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加强碳排放总量控制长效机制,建议将碳排放总量控制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法制体系、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体系以及政府指标分解落实考核体系中,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对清洁生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及清洁生产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运作机制 ,以及对推行清洁生产的促进作用。并阐述了清洁生产为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工具,碳排放交易制度可以采取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在实践中,该制度可以采取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模式、碳排放基线与信用交易模式、碳税与碳交易融合的总量控制与税收模式、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型总量控制与交易模式。在实践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往往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需要,灵活在四种模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总量控制体系下实施点源与非点源排污交易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点源与非点源排污交易的基本思路,通过边际削减成本的比较,对交易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此种交易模式与传统的点源治理模式的成本差异。在给定的简化条件下,提出了单一点源与单一非点源的交易模型。  相似文献   

5.
论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内涵和相互联系出发,分析了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一体化政策对于环境经济、环境管理、企业管理及宏观经济等领域的意义,并提出了实施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条件.  相似文献   

6.
欧盟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简称ETS)已经从第一阶段(2005-2007年)过渡到了第二阶段(2008-2012年).这意味着该机制迈向了成熟.在2007年末,我国第一个区域性排放权交易试点出现在浙江省嘉兴市.  相似文献   

7.
世界主要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配额分配机制是碳排放交易体系(Emission Trading System,ETS)的关键要素。通过研究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世界上较为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分析其减排目标、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方式、储蓄和抵消机制。从而提出中国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构建应注意:设定适当的减排目标和透明的调整机制;建立配额市场信心;分配方式的选择应兼顾减排效率与经济发展;配额分配应考虑碳泄漏风险。  相似文献   

8.
蔡博峰 《环境保护》2011,(23):72-73
到2010年,城市集中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到2050年将达70%.城市消耗着全世界约75%的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地区.大城市气候领导集团(C40)的研究报告认为,城市占据了世界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80%,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的重要原因.尽管这一结论仍存争议,但城市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城市消费引发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可以说,城市是全球低碳发展的核心和主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城市有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制度型工具,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碳市场对配额恰当且具有成效的定价,激励控排企业投资低碳技术,进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完成低碳转型。但在制度运行中,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制约,配额价格的剧烈波动或持续走高,却会对碳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伤害,进而对整个经济体系带来额外的负担。为此,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基于数量的储备配额机制,以及基于价格的调控机制,对碳排放交易中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危机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权交易将市场机制引入碳减排工作中,能够以较低成本达到减排目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碳减排目标的完成。我国于2012年开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然而由于法律规则缺位等原因,导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面临合法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结构性危机。亟需通过立法确权、规则和机制创新等措施来应对这些危机,以保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中的碳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中的碳补偿制度是一种有助于受控企业灵活履行减排义务的制度,能有效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减排动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制度的发展,并在研究、立法、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碳补偿制度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入手,对该制度的基本架构和交易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结合国际经验,对碳补偿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正在进行的区域碳交易试点以及未来建设全国范围的碳交易市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型管理工具,由于可以有效实现确定时期内的控排目标,同时降低整个经济体系的减排成本,而备受政府部门的青睐。在具体机制架构上,碳排放交易制度又可以细分为制度覆盖产业范围的划定与配额总量设定、配额分配的实施、基于时间和空间的灵活履约形式的引入、二级市场配额交易的开展和市场监管、以及不同地区间碳市场的对接等四个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13.
论污染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在空气质量达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国君  何伟 《环境保护》2014,(14):26-29
本文以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管理为研究对象,论证了满足大气固定源连续达标排放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政策内在机理,以及在空气质量达标中的作用,在参考美国南加州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RECLAIM)计划的基础上,建议建立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PM2.5和O3达标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政策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排污效果这种有效控制污染的管理手段,并从国外的经验、国内背景、具体操作程度等方面论证了我国推行排污交易时机已成熟。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经济文化中心,多年来受传统工业影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构建排污权交易体系,调配总量控制下有限的排污指标为发展留出余量,已成创新环保机制、促进生态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梳理济南市排污交易现状,分析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必要性,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及试点城市经验,设计了在总量控制下由政府主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并探讨了排污权交易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及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控制碳排放总量是能源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我国完成2030年前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国家和地方并未明确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本研究以浙江为例,从能源生产侧、能源消费侧、区域三个维度,分析识别出浙江省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能源生产侧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非化石电力占比,难点在于推进存量火电机组的碳减排;能源消费侧减排的重点在于控制新上重大产业项目排放,难点在于控制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区域减排的重点在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用能结构,难点在于对地区碳排放总量缺乏有效约束。并提出电力结构低碳化、重点行业控碳、试点城市率先达峰和政策协同四方面突破点,争取到"十四五"末浙江省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为全国碳排放达峰做出浙江贡献。  相似文献   

17.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发展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最为重要的举措。本文总结了欧盟碳交易市场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及其交易机制,并简述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现状,提出改善配额机制、注重碳金融创新、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国际间合作等建议,为我国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际杰 《环境保护》2021,49(13):58-62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新阶段,建立与之匹配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促进各方落实减排承诺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谈判进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民航组织等渠道下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决策方式、管控对象、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也在支撑目标、议题谈判、减排指标使用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密切的联...  相似文献   

19.
国外总量控制下的排污交易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分析了总量控制思想的发展历程,指出总量控制是一种全新协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思想,着重分析了美国基于总量控制思想的经济鼓励政策—排污交易的内容、运行机制和技术方法,最后介绍了几个排污交易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中国目前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指出流域环境预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选择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预警体系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流域预警体系,确定预警因子的权重和评分标准。设立临界状态,不良状态预警、缓慢恶化预警和迅速恶化预警4个级别,为建立流域环境质量预警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