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2015年,全球CO_2平均浓度首次达到400×10~(-6);在2016年,多个大气观察站点的CO_2浓度持续保持在400×10~(-6)之上,最高达407.7×10~(-6)(世界气象组织WHO,2016-11-14);这意味着,因大气CO_2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全球气温升高、冰盖与冰川融化、极端气候事件频度等气候变化将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在全球许多地区呈上升趋势。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发生的持续大旱,一方面佐证了气候变化这一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得不审视水资源管理领域存在的不足。而把适应气候变化融入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将成为应对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 《环境保护》2021,49(8):15-19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许多地区可能面临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冲击,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城镇化提升背景下,将对我国水资源、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城市和农村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主要体现为小概率-高影响的“黑天鹅”风险、大概率-高影响的“灰犀牛”风险,我国未来应关注极端突发或长期累积产生的城市安全风险、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与移民风险、健康风险。对此应加强系统性规划,重视对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的综合评估,加强前瞻性的协同政策规划,提升全社会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意识,以确保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据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31日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PC)发布报告称,全球变暖正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家们呼吁各国尽快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该报告对未来几十年人类将面临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强调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剧变.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如干旱、洪水和森林大火,同时影响人类社会的管道系统和电网安全,甚至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全球变暖还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各国贫困状况,全球温度每上升2.5℃将导致全球经济损失0.2%到2%的利润.  相似文献   

5.
正联合国确立2015-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被推选为2015年度全球环境十大热点,这是无可争议的。2015年,可以说是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划时代意义的巴黎气候会议之外,最重要的就是193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到2030年的SDGs。对这个事件被列为全球环境十大热点,这里做四点评论:(1)世界进入了实质性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尽管联合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1992年的事情,但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缔约方通过了《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变暖温度控制在2℃以下。然而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年,全球平均温度增加了1.2℃。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指出,2020年海洋热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全球超过80%的海洋经历了海洋热浪,使本已因吸收二氧化碳而遭受酸性水影响的海洋生态系统雪上加霜。近年来,野火、  相似文献   

7.
ENN精粹     
正不确定的气候未来可能会破坏能源系统ENN环境新闻精粹2020年4月1日据预测,严重干旱、暴风雪和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将变得更加普遍,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不过目前有关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影响的研究却很少,比如社区如何避免部分或完全停电这种代价高昂的突发事故发生等。日前,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在《自然能  相似文献   

8.
据世界气象组织(WMO)2003年7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信息称,世界气候正急剧突破现有格局,极端气象事件增加并孕育着气候危机.例如,世界气象组织声称,法国南部在6月创记录地比平均温度高5~7℃,瑞士出现至少250年来最热的6月,而美国在5月份有562次飓风,打破了1992年1个月有399次的记录,而印度季风前的热浪比平均温度高2~5℃,导致1400人死亡.可以推断200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过去有监测记录的143年中10个最热的年份都在1990年以后发生,最热的3年是1998,2001,2002年. 通常世界气象组织只在年终发表详细的科学报告和统计数字,所以这次…  相似文献   

9.
正《外交事务》2018年7月31日气候科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极端事件(如热浪、大冰原的崩塌和生物灭绝)发生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不久的将来,气候变化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极端影响。科学家用发现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模型预测表明,2050年以后,全球大约一半的人口将面临夏季平均气温高于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平均气温50%的可能性,除非全球立即采取大规模行动。到本世纪末,在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热浪超  相似文献   

10.
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甚至人体健康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布的《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气温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在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适应行动更具有紧迫性和实效性,其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不容回避的全球课题。气候适应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气候风险的长期预警系统,为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也使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新的压力,雾、霾,酸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加剧.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互为因果,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欧洲西北部的气候在过去的50年中经历了许多极端事件,风暴,雪暴以及导致洪水和侵蚀的暴雨等等,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夏天的气候表现出与地中海地区相似的气候波动,温暖时段,“双倍”强度的暴雨,洪水和山区的滑坡,这些极端气候事件与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否关联以及如何关联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然而,由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和合理的,为了阐明极端侵蚀事件和自然风险与气候之间的联系,以及为了山区和海岸地带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利益而采取安全的环境管理措施,进行连续的观测和分析是重要的,加深我们对局部极端天气事件与地区气候趋势之间联系(比如重建过去气温升高时期事件的频率)的认识也是必要的,本文对气候变化时期可能增加的两类侵蚀过程和自然风险进行了讨论,(1)春季由融雪触发的洪水和泥流;(2)夏秋委节由暴雨触发的洪水和泥石流。  相似文献   

