关系的关键是加大政府部门责任,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重点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同时,也要加大对垄断行业及企业高管人员等高收入者的宏观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关键的一环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保障民生,缩小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的方向,也是改革和制度安排的一种价值取向。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在劳动仍为谋生手段的今天,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前提,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更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本文以浙江为例,探讨公共就业均等化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媒体最近报道,从今年5月1日起,广东省将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超两成。有关人员表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广东省为破解“用工荒”而下的一剂“猛药”;另一方面,也将有力地提高广东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水平,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者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报酬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科学》2006,(9):15-15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这项工作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政治局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会议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鼓舞,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人事部、财政部、民政部和劳动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这项改革的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障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社会保障不健全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分配严重不公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劳动关系紧张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责任重大,必须有所作为。我认为,劳动保障部门应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会困难群体的就业、保障和权益维护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逐渐提高,但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步入了相对贫困化的境地。劳动者的相对贫困化,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层面上,造成居民消费率偏低,内需不足,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层面上,由于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凸显,犯罪率上升,给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生活稳定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刻不容缓。从初次分配制度对经济发展方式制约和影响的意义上看,变革初次分配制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变革初次分配制度有利于扩大内需、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在初次分配制度的变革中,必须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与培育人力资本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