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就是让优秀的家长志愿者——妈妈们走进校园,说故事,演故事。"故事妈妈"活动是深入推进幼儿阅读活动的一项新举措。"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向大家传递着书香、传递着书爱,一方面拉近了亲子间的关系,另一方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有很多,但很多教师尝试了无数种方法,却发现有效的方法寥寥无几。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曾在教学中为学生讲故事,都会发现一旦讲故事,学生就会聚精会神,注意力十分集中。因此,笔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故事教学法",希望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6,(11)
正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的通知》要求,为提升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效果,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在有关法律专家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以案说法——图说环境违法警示案例》宣传小册子。该宣传册从全国1000多案件中,遴选摘编了约20个具有通俗性、警示性的"污染环境罪""走私废物罪"等典型环境违法案例,涵盖危废转移、废水偷排、污泥处置、篡改数据等典型违法行为,通过"以案说法"、"以图说法"、讲故事的方式,配以生动、诙谐的漫画,让读者在故事中理解环保法律,在诙谐中  相似文献   

4.
琴童风采     
<正>《琴童风采》投稿信箱:qintong2000@163.net李羿亨年龄:5岁爱好:旅行、唱歌、踢星玆、下围棋我是一名快乐的小琴童,学钢琴是我自己提出来的。老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我能每天坚持练琴。学琴让我知道了很多音乐家的故事。我觉得弹钢琴就是用钢琴讲故事,用键盘表达自己的心情,用手指在键盘上跳舞,很美很美。  相似文献   

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提出了与阅读直接相关的两个发展目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阅读兴趣)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本质强调的是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即帮助幼儿在看书中对阅读感兴趣,并通过听故事、看图书(独自阅读或分享阅读),逐渐掌握细致观察、前后联系、猜想、推理、质疑、解释、讲述等自主阅读的方法,逐渐成为有阅读理解能力的人。结合《指南》,  相似文献   

6.
正在4月22日地球日这天,国家环境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迎来了一位老朋友,《冈特生态童书》的作者、即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又是讲故事可以引High全场的冈特·鲍利先生。近几年冈特几乎每年都会来趟中国,他为孩子们所写的《冈特生态童书》自2014年中英文版第一辑引入中国大陆后,今年即将推出第三辑。在编写《冈特生态童书》之前,冈特先生已有很多  相似文献   

7.
杨珊珊 《环境》2012,(4):47-49
一部水浒,让人们记住了"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也记住了梁山泊,那是一汪港杈纵横、芦苇丛生的大湖.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见见那传说中的忠义堂、那杆"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如果你真的来了,会发现《水浒传》只是梁山泊故事的一部分,这汪大水里的故事并不是从那时开始,也没有在那里结束.千百年间,梁山泊历经了沧海变桑田的过往,它的故事在演变中不断流传.  相似文献   

8.
看到香港《文汇报》2006年11月25日晨风的报道《谁来拯救普米族和他们的森林》,再次勾起我对创建和谐社会艰难历程的思考。该报道反映了云南南坪一个仅剩3万人、与藏族有着血缘关系的特小少数民族普米族,拼死保护一片原始森林的故事。他们居住在最后的原始森林中。这片森林面临开矿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13,(15):72
近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小康幸福工程办公室、北京绿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环保强国梦"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照片背后的故事》环保摄影作品展示在北京举办。本次环保系列宣传活动,特别邀请钱嗣杰、王新庆、简庆福、张雷、张敬宜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摄影人以摄影作品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著名书法家温彦国将签名的摄影  相似文献   

