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二恶英、重金属、酸性气体、灰渣等垃圾焚烧的主要污染物,以二段式(往复)焚烧炉为例,介绍了炉排炉焚烧处理工艺和污染控制设备。提出通过控制垃圾焚烧条件、尾气处理以及吸附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二恶英类污染物的排放;重金属的控制可以用除尘器或使用相应的吸附剂处理;采用较为成熟的烟气处理技术,可以控制处理酸性气体;灰渣可采用固化稳定化或酸提取法处置。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建筑垃圾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集对分析方法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利用、再生原料利用、基础填料利用和填埋4种方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对4种处理方式环境影响优劣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利用的环境影响最低,最能体现建筑垃圾的资源价值,为建筑垃圾处理方式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提供了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上海嘉定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工程新建2条焚烧线,包括污泥接收储运、污泥焚烧、余热发电、烟气处理、废水处理、公共辅助等系统。着重介绍了优化设计和各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对于孤岛污泥焚烧项目和加强与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协同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垃圾焚烧中抑制二恶英二次生成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技术中二恶英的生成机理,余热锅炉的烟气在低温区急冷可以避免二恶英在低温区的再次合成,但目前在余热锅炉烟气低温区急冷是不可行的。提出一种从垃圾焚烧系统设计上进行烟气的急冷,从而抑制二恶英低温区二次生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2019年生产运行中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数据为基础,采用各污染物对不同环境影响的贡献度计算方法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净化厂生产运行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每处理1×104 m3原料气的总环境影响负荷为0.27 PE2010(PE2010为以2010年为基准年的标准人当量),资源耗竭系数为7.73 mPR2000(PR2000为以2000年为基准年的加权后的标准人当量);从影响类型看,加权后净化厂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全球变暖、光化学烟雾和酸化的贡献;采用甲基二乙醇胺溶剂减少CO2的制程排放以及提高工业炉的燃烧完全性减少CO排放,分别是降低净化厂对全球变暖和光化学烟雾影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延凯 《化工环保》1991,11(4):211-213
采用综合治理技术,同时处理炭黑生产尾气和废水,即利用焚烧尾气时产生的高温来焚解废水,使废水中的油和酚等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用余热锅炉对烟气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达到以废治废和节能的目的。综合治理设施的总投资160万元人民币,运转一年左右即可收回。该技术可在化工、石油、冶金等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工具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MSWM)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寻找到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最小的处理方式,国内外研究者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就生命周期评价标准(2006)的研究领域和规模、功能单位、系统边界、相关软件与数据库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现有研究存在较大差异;缺乏透明性、规范性将制约LCA广泛应用;政府、学术组织以及团体应在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研究标准的统一等方面努力,并根据本区域的资源禀赋、地理差异选择最优的废弃物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连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消除污染的同时发展新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简要介绍垃圾焚烧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二恶英类污染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及焚烧灰渣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等,与国内同行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城市生活垃圾属废弃物的再利用范畴,不仅可作为再生物质的原料,而且还可作为能源.利用垃圾焚烧方式回收其能量的垃圾处理技术在近20年得到迅速发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大量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这些发达国家还利用无机垃圾制RDF(垃圾衍生燃料),利用废塑料制汽油,利用有机垃圾制取甲烷,这些制取能源的方法被认为是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圳市1988年投产了从日本引进的两台三菱马丁式垃圾焚烧炉,日处理垃圾150吨/台,发电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开我国焚烧工艺处理垃圾并利用余热发电的先河.预计到2010年,各地将建有各类垃圾能源工厂150~200座.  相似文献   

10.
日本生活垃圾的焚烧率高达80%,对焚烧灰渣的处理也比较先进,其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有在熔融设施进行熔融处理后制成熔融灰渣、作为水泥原料及路基材料等。介绍了日本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的产生及资源化利用情况,以期对我国处理焚烧灰渣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