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问题,文中介绍了企业公司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生产也在向全球化发展,中国政府坚持可发展战略路线,把低碳经济与企业责任结合起来,以法律条文和道德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本文主要通过对“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的责任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意见,以利于众多企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本期“研究成果展示”专栏以六篇形式连载。本文刊载中国新生产机动车环保管理的内容,以飨读者。该年报指出,我国对新生产机动车开展的环保管理,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设计、定型、批量生产、销售等环节加强环境监管,保证机动车能够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新生产机动车的环保管理是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2012年,全国共有24626个机动车型(含发动机型)通过环保型式核准,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要求。2012年,共有651家机动车生产企业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了5581份环保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书。共有750家机动车生产企业提交了环保生产一致性季度报告和年度实施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3.
在碳排放问题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减排,假设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政府对非减排企业征收碳税并对减排企业进行转移支付,且转移支付额度与低碳减排效率呈正相关的情况下,研究了单一供应商和制造商的两级供应链低碳减排问题。在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下,运用逆向求解法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求解得出供应链企业的最优决策组合、最优减排量、最优产量和利润,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检验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碳税和合理的转移支付契约,实现供应链的联合减排,并促进供应链企业的低碳研发,从而改善市场失灵,恢复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该研究可为政府制定低碳减排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存在两种减排措施: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碳税是针对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税费;碳排放交易则是允许排放超额的企业向排放低于限额的企业购买排放额度。有学者表示,碳排放交易的实施目前缺乏一定的先决条件,比如需要有效的管理系统、成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人类解决环保、解决生存问题提供有利保证。低碳技术的发展和投入使用不仅仅降低了企业的能耗量,使企业内部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同时,企业在低碳环境下进行生产工作,也使自身形象得到了提升。但是针对低碳经济的需要,生产性服务企业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结合低碳环境的主要特点以及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发展现状,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创新问题做出研究与探讨,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机动车数量已逾250万辆,其保有量仍在不断增长。机动车已成为城市能源消费、大气灰霾形成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杭州机动车尾气治理现状和特点,从排放控制、燃料优化、用车管理、淘汰老旧车型、加强路网建设、改革交通管理方式及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提出基于低碳理念的机动车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据悉,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课题组经过调研,形成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的专题报告。课题组表示,我国碳税比较合适的推出时间是2012年前后。从理论上说,开征碳税能够提高企业排放二氧化碳的成本,因而有利于促使企业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研发节能新技术等途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环境保护。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在征收碳税情形下,也完全可能出现相关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将碳税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从而加重民众负担、影响民生。尽管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研究报告表示,  相似文献   

8.
蔡皓  王全录 《环境保护》2012,(12):29-32
目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亿辆,但研究指出,到203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将继续增长至2.47亿~2.87亿辆.机动车已成为中国及世界很多国家能源消费、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解决机动车发展伴随的空气污染、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及健康危害等问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研发高能效车辆技术、开发清洁低碳燃料及实施有效的道路交通管理,不断致力于追求机动车节能减排的多种方案.  相似文献   

9.
魏琦  丁亚楠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3):1456-1465
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的低碳策略往往受到政府补贴政策的影响,构建了消费者、消费领域相关企业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多种因素对各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低碳生产的概率与政府补贴力度、消费者低碳偏好、放弃低碳生产的机会成本和市场损失正相关,与生产方式转变成本负相关;消费者低碳消费的概率与政府补贴力度、低碳偏...  相似文献   

10.
国际机动车碳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芬兰于1990年首次实施碳税以来,碳税已有20年实践经验.实施碳税的初衷是为了降低高能耗行业的化石能源消耗,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出于对企业竞争力等考虑,各国针对电力、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特殊税收条款(special Tax Provisions),导致这些行业实际碳税很低.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碳税征收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从2003年以来,我国就开始致力于低碳经济的推广,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开征碳税的构想。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率先提出开征碳税实施路线图,架构起碳税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机动车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目前全世界拥有的机动车数量已经是6亿辆,全世界石油资源消耗的一半是用于交通运输的燃料消耗。全世界的机动车每年抛向大气层的温室气体CO2为40亿t,是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20%。由机动车所排放的PM、HC和NOX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储量有限,氢能机动车尤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开征碳税的各种政策后果进行情景模拟的定量研究,既有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又有长期的动态效应分析。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模拟分析了计征碳税对于GDP、投资、消费、外贸、物价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静态和动态影响,以及对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的效应。同时深入分析了计征碳税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四类主要行业的碳排放、产量、进出口、价格、税负、成本、利润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务院国资委1月5日对外公布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从安全生产条件、承包商管理、从业人员资格、事故报告等方面提出了中央企业必须坚决禁止的行为,以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环保部:首批292种低碳产品通过认证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日前宣布,国内首批由11家企业生产的292种型号的产品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涉及家用制冷器具、家用电动洗衣机、多功能复印设备和数字式一体全球节能环保网化速印机4大类。  相似文献   

16.
低碳标志是一种对低碳产品的碳使用效率进行合格评定的证明性标志,它表明获准使用该标志的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和最终废弃过程中符合低碳标准的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环境优势。通过向公众展示这种低碳标志,使得消费者易于了解哪些产品能耗更低,便于消费者进行绿色选购。而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竞争,可以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产品,最终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开展低碳标志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展低碳标志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推进低碳标志标准实施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机动车代用燃料的CO、NOX、HC及烟度等排放情况的分析,指出代用燃料在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保护城市环境方面一般有着较好的表现,认为大力发展代用燃料是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碳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经济手段,也是环境税征收背景下的重要环境类税种。文章分析了实施差异化碳税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与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征收碳税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负向冲击,导致GDP、家庭消费、固定资本形成相比基准情景出现下降趋势,但征收碳税长期对经济的负向影响会不断减弱,对中国的碳减排也有明显的效果。最后,文章提出设定合理碳税税率、实施税收返还企业、实现碳税与碳交易相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已经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成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中国城镇人口每年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加大,造成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日益加剧,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已迫在眉睫。尾气成分复杂,污染物有百种以上,排放后再治理很困难,并直接伤害人体健康,因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提高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借鉴发达国家管理制度等管理措施;加强机动车能源的清洁化,使用氢燃料、乙醇汽油等燃料结构的改变;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等公众素质的提高,都是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众多城市空气质量堪忧,严重的雾霾天气成为了老百姓的心头大患。而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最主要成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所占比例大约在20%25%,远高于燃煤、扬尘、工业等。治理汽车尾气随之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新能源汽车不依赖化石燃料和污染小的特点,使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入手介绍,分析其优缺点及政府、汽车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态度,最终对该行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