13.
<正>气候变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而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干旱、洪涝和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发生强度呈现上升态势,是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表现。气候变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而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均一化降水资料的中国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文利用中国1961—2012年602个测站均一化的日降水资料,基于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11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近52 a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极端降水指数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我国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除CDD)以及东南沿海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均呈现增加趋势,而在华北地区为减少趋势。极端降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表明,各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2000年开始大部分指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即极端降水事件从2000年开始偏多。  相似文献   

15.
IPCC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1年8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发布,针对气候系统变化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 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定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 本文总结了历次IPCC评估报告,并从气候现状、未来可能的气候状态、风险评估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信息以及减缓未来气候变化4个方面对AR6进行系统梳理. 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的影响前所未有,引发了全球许多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 未来若温室气体排放没有显著减少,到2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将至少升高2.1 ℃;如若人类影响得到有效改善,在最低排放情景(SSP1-1.9)中,2055年将变为负碳,到21世纪末气温开始再次下降. 减少CH4等其他污染物可以为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时间,并改善空气质量. 建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聚焦模式开发和应用及与各工作组之间的衔接,加快短寿命气候强迫(SLCFs)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研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然而,我国碳中和路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风险的差异。如何评估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尤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经济损失评估对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指导信息。本研究基于参与CMIP6计划的BCC-CSM2-MR气候系统模式气候模拟资料,构建气候灾害经济损失函数,并预估不同SSPs情景下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天气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在高碳排放SSP585情景下,如没有适应能力的改善,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经济损失值将比排放量较低的SSP126和SSP370情景高,且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在2090—2100年,年均直接GDP损失值可达2.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7.
极端侵蚀事件的发生是气候要素和地貌要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虽然某些地区的环境条件容易导致这些事件的发生,但由于当地的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极不均衡,对单一极端侵蚀事件的预测还存在困难,这些极端事件对当地地形和自然景观影响深远,它们会改造沟渠系统,改变自然景观,毁坏基础设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说明它们也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为保持比利牛斯山地区可持续发展,正在进行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开发管理的改革,必须将极端降雨事件和侵蚀事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考虑在内,本文运用近期和过去的帝例对发生在比利牛斯山地区的极端侵蚀事件进行了综合介绍,并就该地区的风险评价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仅从字面上看,现在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的气候变化问题似乎和人权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气候变化不仅与人权问题关系密切,而且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联合国有官员甚至指出,全球变暖和极端的气候条件可能对数百万人的人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所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一些重要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歆白 《环境》2011,(12):10-12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被气象学家们称为“极端气候事件”的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加大:一场强降雨使得原本干旱的黄土高坡遭遇泥石流侵袭,而本应雨水充沛的西南地区却遭遇长达半年之久的干旱,巴基斯坦发生历史罕见的持续暴雨,俄罗斯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难道气候也患上了“抑郁症”?如此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气候是否与全球变暖有着密切联系呢?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极端降雨具有历时短、成灾快的特点,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研究极端降雨的变化趋势,可为城市应对内涝提供参考。为分析西安市极端降雨事件的时间演变特征,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K突变性检验和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市1990—2020年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近30年降雨事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西安市年降雨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但极端降雨量以每10年29 mm的速率呈增加趋势,并且在2002年突变性增加;2)极端降雨频次以每10年0.85次的速率呈增加趋势,并且在2014年突变性增加;3)极端降雨量和极端降雨频次的Hurst指数分别为0.974和0.893,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这表明两者变化趋势与过去相一致,未来西安市的极端降雨事件会呈持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