10.
火龙 《环境》1998,(11)
爱情是文艺作品中永恒题材之一。在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戏剧作品中,《杜十娘》与《茶花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直至最近的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等,都是把爱情放在贫与富、生与死的典型环境中演绎出催人泪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CCTV开始推出了《见证———发现之旅》节目,与此前搜索到的《探索时空》、《狂野周末》、《地球故事》、《传奇》、《神秘的地球》构成了观众喜爱的“组团”。据国内外资料综合调查分析,在众多反映人文、自然环境的节目中,最受人青睐的还是DISCOVERY———《探索》。同它动人心弦的镜头一起,还有一句极其煽情的广告词:DISCOVERY频道,今天你有了新发现?当然,如果要细数1989年开始在全球性国际发行的探索频道的身家,可能是一件乏味之极又非常繁琐的事情: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探索频道”,而是成了分支业务庞大的跨媒体公司,…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传播格局剧烈变动,高新科技更新速度日益加速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形象国际传播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讲中国故事的"时、度、效",努力提升讲故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集团公司《企业安全生产禁令细化指导意见》下发了,怎样才能让员工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平时的生产和工作中来呢?扬子石化芳烃厂重整车间丁班班长欧光文想到了讲故事这种形式,让大家都来讲讲自己在工作中因为不重视安全引发的“糗事”,加深对《指导意见》的理解。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欧光文先在班组会上讲了自己的事,从加强效果出发,他还特意将其制成了幻灯片。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2000,(4):30-33
继《广东碧水工程计划》启动后,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坚决措施,确保计划按期完成。这一治污新工程的启动,对南粤人来说,将意味着蓝天白云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15.
游雪 《沿海环境》2000,(2):28-29
关于“消灭麻雀”的故事,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人,也许都记忆犹新。但是,事过境迁之后,有多少人还愿意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个时代的历程呢?翻开零零星星的史料,重新回到那个恍如隔世的故事中去,仔细品味起来,总感觉到离我11)并不遥远……1956年初,总共4O条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其中第27条规定:“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对年或者问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一个重大的决策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几年,麻雀不仅被定性为害乌,还被判处极刑。平同各地在一种空前的热情感召下…  相似文献   

16.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我国,“一事不再罚”原则在《行政处罚法》中有集中体现.本文从我国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概念和含义出发,结合环保工作实际,从一事不再罚原则在环保行政处罚中的具体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闲翻一本精致好玩的小书《尚书吧故事》,又想起一家书店和一个人,说“想起”自然是与闲翻书的记忆有关—— 胡志伟为纪念陈蝶衣老先生所写的《蝶老轶事》一文的末尾,提到蝶老的一件事,涉及一家书店和书店的主人——蝶老的一本诗集《花窠诗叶》交给湾仔桌书店经销,从未结过帐,欠款达三十多万元,蝶老并不去追索,并对问他是否要派人去替他追索的人说:算了,书店老板既然不肯找数,总有他的难处,追也无用。  相似文献   

18.
邓清波 《环境》2004,(10):43
《新京报》报道:欧洲环境局近日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对欧洲造成的影响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加明显,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到了2080年,欧洲将不再拥有冬天。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在1930年代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提出,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诏",体现了其治国路线的转变,正是依赖这一转变,使得已经动荡的西汉王朝得以保全。其后,中国学者唐长孺述及相关问题,亦持有同样看法。至1980年代中期,田余庆发表《论轮台诏》一文,更系统地论述说,汉武帝刘彻在其去世前两年,大幅度转变政治取向,由横征暴敛,穷兵黩武,转向所谓"守文",从而"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导致了所谓‘昭宣中兴’,使西汉统治得以再延续近百年之久"。这一重大论断,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产生了相当普遍的社会影响。其实上述论断不能成立:(1)见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所谓"轮台诏",只是一种调整对外作战策略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从根本上转变汉廷的政治路线;(2)市村瓒次郎、唐长孺和田余庆诸人认为汉武帝晚年的治国路线出现了重大转变,主要依据的史料是《资治通鉴》,而《通鉴》相关记载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汉代基本史籍,而是出自南朝刘宋王俭著的小说《汉武故事》,完全不可信据;(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录《汉武故事》,是刻意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4)进一步追溯,可以看到,王俭在《汉武故事》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是基于他对宋文帝刘义隆与太子刘劭之间政治斗争的感情倾向,有意而为。(5)《汉武故事》中的汉武帝形象,虽属艺术创作,但在西汉的历史上自有原型可寻。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文学作品中均出现了许多与成仙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源于成仙的幸福与现实社会的不幸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也反映出两国人民远离世俗、变为仙人的美好愿望。文章从《日本灵异记》和《搜神记》两部作品的成仙故事出发,探讨两国成仙故事的异同点,研究产生这些异同点的时代背景和深层原因。结果表明,产生异同点的主要原因是两者都受到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但是产生的时期与文化的融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